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建偉:有了腸道息肉該怎麼辦?

什麼是腸息肉?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主任朱建偉說,通俗地說,就是腸管內面多出來了「一塊肉」。腸道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的病變,凡是大腸黏膜上任何向腸腔突起的贅生物,無論其大小、形狀和組織學類型如何,醫學上均統稱為「息肉」。

腸道息肉危害大嗎?

腸道內長了息肉,一般是沒有感覺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腸道息肉患者會出現大便出血,大便混有粘液,或者出現腹痛、腹脹、腹瀉等,因此腸道息肉很容易被忽略,絕大多數腸息肉都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偶然被發現。

朱建偉說,結腸息肉雖然常見和不起眼,但長期得不到治療可能會引起以下不適:

正常的糞便應該呈圓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結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時往往會變細,或呈扁形,有時還附著有血液。

2

3

便血

這往往是患者就診的首要原因。

4

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或者是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

腸鏡確診腸道息肉後,一般不會自行消退,應引起重視,及時予以內鏡下摘除。內鏡下切除息肉創傷很小,一般都不需要住院,小的息肉,可通過腸鏡下電凝方法直接切除,較大的息肉也可在腸鏡下先用金屬鈦夾或尼龍線結紮根部,然後用電凝切除,直接在門診就可以進行手術。

當然一些多發的複雜腸息肉仍需住院經腹手術切除。所有摘除的息肉都應當常規送病理科化驗,因為顯微鏡下的病理診斷才是金標準。

是否息肉切除了就一勞永逸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即使切除了息肉,腸道內環境沒改變,仍然有複發的可能,所以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的人都應該複查。單發的良性息肉切除後,建議每年複查一次,有條件者可根據個體情況適當縮短複查時間。

腸道息肉會變成腸癌嗎?

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朱建偉說,息肉繼續生長可變為腺瘤,而腺瘤繼續發展可能就會變成癌。

研究表明95%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進化」過來的:息肉→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的癥狀較隱匿,在疾病的早期,有時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都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以至於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早期的腸道健康檢查尤為重要。

一般有下面幾種檢查方法

1

直腸指檢

一旦發現自己大便帶血或大便發黑了,需要及時就診,醫生可以通過最簡單直接的觸診和觀察來判斷肛腸疾病,因為在我們國家,超過半數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而70%以上的直腸癌屬於中低位,肛門指檢都可以發現。

2

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最有效手段。腸鏡檢查不僅可清晰地檢查整個大腸,並且可在發現病變時可直接鉗夾取材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直腸癌的發現與確診。但是很少有人主動做腸鏡檢查,主要是因為大家普遍對大腸癌缺乏認識,而且對腸鏡這種侵入性檢查方法感到恐懼,這樣恰恰耽誤了病情。

3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腫瘤指標、大便常規+便潛血等化驗檢查,有助於了解患者有無貧血失血。進行血腫瘤標記物如CEA、CA19-9等的檢測,有助於腫瘤早期的診斷。

得了大腸癌怎麼辦?

得了大腸癌是不是就「沒救」了?朱建偉說,隨著醫學及外科技術的發展,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步。結直腸癌的生物學特性,以及涉及腫瘤生成的遺傳學機制被更好地認識了。

同時隨著群眾生活水準的提高,更多的人願意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因此,可以更早期地發現病灶,實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獲得很好的預後。

另外,以往傳統手術進行大腸癌根治治療需要在腹部劃一道20cm長的切口,手術創傷巨大,術後恢復慢。現在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大腸癌的根治手術得到極大的發展。腹腔鏡手術創傷小,腹部僅僅只有幾個小孔及一道5cm左右的小切口,完全腹腔鏡下直腸癌的根治甚至可以達到完全無切口。

腹腔鏡在腹腔內360°全方位的視野使得術野充分暴露,同時它的放大作用可以獲得更清晰的解剖層面以及更徹底的淋巴結清掃。

大腸癌有哪些治療手段?

直腸癌,尤其是低位以及超低位直腸癌,手術解剖和分離需要在盆腔內進行,難以暴露,給操作帶來巨大難度,很多患者因此切除肛門。現在的直腸癌根治術即使是在狹小的骨盆腔內,通過腹腔鏡的鏡頭也可以充分地暴露和分離,使得很多以往需要切除肛門的患者肛門得以保留。

除了手術切除,一些晚期的伴有遠處轉移的患者可行輔助化療和靶向治療,現今高效化療藥物以及生物靶向藥物的出現,使結直腸癌尤其是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案不斷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長,生活品質更高。

因此大腸癌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這樣很多患者可以長期生存。

專家介紹

朱建偉

教授,主任醫師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胃腸外科

朱建偉,教授,主任醫師,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主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外科學博士,美國Maryland大學癌症中心博士後,研究生導師。

對胃腸、肝膽胰、乳腺甲狀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20多年的臨床經驗,精通結腸癌、直腸癌、胃癌的規範化根治手術,熟諳胃腸腫瘤、腹外疝等疾病的微創治療,倡導「無血、無菌、無瘤和微創」的手術觀念,具有高超的手術技術和經驗,是本地區腫瘤快速康復技術的首倡者,獲得大中華腹腔鏡手術技術比賽江蘇第一名和全國一等獎。

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科教興衛工程領軍人才,江蘇省中青年技術帶頭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南通市226高層次人才。中國抗癌協會、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美國胃腸與內鏡外科醫師協會、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兼任中國抗癌協會南通市腫瘤標誌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醫學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外科感染與危重病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腹膜與盆底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下屬消化道腫瘤專業委員,全國直腸癌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受聘《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中華臨床醫師雜誌》、《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ancer Genetics》、《Tumor Biology》等期刊編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致力於癌症的外科治療和學術探索,先後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消化外科、美國馬裡蘭大學癌症中心學習與工作,近年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SCI英文論文18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衛生廳重點項目等腫瘤研究課題7項。獲得國家和省市獎勵13項,包括首屆中國抗癌協會科技進步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2項、江蘇醫學科技獎1項、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獎2項、南通市科技進步獎4項、南通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1項。多次被授予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醫德醫風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