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龍且有多重要?為啥他一死,項羽就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龍且這個人,一看名字就挺特別,畢竟這個姓可不常見,再看事跡,史書關於他的記載很少,《史記》隻記載了他四次戰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龍且是一個忠心勇武但並不超絕的武將,至少在秦末漢初那個年代,能夠吊打他的人還有不少。

第一戰:從征東阿

《史記·項羽本紀》:居數月,(項梁)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

此時龍且從屬於項梁,項梁是楚國實際統治者,從屬於他並不意味著龍且地位低,恰恰相反,司馬這個官職證明了龍且在楚軍內部是頗有地位的,跟項氏家族的關係相當好。

不過之後的亡秦大業龍且完全缺席,要麽是他沒有表現的機會,要麽是他個人能力不行,從記載來看,應該是前者,如果龍且出馬,就算敗了也得記一筆吧,不至於一點痕跡都沒有。

第二戰:敗於定陶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灌嬰)擊項羽將龍且、魏相項他軍定陶南,疾戰,破之。

龍且的第二次出場,已經是楚漢爭霸時期了,當時項羽向東攻打齊地田榮,劉邦殺入關中,平定三秦,隨後出關東進,瞄準了防備空虛的楚都彭城。

龍且與項他率軍在定陶阻擊,卻被漢軍擊敗。項他是項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後來擔任柱國,也就是副令尹(宰相),能夠與他一起出擊,足以證明龍且在西楚當中的地位,說明此時他已經被項羽當作心腹中的心腹。

後來陳平評價西楚陣營,認為“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將龍且列為項羽最信任的四人之一。

第三戰:擊破英布

英布是項氏家族早期的大將,但他本身不是打工仔,而是帶資入駐的早期股東。對於他這種有自己班底的實力派“手下”,項羽在分封時也不敢把他落下,封其為九江王。

封王后,英布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不過因為此前他都是跟著項氏家族乾仗,所以楚漢爭霸之初他是站在項羽這邊,實際上卻是出工不出力。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後,想爭取更多力量對付項羽,他看出了英布的搖擺,派人去勸說。

正巧項羽也怕人來催促英布出兵,漢使隨何直接闖入,宣布英布加入了漢王的陣營,英布就這麽被綁上了劉邦的戰船,發兵攻楚。項羽派遣項聲和龍且率兵攻英布。

《史記·黥布列傳》: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

打了幾個月,英布大敗,投奔劉邦,楚軍取得勝利,卻丟了時間,讓劉邦獲得了喘息之機。

第四戰:濰水之戰

楚漢爭霸的中期,劉邦與項羽在滎陽等地相持,韓信分兵攻略搖擺不定的魏、趙、代等國。到漢四年(前203年)十月,韓信已經擊破齊國數十城,一旦他略定齊地,就可以直接威脅到楚都彭城,抄項羽的後路。

為了不被前後夾擊,項羽下了血本,當時楚軍大致在四十萬人,項羽一咬牙派出去二十萬,由龍且率領,去幫齊國抵擋韓信,自己帶著十萬在前線與劉邦對峙,剩下十萬用來保證後勤和彭城的守衛。可戰爭的結果卻讓項羽感到絕望。

《史記·項羽本紀》: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說淮陰侯。

龍且與韓信的作戰地風雲點在今高密,韓信事先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填塞濰河上流。隨後韓信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攻龍且,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追擊。

等到楚軍渡河之時,韓信命人決開沙囊,河水奔流而至,將楚軍截為兩段,韓信率軍猛攻,楚軍大敗,龍且被殺,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一戰沒了大半家底,任誰都得慌,而且經過這一戰,項羽才真正明白韓信的可怕,他再也不是那個老喜歡提意見還不被自己采納的執戟郎中,而是能夠殲滅自己精銳的漢軍統帥。

在此之前,無論是項羽還是龍且,都對韓信抱有輕視之心,認為他迅速滅掉的魏、趙、代等國都是渣渣,碰上楚軍精銳必死無疑,龍且自己也豪言“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這才輕易中了韓信的計策。

相對而言,龍且的死或許會讓項羽感到惋惜,但絕不至於恐懼,形勢的崩盤以及韓信的恐怖才是項羽感到末日的根源,戰後他立馬派武涉去勸韓信自立,爭取最後的機會,可韓信拒絕了自立,接受了劉邦的齊王封號,率軍圍攻項羽,西楚霸王的末日就此降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