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調查:你被“簡史”套路過嗎

只要“火”了一本書,就會有很多本類似的書應市出版,這一點在“簡史”類書籍中體現的尤其明顯。《時間簡史》暢銷一時,沒過多久,讀者就在各大電商、書店看到了《未來簡史》《人類“吸貓”小史》《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等作品。近年來,各種巨集大命題或是精巧角度的“簡史”紛紛登場。

《人類“吸貓”小史》

數量攀升的同時,品質未必能同時跟上。你讀過什麽樣的“簡史”書?如何評價它們的品質?有因為這種出版"套路"上當嗎?我們採訪了一些網友。

閻峰:

我在很多場合有跟人推薦過簡史書,2010年以來,這類書的出版就非常多了,大家很熟悉的尤瓦爾赫拉利的三部曲。除此之外還有《資訊簡史》《技術簡史》等等值得推薦。

《資訊簡史》

這些書也許並非本本都是經典,但大多是良心之作,良心翻譯。這些所謂“簡史”也確實有出版社的套路,比如“簡史”在英文裡應是A Brief History,但《資訊簡史》的原書英文名是‘A History,a Theory,a Flood’,並沒有簡史的意思。但我並不覺得這是欺騙消費者,因為這些作品會在歐美市場暢銷,某種程度也表明了書的價值。用簡史翻譯也是無奈之舉,大概為了適應今天人們的移動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的習慣。

簡史往往注重可讀性,作者背景多元,科技記者、自由作家或者是學者,他們多數文筆流暢、知識淵博。“簡史”作品大部分並非嚴謹的學術著作,但因為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未來趨勢有長期觀察、多元思考,而具有巨大的啟發性。

果果:

我看過《極簡宇宙史》《未來簡史》《人類簡史》,簡史給人感覺一是巨集觀,二是入門。宇宙、未來、人類、時間這都是非常巨集大的話題,不屬於大多數人日常思考的範疇,卻又是非常值得思考的話題,也因為簡史,所以往往能讓讀者有勇氣和興趣讀下來。和多數暢銷書一樣,這三本書文筆都很流暢,在知識性、趣味性上都比較吸引人。

《極簡宇宙史》

似乎簡史現在成了學術界向大眾科普的標配範式,但我覺得這兩字不僅有“簡”,還包含史,應該貫穿歷史的維度和邏輯。所以像這三本書都符合這一點,相形《未來簡史》感覺就有些牽強。如果要初步了解人工智能,這確實是一本值得讀的書,想想用其他的書名代替《未來簡史》的話,確實會減少它對讀者的吸引力,這麽看的話,我也不介意它用“簡史”的套路來行銷自己。

一喬:

我看過《趣味生活簡史》講的是居家生活,作者會從一個個房間開始講,廚房、衛生間、起居臥室,然後去講他們的起源、社會史,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還讀過一本《奢侈的!》和《髒話文化史》,書名裡沒有簡史,但也是這類作品。前一本講各個奢侈品牌的發家,進而介紹到整個奢侈品行業,類似奢侈品行業調查報告,後者則是談英語裡各種髒話的起源。還有一本《海怪簡史》,我一直收藏著想找時間讀。我覺得簡史可以快速了解一個領域或者某段時間內發生的事,還可以了解一些以前不太清楚的知識和細節。

《趣味生活簡史》

不過它們也會有共同的缺點,比如上面提到的幾本書,都是前半部分很有趣,到後半部分就後繼無力。還有翻譯的問題,有些地方不準確、語序不同,會影響閱讀體驗。現在都是國外出版這類書比較多,國內的少,還是期待國內也出一些類似的書。

黃帥:

目前比較流行的簡史還是國別史、區域史,比如最近的《土耳其簡史》《拜佔庭簡史》等等。以前我讀的簡史更多是對一個學科的概要、通俗性介紹。比如馮友蘭寫的《中國哲學簡史》,還有像北大出版社曾經出過《西方哲學簡史》等等。還有一類雖然書名上沒有“簡史”二字,但也是這類作品,比以前有《耶魯美國小歷史》。還有一些通識類簡史,像《人類簡史》,我也仔細讀過。

《土耳其簡史》

這種圖書的寫作和出版模式,從優點上看,對於讀者了解這個領域的基礎知識有很多幫助。一般來說,簡史的寫作風格相對通俗淺顯,適合普通讀者閱讀。更加上乘的一類簡史雖然簡明扼要,卻能在簡單中表現出一些深刻的史學邏輯或是史學理論。有些簡史作品裡採用一些新的歷史方法論,像全球史觀、歷史現場式敘述等。我們近年能看到一些外國學者就這麽做,比如《人類簡史》。這種表達方式和方法論的創新是這類書很大的優點。

