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健事件背後保健品市場喜憂參半,投資者有意離場

記者 | 梁昌均

編輯 | 王子辰

近日權健集團因丁香醫生發布的文章而陷入輿論風波當中。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市衛健委和武清區等相關部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並進駐權健集團展開核查。

權健集團是一家涉足保健品、房地產、體育、電子商務、金融產業等多領域的集團型企業,成立於2004年,最初是以保健品發家,產品包括鞋墊、衛生巾、化妝品、火療、以及權健牌權楊膠囊、權健牌權恆顆粒等多種不同類型的保健品。

這家被丁香醫生稱為百億保健“帝國”的企業引發巨大爭議的背後是近些年來國內保健品市場規模迎來迅速增長,並吸引新的外來者不斷湧入,伴隨而生的還有屢見不鮮的行業亂象,而趨於激烈的競爭和愈發嚴格的監管有望推動行業優勝劣汰。但近期來看,這加劇了市場的某些擔憂。

行業規模已超2300億

中國保健品行業在上世紀80年代興起發展,期間歷經興衰,自2006年至今先後進入復甦發展和並購整合階段,總體來看增長速度較快。據谘詢公司Euromonitor統計,2002年中國保健品銷售規模為442億元,2017年已達到2376億元,年均複合增速接近12%,並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3500億元,有更加樂觀的數據稱將超過4000億元。

該機構還稱,按照銷售規模計算,2017年中國保健品市場佔據全球保健品市場16%的份額,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保健品消費市場。但我國保健品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多個細分領域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市場容量的快速擴增,較好的市場前景,以及監管不嚴、進入門檻低等原因也催生了諸多保健品企業。根據國家藥監局統計年報,截至2017年底我國約有2317家保健品生產企業,其中約有98%的廠商為品牌力薄弱的中小型企業,而前20名企業銷售收入佔據了38.6%的市場份額。

同時,部分企業也憑借著自身強大的銷售能力和業務擴張成為市場規模靠前的知名保健品企業。據Euromonitor數據,2017年保健品行業前五名企業市場份額約為19.8%,其中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旗下的港資企業無限極以6.3%的市佔率領先,安利集團旗下的紐崔萊、完美(中國)有限公司、東阿阿膠(000423.SZ)和湯臣倍健(300146.SZ)緊跟其後,行業集中度仍較低。

但是在數千億元的保健品市場中,A股和港股上市的專營保健品的本土公司可謂屈指可數,除了前述的東阿阿膠、湯臣倍健,僅有金達威(002626.SZ)、交大昂立(600530.SH)以及中生聯合(03332.HK)、碧生源(00926.HK)、瑞年國際(02010.HK)等合計不到10家企業。

從這些專營保健品的上市公司規模來看(以去年為例),收入最多的是東阿阿膠,達到73.72億元,淨利潤約為20.44億元;湯臣倍健以31.11億元的收入、7.66億元的淨利潤次之,交大昂立以2.82億元的收入規模排名最後,瑞年國際則以虧損0.87億元在盈利方面墊底。

值得一提的是,保健品行業還擁有相對突出的盈利能力,這也是國內保健品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前述報告顯示,國內保健品製造企業平均毛利率可達40%以上,淨利率在15%-20%左右。但部分企業遠超行業均值,如東阿阿膠去年毛利率鋼彈65%,淨利率則接近28%,湯臣倍健的這兩個指標也分別達到67%、25%。

多家藥企跨界加劇競爭

由於企業數量眾多,保健品行業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也迫使諸多企業不斷擴張,甚至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如湯臣倍健在今年8月以35.14億元通過持股53.33%的子公司湯臣佰盛完成收購澳大利亞益生菌和保健品企業LSG 100%股權,最近又計劃以14億元完成收購湯臣佰盛剩餘46.67%的股份,意圖實現對LSG的全資控股,這將進一步提高公司在保健品領域中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力。

除此之外,良好的行業前景和相對突出的盈利能力也吸引了諸多外來者,尤其是藥企跨界進入保健品行業。若是加上這些兼營保健品的上市公司,那麽A股和港股上市的有關保健品企業數量將顯著增加,未來有可能繼續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同仁堂(600085.SH)、哈藥股份(600664.SH)、海王生物(00078.SZ)、康美藥業(600518.SH)、江中藥業(600750.SH)、健康元(600380.SH)、壽仙谷(603896.SH)、華潤醫藥(03320.HK)等數十家藥企均兼營保健品業務。公開數據顯示,同仁堂、哈藥股份、海王生物擁有的藍帽子(保健食品標誌)數量在醫藥行業中居於前列,分別為131個、106個、93個。

