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威解讀:36年國務院機構改革走出“三步曲”

  權威解讀:36年國務院機構改革走出“三步曲” |政解

  倪偉 王姝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 王姝)今天(3月13日)揭開大幕的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八輪改革。從1982年改革開放後的首輪機構改革算起,迄今已有36年,36年間,機構改革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哪些特點?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沈榮華曾參與了2008年的大部製改革方案的設計,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前提調研,並提出了課題報告。他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的5次改革是一個階段,特點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進行機構調整,以精簡為主。

  “此前計劃經濟時代的思路是分行業、分類管理,導致機構設定過細。根據市場經濟要求,這幾次改革進行精簡、合並,1982年之前國務院部門有100個,到了2003年減少了很多”,沈榮華說,2000年以後,市場經濟基本建立,政府機構基本適應,但是仍有職責交叉、多頭管理重複等問題,“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比如為了加強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經濟調節,根絕這需要,對機構進行整合,不僅僅是精簡,而是職能調整”。

  沈榮華認為,2008年探索大部製改革,合並、組建大部門,機構改革進入了第二個階段,2013年則繼續推進大部製改革。

  國務委員王勇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時表示,“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現在進入了新時代,這次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體現了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高品質發展要求,最大的特點和總的原則是精乾高效、優化協同”,沈榮華說。

  曾多次參與過改革外圍論證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也表示,從1982年開始到1993年,機構改革圍繞走出計劃經濟困局,開始探索市場經濟中的政府架構;1998年到2003年的機構改革,政府架構已經初步按照市場經濟架構的要求搭建起來。2008年則開始探索大部製改革、2013年延續大部製改革思路。他認為,本輪機構改革則要黨政群機構聯動,“所以這次改革帶有一定重組的屬性,重組黨和國家機構,站位很高”。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新京報記者說,前七輪改革的總體特點是精簡機構、減少人員、降低政府成本、簡政放權,“過去30多年,我們根據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主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我們的改革目標是讓人民富起來”。

  “這一次改革是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這次改革不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而是以人民為中心,改革主要就是要適應發展中心的變化,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所以,這次機構改革的指導理念和前七輪機構改革的理念是不一樣的”,竹立家說,本輪機構改革“可以說是新改革或者第二次改革、後改革時代。這個階段我們面臨的社會矛盾、中心任務都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機構設定也必須與之相適應”。

  編輯:王中新 楊梓銘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