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周俊波:這兩種「舌功」,適合脾胃虛弱和容易失眠的人

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臟腑通過經脈與舌相聯,所以臟腑病變,可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能幫醫生診斷疾病,鍛煉舌頭還有養生保健作用。本期,為大家推薦兩種「舌功」,特別適合脾胃虛弱和容易失眠的人。

赤龍攪海。這是中醫經典的舌頭養生法,將人的舌頭比喻為赤龍,唾液比作大海。孫思邈在其所著的《養生銘》中記載了「晨興漱玉津」的祛病益壽方法。他每天早上醒來都會活動舌頭,直至用舌頭攪出唾液,然後徐徐咽下。這種咽津養生功,道教稱之為「玉液還丹」,並把它發揚光大,隋唐時期非常流行,後世稱之為赤龍攪海,俗稱「舌功」。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讚美唾液:「人舌下有四竅,二竅通心氣,二竅通腎液,心氣流入舌下為神水,腎液流入舌下為靈液,道家謂之金漿玉醴(lǐ),溢為醴泉,聚為華池,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所以灌溉臟腑,潤澤肢體,故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唾液內含有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結締組織、軟骨和牙齒活力,唾液澱粉酶能幫助消化,起到健脾胃的效果。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經常鍛煉舌頭、醞釀唾液,能促進食物消化、改善睡眠。

練習赤龍攪海時要心平氣靜,將舌頭在口中上下、左右依次輕輕地攪動各9次,通過攪動舌體,促進唾液產生,再將練功產生的唾液鼓漱十餘下,分三口慢慢咽下。

鼓漱華池。口唇輕閉,舌頭在舌根的帶動下前後活動36次。當有津液產生後鼓漱有聲,唾液充滿全口後分3次咽下,並用意念引入丹田,此謂「玉液還丹」,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睡眠品質。(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周俊波)


本文系轉載,內容及圖片權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熱門標籤:脾胃 失眠

【本文來源:環球網-生命時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