同時,部分企業還在選擇進入或加強布局,如去年9月,華潤三九(000999.SZ)以3.8億元收購山東聖海保健品有限公司65%股權,切入保健品市場,並推出紅糖薑茶、薄荷糖等差異化產品;今年2月,哈藥股份豪擲3億美元(大約人民幣2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健康營養產品零售商GNC最大單一股東,並獲得GNC業務在國內的獨家經營權,意圖成為中國膳食補充劑及保健品行業領軍企業。

此外,還有市場觀點認為,在帶量採購等政策和醫藥行業增速可能放緩的壓力下,保健品是醫藥企業一個不錯的發展領域。但從目前來看,已經跨界進入保健品的藥企總體而言表現還並不特別突出,保健品業務大多尚無法挑起藥企業績大梁。同時,藥企在跨界後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藥品生產線或無法用來生產保健品,還有就是銷售管道的問題,藥品和保健品的行銷方式也存在差異。

不過,對保健品行業來說,規模較大的藥企跨界進入有望進一步規範市場。同時,在行業監管逐漸趨緊的背景下,國內保健品行業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藥企跨界進入,行業競爭無疑將會加劇。

投資者有意離場

伴隨著保健品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次權健集團的爭議之處就包括產品療效、虛假宣傳、涉嫌傳銷等方面,這也正是保健品行業難以消除的痼疾。該公司的問題此前已被多次曝光,如今再次引發爭議,說明保健品市場規範和監管等方面仍有待加強。

在權健集團事件爆發後的12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了有關公告,明確提出以電話形式進行保健食品行銷和宣傳時,不得作虛假或者誤導性宣傳,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

對此有投資者表示,近些年保健品行業負面事件頻發,且屢禁不止,此次權健集團事件引發巨大關注,行業恐怕將會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短期內可能會對保健品企業造成一定影響。

12月27日,隨著權健集團事件不斷發酵,主要保健品企業的市場表現或反映出了投資者的擔憂情緒。該日保健品龍頭企業湯臣倍健開盤後一度下跌超過5%,截至收盤跌幅仍達2.54%;首家保健品上市企業交大昂立在午後加劇下跌,截至收盤跌幅超過4%;港股中生聯合和碧生源更是分別大幅下跌達16.30%、10%。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保健品企業還受到醫保政策趨嚴影響。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辦公廳在12月中旬聯合印發了《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意在加大對騙取醫保基金行為的打擊力度。受該消息影響,擁有藥店銷售管道之一的湯臣倍健在12月17日跌停。

業內人士指出,藥店是騙保行為高發的重災區,刷醫保卡購買保健品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被禁止以後,作為藥店重要品種之一的保健品將會受到衝擊,並將傳導至上遊的保健品供應商。這對嚴重依賴藥店管道的湯臣倍健自然影響不小。

據Euromonitor數據,去年保健品藥店銷售額佔比約為23%,而湯臣倍健為保健品藥店管道第一龍頭,市場份額約為31%。今年前三季度湯臣倍健實現收入34.21億元,其中藥店管道收入佔比達74%,可見藥店對公司業績的重要性。

12月27日晚,湯臣倍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今年將實現盈利9.20億至10.73億元,同比增長20%至40%,相較去年43%的增速將有所放緩,對合資公司健之寶啟動清算程式對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公司表示,業務整合和結構性調整在去年底已基本完成,今年進一步夯實大單品、電商品牌化2.0戰略等,將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隨著湯臣倍健業績從2016年的谷底中逐漸轉好,公司股價今年總體保持上漲,累計漲幅接近15%,上市7年股價上漲3倍多。但保健品市場內部分化也很明顯,如交大昂立今年股價則累計下跌接近38%,市值已不足36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雙降,業績增長面臨較大阻力。

有投資者表示,保健品市場存在很多的“惡”,但也有很多獨特的投資機會,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市場。而此次權健集團事件能否推動亂象叢生、屢禁不止的保健品行業進一步規範還需看後續進展。

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業監管恐將會越來越嚴格,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這有望推動行業優勝劣汰,優質企業將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而不良的企業勢必會被市場淘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