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信手握三十萬大軍,為何沒有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在楚漢爭霸時,韓信屢立戰功,手下的兵馬也是越來越多。根據《史記》作者司馬遷的描述,針對項羽的垓下之圍前,韓信當時手握三十萬重兵,已經具有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的實力了。那麽,問題來了,韓信手握30萬大軍足以抗衡項羽、劉邦,為何沒有選擇三分天下呢?

首先,針對韓信沒有選擇自立,而是繼續跟隨劉邦的原因,目前存在多種觀點和說法。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韓信自己不想造反,二是韓信缺乏造反的實力和根基。一方面,就韓信自身來說,對於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想法,韓信手下的謀士也提出來了。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蒯(kuǎi)通,本名蒯徹,范陽(今河北徐水北固鎮)人。在楚漢戰爭時期,蒯通辯才無雙,善於陳說利害,曾為韓信謀士,先後獻滅齊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計。對於韓信來說,雖然聽從了蒯通的“滅齊之策”,卻拒絕了“三分天下”的提議。

對於韓信這位手握數十萬大軍的將領,向蒯通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繼續幫助劉邦攻打項羽,是因為感恩劉邦的重用和信任。眾所周知,韓信一開始是跟隨項羽的,不過沒有得到項羽的賞識和重用。在韓信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時,是劉邦給了韓信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機會。在韓信看來,劉邦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就是給了自己足夠的信任和重用,讓自己有了發揮才能的戰場,從而獲得了揚名天下的機會。進一步來說,韓信能夠稱王拜將的機會,完全是劉邦所賜。在此基礎上,韓信不僅不願意相助項羽,也不願意和劉邦、項羽三足鼎立。

另一方面,韓信並非一直都統率著三十萬大軍。對於韓信這位將領,只是在垓下之戰時才掌握了30萬大軍。在此之前,韓信手中並沒有這麽多的軍隊。由此,在這個時候,韓信手下的軍隊,很大一部分是劉邦臨時讓韓信指揮,也即在此之前,這些士兵並不是一開始就跟隨韓信的。那麽,非常明顯的是,韓信在垓下之圍時造反的話,這部分士兵的態度很可能不會支持韓信,至少是會保持中立的。換而言之,韓信可以真正掌握計程車兵數量,是遠遠達不到三十萬的。

最後,韓信滅了趙國以後,劉邦曾親身渡黃河闖入韓信軍營,奪走韓信兵符,把原來授予韓信的部隊奪走,讓韓信、張耳自己去招攬趙國的新兵。對於劉邦來說,已經彰顯出自己擁有奪取韓信兵權的實力了,這也是打消韓信造反念頭的重要原因。並且,韓信當時擁有一支精銳的騎兵,但是,這一支騎兵的統領灌嬰卻是劉邦的心腹,除此之外,韓信的三十萬大軍中,還有不少將領也是劉邦原來的手下,只是垓下之圍時才臨時接受韓信的指揮。正是因為這些將領和士兵的存在,導致韓信表面上擁有30萬大軍,實際上卻是被劉邦間接掌控的。總的來說,韓信不是一方諸侯,如同三國時期的鍾會一樣,缺乏對手下將領和士兵的有效控制。強行三分天下的話,只會更早被誅殺。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