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買樓互聯網新貴最土豪:90億登頂最貴Top4

2019年年初,外資90天狂撒300億買樓,市場後續反應如何?

僅從投中網接到的需求來看,北京、上海的資產需求最熱,大灣區、蘇杭、南京等地的資金需求巨大。這其中,北京和上海市場又形成明顯反差,上海因市場化程度高,買進賣出大致相當,北京市場則不同。

在北京市場,大部分資金方都在市場苦苦尋求標的,其中又以機會改造型最為稀缺,單體交易資金規模低於5億元更是會遭瘋搶。

一個單筆交易金額低於5億元的項目,資金端的投資總經理可能分分鐘就決策拍板了。

北京市場為什麽資產這麽稀缺?在北京市場,還是外資主導嗎?近14年的時間裡,北京市場大宗資產買賣表現如何?誰又是北京市場裡的主要玩家?

帶著這些疑問,投中網查閱了五大代理行報告、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媒體公開資料,梳理了從2005年至今的北京大宗交易數據。

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至今,北京大宗交易市場共發生153起交易,涉及141宗物業,物業形態包括辦公大樓、購物中心、酒店、服務式公寓和綜合體不等。

通過梳理這150多起交易,投中網發現:

(1)北京大宗交易的買賣兩方均由內資主導,外資隻佔總成交的1/5;且賣方市場裡40%具備國資背景,也就是說北京的大宗資產主要是在國企手裡。

(2)高和資本、光耀東方和凱德是北京大宗市場最活躍的買家,電子城、金融街控股、綠地是最活躍的賣家;

(3)CBD、東二環、望京和中關村是北京大宗交易四大熱門商圈,四大商圈佔總成交的四成以上;望京商圈作為新晉商圈,此商圈超過半數交易都是買家自用;

(4)辦公大樓和購物中心是北京大宗交易市場最主要流通標的,其中10-20億元的辦公大樓是最受歡迎的標的;北京大宗交易市場接近七成的交易低於20億元。交易額超過90億元的交易寥寥無幾,今日頭條那筆90億買樓大單比較罕見。

具體分析如下:

一、哪些機構在“抄底”?

1、內資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地產基金和上市公司瘋狂“掃貨”

通過梳理這150多起交易,投中網發現,內資機構是北京大宗交易市場最主要的買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14年間,不完全統計,內資累積交易金額為1841億元,是外資資金規模的3.2倍;內資交易筆數是外資的4倍多。

北京大宗市場八成以上的交易都是由內資主導,外資佔比只有1/5。在活躍買家TOP20中,外資僅佔6席,外資買家活躍機構為凱德、豐樹和基匯資本等。

從內資買家的身份來看,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金額,地產基金均是北京大宗市場當仁不讓的最佳捕手。除了地產基金,地產開發商、上市公司、金融機構以及保險公司也買走了北京市面上不少的樓。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互聯網買家參與的大宗交易交易量直線上升,增速超過國企以及傳統零售企業。

那北京大宗交易市場的主流買家都有哪些?

2、北京Top20買家:神秘的光耀東方VS“商業之王”凱德

投中網發現,光耀東方、高和資本和凱德集團是北京大宗物業市場最為活躍的買家。

凱德、高和資本上榜,應該大家都不會感到意外。凱德集團是亞洲知名的大型多元化房地產集團,總部設在新加坡,並在新加坡上市。截至2019年3月31日,集團管理資產超過1030億新元。

高和資本是國內著名的房地產基金,於2009年10月正式成立,是中國首支也是最大的人民幣商業地產私募股權基金,專注於投資一線城市和1.5線城市的核心區域的商業不動產。目前已收購項目13宗,總投資額超過270億元。

光耀東方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光耀東方可謂這個領域的黑馬。

據不完全統計,光耀東方在北京已經收購了7個商辦項目,曾被業界稱為“爛尾樓專業戶”,大名鼎鼎的中關村•食寶街就是光耀東方一手打造的。

此外,活躍買家中投中網還看到了東久中國。東久中國成立於2014年,由美國華平投資集團一手打造,公司核心業務包括園區開發和運營、產業投資和基金管理。投中網發現,東久中國在北京先後買下北京文化創意大廈、北京電子城A2和融新科技中心三棟辦公大樓。

在活躍買家的名單中,還出現了萬科、景瑞控股等地產開發商,華夏保險、前海人壽等保險公司,以及中融長河資本、平安不動產等非常典型的房地產基金。

內資買樓是為了投資還是自用?

