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與藝術沾邊》:女王的鵜鶘

靜篤君按:“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聖經·馬太福音》)

文藝複興的十六世紀是歐洲珠寶加工工藝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歐洲各地畫家都熱衷於描繪珠寶以及佩戴首飾的人物肖像。作為“童貞女王”,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最愛象徵著純貞與權力的珍珠。在其著名的“無敵艦隊肖像”上,你可以看到她是如何用遍布全身的珠光來彰顯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

▲ 油畫《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約1588)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的肖像,也被稱為“無敵艦隊肖像”

佚名 作

現藏於沃本修道院

伊麗莎白女王一生頗愛請人為自己畫像。除了上面這幅“無敵艦隊肖像”之外,女王還有一幅著名肖像,是以她最寶貝的一件首飾來命名的——《“鵜鶘”肖像》:

▲ 油畫《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約1573-1575)

希利厄德 作

現藏於利物浦沃克美術館

這幅肖像由女王的宮廷禦用畫師希利厄德(Nicholas Hilliard,1547-1619)創作於1573到1575年,那時女王正處不惑之年,她姿態莊嚴,面無表情,脂粉淡淡,仿佛戴著假面,畫家將女王繪成了女神,活脫脫一尊供人崇拜的偶像。這幅肖像之所以被命名為《“鵜鶘”肖像》,源於女神胸前佩戴的那一枚“鵜鶘”胸針:

女王的鵜鶘胸針

▲ 木板油畫《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約1573-1575,局部)

希利厄德 作

現藏於利物浦沃克美術館

這是一枚琺琅鵜鶘,她胸口淌血,正低頭以血哺育圍在她胸前的那些小鵜鶘。這枚鵜鶘胸針懸在鑲金紅寶石之上,象徵著耶穌基督舍命拯救罪人。鵜鶘作為基督的象徵,源於基督教傳統影像志。早期基督教徒相信,在遭遇饑饉之時,母鵜鶘會用尖喙撕開自己前胸,用鮮血哺育饑腸轆轆的小鵜鶘,或者滴在已經餓死的孩兒身上,使其復活。在基督徒看來,這與耶穌基督犧牲自己拯救世人無異,於是鵜鶘成為基督教影像中常見的主題。

根特祭壇畫上描繪的鵜鶘錦緞

▲ 祭壇畫《根特祭壇畫/神秘羔羊之愛》(1415-1432,局部)

揚·范·艾克(Jan van Eyck,約1390-1441) 作

現藏於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

根特祭壇畫上的上帝與鵜鶘錦緞

▲ 祭壇畫《根特祭壇畫/神秘羔羊之愛》(1415-1432,局部)

揚·范·艾克 作

現藏於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

在其肖像畫中,伊麗莎白一世用胸前的母鵜鶘來代表自己,那些嗷嗷待哺的小鵜鶘則是她的子民。女王借此表明自己身為一國之母,願意犧牲自我來哺育子民。她的朝臣知曉伊麗莎白一世對這個“鵜鶘之喻”頗為讚賞之後,就紛紛向她獻上以鵜鶘為主題的珠寶首飾,畫中這一枚鵜鶘胸針就是一例。

那麽,除了“鵜鶘”之外,女王還偏愛哪種鳥兒呢?請見下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