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上起床後,感覺口乾、口苦、口臭,可能是身體上火了,別忽視

早上起來後,總感覺口乾、口苦、口臭,這種現象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尤其是春季。

中醫上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在春季,很多人容易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的情況,甚至會出現口腔潰瘍、咽喉不適等。

對大多數人來說,刷完牙,口腔異味能得到改善,這是正常的,但有些人,刷完牙後,還是覺得口腔內有異味。

早上起床後,感覺口乾、口苦、口臭,可能是身體上火了,別忽視!


一:肝火旺

中醫講,肝與膽相表裡,肝火旺的人多數會導致膽汁分泌過多,而膽氣上升,可能會出現口苦的表現。

此外,有些肝炎、膽囊炎患者也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的表現。

肝火旺,可能是飲食上過於油膩、經常熬夜晚睡、壓力大情緒緊張等,導致肝臟不能正常解毒,使得肝鬱氣滯,肝火旺盛。

如何改善?

1,飲食多吃「苦」

飲食上,多吃些「苦」,如苦瓜、苦苣等,利於降肝火、排肝毒。

苦瓜,是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

2,喝茶,降肝火

肝火旺,主要表現有小便發黃、大便乾結、愛發脾氣、眼屎增多、流鼻血、身體悶熱、失眠、眩暈口苦等。

將銀藤、菊花、桂花、蒲公英搭配在一起,製成銀藤菊花茶,利於降肝火、排肝毒。

銀藤性寒,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之良藥,能清熱解毒,改善口臭,清除體內毒素,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對肝火旺引起的上火、口乾、臭有改善作用。

菊花有平肝明目、滋陰降火的作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的眼睛乾澀有很好的功效。

臨床上,菊花常與蒲公英配合。蒲公英,歸肝經,擅長降肝火、排肝毒,可疏肝理氣,對肝中鬱熱引起的急躁易怒、口苦、口乾、口臭等效果不錯。

桂花,性溫,香氣溫和,中和茶性,還可緩解口臭,改善口腔異味。四者搭配泡水喝,降肝火、排肝毒。

3,按太沖穴,降肝火

太沖穴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

肝火旺的人,把手放在太沖穴上,按摩此穴,可促使肝經的水濕風氣向上重新,起到去肝火的作用。

若用手稍用力,就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


二:胃火旺

胃火旺的人,多與飲食有關,當吃得多,尤其是肉類,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脹、胃痛等不適。

中醫認為,胃火多因濕熱、食滯引起的,簡單說,主要是離不開吃。

1,飲食多吃些綠色蔬菜

飲食上,多吃些綠色蔬菜,補充身體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還能減輕胃部消化負擔,不至於消積怠食。

吃飯時,細嚼慢咽,吃到七八分飽就行,不要把自己吃撐。

2,喝茶,降胃火

胃火旺,主要表現有便秘、腹脹、上腹不適、口乾、口苦等。

可將黃花苗葉、小茉莉花搭配在一起,製成黃花苗木梨花茶,利於降胃火、消胃炎。

據古醫籍記載,黃花苗歸胃經,為「瀉胃火之葯,但其氣甚平,既能瀉火,又不損土,可以長服久服而無礙。」

現代研究發現,黃花苗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能殺滅幽門螺桿菌,促進潰瘍面癒合,減輕疼痛,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與木梨花搭配,中和寒性。據《本草再新》記載,木梨花「解清虛火」之用。

3,按內庭穴,降胃火

內庭穴,是胃經的滎穴,是熱證、上火的「剋星」。位於第二足趾和第三阻止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

若有口臭、便秘、牙痛、腹脹、咽喉腫痛等不適,可多按按此穴。


三:心火旺

心火旺的人,多數是因平時的生活習慣不好有關,如經常熬夜加班等,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出現心火旺的表現。

如何改善?

1,調整作息時間

經常熬夜加班,工作壓力大,很容易導致心火旺盛,平時調整一下作息時間,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可避免心火、肝火等過盛。

2,喝茶,降心火

心火也分虛實,實火主要表現為心煩意亂、氣鬱不安、嚴重點會出現口腔潰瘍;虛火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失眠等。

可將百合、蓮子搭配在一起,製成百合蓮子茶,利於補心陰、清心火,除煩心神。

蓮子,據據《本草綱目》記載,「清心去熱」,有助於改善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

百合,入心經,有助於防治失眠多夢、精神抑鬱等問題。兩者搭配自愛一起,利於清心火,改善睡眠。

3,按少府穴,清心火

少府穴,為心經的滎穴,位於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用大拇指在少府穴上,每次每穴至少得5分鐘,用於瀉心火。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