3、自用型買家隻佔三成,互聯網買家是新生主力

北京大宗市場出於自用需求的大宗交易僅有46起,投資型交易則有100多起。

無論是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自用型交易隻佔市場交易總量的1/3,2/3以上都是投資型交易。

此外,投中網發現北京大宗市場的自用型交易大部分都來自內資買家。

從自用型買家的類型來看,上市公司、內資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是買樓的主力軍。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公司開始成為北京大宗市場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2019年開年,京東、今日頭條兩家互聯網巨頭“豪擲千金”買下翠宮飯店和中坤廣場資產包。

部分互聯網公司在京“掃貨”情況見下表:

這些互聯網買家出於自用型需求,收購的標的大多為10萬方以下的辦公大樓,交易金額集中在10-20億元。互聯網買家中,今日頭條出手最闊綽,2019年開年就豪擲90億元購買了大鍾寺中坤廣場和方恆時尚中心的資產包。

聊完了內資,那外資又是誰在“掃貨”主力軍?

4、新加坡和美國的外資買家在北京市場最活躍

如上圖所示,北京大宗交易市場的外資買家發源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

來自新加坡和美國的買家是北京市場外資大宗交易的主力軍。美新買家的交易筆數能佔到外資總交易筆數的一半以上,這其中不乏凱德、豐樹、摩根士丹利、凱雷等全球知名的大型基金。

其中,總部設立在中國香港的房地產基金,其資金來源也主要是新加坡和美國。

二、哪些機構在“出貨”?

1、內資開發商貢獻了市面上近七成房源

可以看出,同買方一樣,賣方市場也是由內資主導,市面上超過80%的房源都出自內資賣家之手,外資賣家隻貢獻了不到20%的房源。

如上圖所示,北京大宗市場流通的物業,大多數出自內資地產開發商之手。內資地產開發商作為北京大宗市場最為活躍的賣家,貢獻了近七成的房源。上市公司、內資地產基金以及內資金融機構也貢獻了小部分的房源,但在數量上和內資開發商沒法比。

值得關注的是,內資賣家中有國資背景的企業佔到了40%以上。

2、北京TOP15賣家:清一色的房企

北京大宗市場前15位賣家基本上清一色的是內資開發商,北京電子城、金融街控股和綠地集團摘得前三,是北京大宗交易最主要的一手賣家。頻繁倒手的外資賣家有凱德、匯貫南豐、華平投資、基匯資本等。

那內資賣家是從哪年開始“甩樓”的?內外資買家又是從哪一年開始瘋狂“抄底”的呢?

3、2016年起北京大宗交易呈井噴式發展

不完全統計,從北京大宗市場的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來看,2016年是一個交易高峰。2016年起,北京大宗交易呈井噴式發展。2016年全年,北京大宗市場的大宗交易有23起,披露金額超過300億元。

在隨後的2017年和2018年,北京大宗市場年均交易量均在20起左右,披露金額均超過200億元。2019年以來,北京大宗市場已經完成11起大宗交易,披露金額超過300億元。

那內外資買家主要喜歡買哪種類型的物業?

4、辦公大樓是最受歡迎的收購標的,其次是購物中心和綜合體

無論從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辦公大樓的受歡迎程度遠超購物中心和綜合體。綜合體在交易數量低於購物中心的情況下,總交易金額大幅反超購物中心,可見,綜合體的單起交易金額較高。

投中網通過梳理發現,北京大宗市場收購金額TOP10的大單中有5單物業都是綜合體項目,其中,收購金額最高的項目就是綜合體。2018年年底,左暉以105億元的高價從基匯資本手裡購買了三裡屯盈科中心,而早在2015年,信達集團也以同樣的價格買下了位於東直門的國盛中心。非常湊巧的是,這兩宗成交金額並列第一的交易均發生在東二環。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大宗市場還發生了3起酒改辦項目。這三起項目均發生在2016年以後,均位於北京核心商圈,其中有兩起都是自用型需求。

那內外資收購的辦公大樓處於什麽價格區間?