但簡史圖書也有缺點,我個人並不喜歡讀。因為有很多領域,稍有了解後,就會發現簡史已經不能滿足。現在隨著互聯網和搜索引擎日益發達,很多時候對某個領域歷史的大致了解只需上網查詢,並不用閱讀簡史類書籍。所以我覺得未來它可能覆蓋的讀者面會越來越小。現在很多簡史書籍,雖然有好的市場銷路,但無非是走暢銷書思路,如果要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得到更多專業學者和讀者的認同,那麽它一定要有方法上的創新。

很多人對簡史類書籍還是有誤解的,在這種誤解、偏見下,就會產生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比如一些三流寫手就會迎合來圖書市場,胡編亂造一些歷史解讀作品,這類作品就曲解了簡史的本來用意。

馬也:

我讀過《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這兩本書說是簡史,其實一點都不簡。作者從一個很巨集大的視角,來透視從蠻荒時代到今天人類所發生的故事。之所以是“簡史”是因為它不像《史記》那樣寫得很詳細,而是希望從一系列的事件中,去抽象出一種價值觀或方法論,以此來透視整個人類的發展歷程,並預測未來。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我還讀過一本也能算在簡史裡的《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作者用七八個專題。來串聯歐洲發展過程中宗教、民族等各方面變化。簡史圖書的存在還是必要的,因為歷史如果寫的特別細,讀起來難免感覺枯燥,但大多數人其實是希望從歷史中得到一種價值觀和啟示,那讀這類圖書也就足夠。

樂雲同學:

兩年前讀過《人類簡史》,後來還看過《未來簡史》前面的一小段。感覺確有一些獨到之處,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說並非人類馴化糧食作物,而是人類被糧食作物馴化了,糧食直接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走向,這個想法很有意思。

“簡史”這種出版模式順應了人們快速把握大塊知識的需求,但品質受到兩方面製約,一是治史者自身的邏輯能力、寫作能力、治史水準,在逛書店時,有很多“簡史”,但大多價值不太高;二是名為“簡史”,但有時不得不忽略掉一些很精彩的內容。有點可惜的是,這類書現在成功變成了暢銷書類型,以至於聽起來在學術價值上並無太大建樹,其實裡面有些新觀點值得重視,所以可惜。

科幻編輯不知知:

只有經過系統性的學習,比如認真做筆記、翻譯、多次重讀,我才能掌握知識。所以讀“簡史”跟逛博物館一樣,是一種知識鞏固,如果在此之前沒有學過相關內容,那讀完“簡史”也不會有太深的印象。感覺“簡史”書和一些知識付費產品都是滿足讀者焦慮而存在,如果讀一讀能緩解焦慮也還有點用。

這裡面寫得好的,要求一個學者對他的研究領域很有心得,並能整理出一個理論脈絡,還帶有作者的觀點立場,和對其他理論的評述等等。比如《七堂極簡物理課》和《現實不似你所見》我很喜歡,裡面雖然“簡”,但能讀到作者的熱情,在盡量客觀地介紹歷史事實同時,忍不住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讀者,總的來說,“簡史”背後的人更重要。

我還迷戀過另一類簡史,可以概括成“小角度萬物簡史”,比如咖啡、雨傘、人類如廁各個角度的簡史。西方科普通識作者很擅長寫這些東西的歷史,再加上一些人類學、社會學視角。但看多了以後我就不再迷戀,會覺得這些故事真的值得寫出一本書嗎,更推薦用維基百科探索超鏈接。

東東:

最近幾年好像沒怎麽讀過簡史類的書籍,很早的時候讀過大名鼎鼎的《時間簡史》,這本書讓霍金名聲大噪不是沒有道理的,儘管對於當時高一的我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點難度,但是把時間、相對論這種高深的東西說到普羅大眾也能略知一二,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覺得越來越多的簡史類的書籍的出版,必然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要化繁為簡是最困難的,很多作者的水準顯然沒有達到融會貫通、深入淺出的級別,硬是要寫一本簡史,最後的結果當然只能是漏洞百出。不過我覺得大師來寫這樣的作品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現在各類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大部分人只能了解自己有限領域的知識,只有通過這樣的作品才可以對其他的學科略知一二。

本文為澎湃新聞翻書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留言申請,或發郵件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