5、10-20億的標的最受歡迎

從收購金額來看,北京大宗市場約69%的標的收購金額是在20億元以下,90%以上的標的收購金額是在50億元以下,只有極少數標的收購金額超過80億元。

以下是北京大宗交易市場收購金額TOP10排行榜:

此外,收購金額超過90億元的標的有2起發生在2019年,分別是今日頭條以90億元收購大鍾寺中坤廣場和方恆時尚中心,以及瑞士合眾集團、啟城投資等機構以91億人民幣收購中關村地標性建築鼎好電子大廈。

那北京哪些商圈最受買家待見?

6、北京大宗交易熱門商圈:CBD、東二環和望京

CBD、東二環和望京是北京大宗交易最為熱門的三大商圈,其次是中關村和東四環。CBD、東二環和中關村等老牌商圈大宗交易頻繁並不難理解,值得關注的是,望京已經躋身熱門商圈。

投中網發現,望京商圈的大宗交易自2016年起格外變得頻繁,買樓的大多數是內資買家,外資目前較少涉足望京區域。此外,投中網還發現,望京商圈超過六成的交易是出於自用型需求,10億元左右的辦公大樓是最受歡迎的標的。

此外,望京商圈還發生了一起超過50億元的大宗交易——東久中國在2017年以50億元買下了位於望京的融新科技中心。

三、內資買家VS外資買家

1、內資最愛買辦公大樓,外資收購業態更為多元化

經過前面的分析,辦公大樓毫無懸念的成為內外資最偏愛的收購標的,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辦公大樓的收購佔比均接近六成。

除了辦公大樓,購物中心是內外資的第二首選。商業體的後期運營難度遠高於辦公大樓,故內資在入手商業項目時較為保守。

而外資機構在商業項目的後期運營上較內資機構具有明顯的優勢,三裡屯太古裡、歐美匯等標杆購物中心的背後都有外資的身影。

2、內外資頻繁出手商圈——CBD、東二環和中關村

從內外資收購標的的商圈分布來看,外資對物業所處的商圈更為挑剔。外資參與的收購交易中,超過六成的收購標的均位於CBD、東二環和中關村、燕莎等北京老牌核心商圈,鮮少有項目位於上地、望京、通州等新興商圈。

而內資買家近年來更青睞望京、東四環等城市新區。內資為什麽呈現往“五環外”買樓的趨勢?一方面,城市新區的物業價格較低廉,可以滿足大型企業的置業需求,另一方面也與北京各個區的政府招商引資政策息息相關。

關於內資在望京商圈的置業情況,前文已有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3、內外資買家是內資開發商和外資基金的“接盤俠”

投中網發現,內外資買家的樓主要都是從內資開發商和外資基金手裡買的,兩類賣家的合計佔比均在七成左右。

區別在於,內資買家主要接了內資開發商的盤,而外資基金從內資開發商以及外資基金手中“接盤”比例不相上下。具體來看,內資買家從內資開發商手中“接盤”比例高達59%,而外資佔比只有35%。

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高科嶺、北京京通羅斯福廣場以及太平金融中心(京匯大廈)等並購交易均發生在外資基金之間。

4、外資更青睞於大額標的

投中網發現,10-20億元的收購標的是內外資買家的首選,這類標的佔到內外資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和外資相比,內資七成以上的交易金額都在20億元以下,可見內資買家更傾向於低總價的標的。

與內資相比,外資投資物業的單筆金額更高,20-50億元的標的佔比達32%,而內資在這一區間的佔比只有22%。

無論是內資買家還是外資買家,只有極少數標的收購金額超過50億元,50億元以上的收購交易佔比均不足十分之一。

通過上述研究,投中網發現北京目前的大宗交易市場主要是由內資主導。

內外資交易此消彼長,背後是什麽原因呢?

一位從事大宗交易的業內人士跟投中網分析,不是外資突然進來,而是外資一直都在。只不過2013年到2016年間,大量熱錢通過P2P方式聚集起來湧入樓市,辦公大樓出再高的價這些熱錢也敢接手。隨著熱錢泡沫褪去,市場恢復理性,一直以市場價進行交易的外資就被凸顯出來。(文/Ellie 編輯/李曉麗 來源/投中網旗下 PropTech研習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