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能物流新戰場:BATJ扎堆布局 但尚處於iPhone1階段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趙雯琪 實習編輯 王麗娜

自新一輪零售變革以來,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為了佔領市場,紛紛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的步伐。實際上,在支撐線上線下融合落地、看似傳統的物流領域,巨頭之間圍繞“智能化”的競逐早已“真刀實槍”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

12月,此前早有傳聞的智慧物聯網公司G7融資消息終於落地,3.2億美元創下了全球物聯網領域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因為背靠騰訊,這家物聯網科技公司的一舉一動都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G7宣布融資的一周前,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接連領投兩家智能物流相關的公司。另外,京東在智能物流的投入腳步也從未停歇。騰訊、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悉數到場,讓智能物流和智能新零售領域的業務合作之間正在產生新的化學反應。

鍾鼎創投合夥人尹軍平曾表示,在傳統物流領域,美國過去20年走過的路就是未來中國物流將走的路,而在‘互聯網+’物流創新領域,中國和美國處於同一起跑線。

經歷了前期跑馬圈地和野蠻發展之後,物流這個傳統又接地氣的行業也開始急於撕掉勞動密集、科技含量低的標簽,同時也讓京東、阿里、騰訊等一開始就有互聯網基因、頂層架構設計強、生來就擅長資訊數據處理的互聯網巨頭們,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大風將起,正在接受技術洗禮的傳統物流行業似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物流行業的智能化、無人化進入新階段,科技企業不分行業皆參與其中。

互聯網巨頭的物流版圖

時至今日,互聯網巨頭跨界布局物流早已不是新鮮話題,而隨著新零售和消費者對效率和服務品質的需求逐漸提升,智能物流領域逐漸成為零售巨頭不惜重金布局甚至自建的重點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發布的《新一輪消費大淘金——“未來商業“投資報告》中顯示,過去三年,在最關注物流領域的投資機構榜單排名中,京東和阿里位列第一第二,甚至超過一向專注於物流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鍾鼎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及普洛斯,引發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就在G7獲得融資前的一個星期,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先後宣布投資公路貨運科技創新公司中交興路和物流雲SaaS平台凱京科技。在智慧物流的布局上,阿里的動作可謂頻繁。據菜鳥網絡介紹,2018年,菜鳥網絡全面布局IoT+人工智能,構建智能物流骨乾網,加速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一大批包括物流天眼、智能語音助手、未來園區、刷臉智能櫃等在內的新技術在行業內廣泛落地。

正如2018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雲就表示要用技術連接物流的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實現人、車、貨、倉、店等物流全要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智慧物流的布局版圖躍然紙上。

菜鳥網絡認為,IoT(物聯網)、人工智能、柔性自動化、自動駕駛以及生物識別等是2018年物流業五大科技,接下來,這些前沿科技也將持續推動行業智能更新。

而京東方面,從自建“無人物流軍團”到投資科大智能、智行者(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等科技公司,京東的投資布局除了自身關於無界零售戰略的投入外,還涉及到智能物流及智能新零售領域的業務合作等方面,有分析顯示,其投資主要集中在“貨運物流”“物流資訊化”“智慧物流及倉儲”等領域。

此外,即便是在物流領域沒有阿里京東動作頻繁的騰訊,也通過對智慧物聯網公司G7的多次投資展示出其在智慧物流上面的野心。今年6月,騰訊推出微信小程式微派,綜合了物聯網技術,AI技術和雲計算,可以提供移動服務智能人機交流,場景物聯等智能服務,一度被認為是其對物流行業的“攪局”。此外,不久前“企鵝物流”商標申請的曝光,也為騰訊接下來在物流領域計劃留足了懸念。

百度智能雲物聯網部首席架構師沈忠剛曾表示,2.0階段的物流行業進入生態化,線上、線下資源開始池化,並將2.0階段視為百度切入物流數字化的重大契機。今年7月,百度宣布戰略投資商用車智慧服務平台獅橋物流,布局智慧物流的腳步也正式邁開。

今年“雙11”,當中國快遞物流業進入一天10億的新時代時,越來越多人意識到,10億包裹流轉在不遠的將來就會成為常態,快遞企業乃至整個物流行業都將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換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正如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快遞企業唯有數字化、智能化才能應對持續攀升的業務規模,需要逐步構建人、車、倉、貨的數字化和互聯互通。實際上,不僅是快遞企業,整個物流行業都正在迎接科技化帶來的全面洗禮。

智能物流將成行業主旋律

“一年前,所有人都關注永輝被誰買了、銀泰百貨和誰簽約這些每個人都接觸的零售、電商、交付環節等領域,實際上無論電商還是零售,決定交付體驗的是物流服務成本、效率,而決定物流服務的則是物流基礎設施。”G7首席財務官張傑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位曾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從業超過12年,長期專注物流、金融、汽車、能源和新零售等行業的投資“老兵”解釋到,未來所有的基礎設施都將是資訊化的,這也讓整個智能物流行業都處在風口中。

另一方面,巨頭扎堆布局的背後,是物流行業在智能化過程中隱藏的巨大機遇。

中物聯數據顯示,在中國物流運力資源中,有1300萬輛卡車、2000萬卡車司機,社會運力佔比80%以上,但成本、管理及裝載率則是一大痛點。而新零售的發展對物流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讓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中,風口已然形成。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目前的乾線貨車數量超過700萬台,每輛車每年消耗80-100萬元,是一個數兆級別的市場,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個巨大的市場,隨著物聯網技術普及,越來越多公司、巨頭開始下手。

巨頭的關注,資本的湧入,也為智能物流平台和技術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長與想象空間。今年4月,獲得19億美元融資、估值鋼彈60億美元的滿幫集團,也開始將智能調配車輛調度、無人駕駛等作為公司戰略發展重點。

運滿滿副總裁徐強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預測,智慧物流領域在2018年底、2019年初的時候會出現兩到三家的超級獨角獸,未來判斷一個智慧物流企業能不能勝出,要看其是不是具備三個要素:第一是有人,第二是有錢,第三是有數據。

業內普遍認為,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智慧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將促進推動產業鏈上下遊轉型更新,成為“新零售”不斷優化的中堅力量。

從投資人角度看,張傑龍表示,淺層次資訊化在過去十年將物流運營過程從‘搬一下,記一下’發展到標準化,這為多數物流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紅利。未來,這些物流運營的標準化將被固化在智能裝備裡,物流運營設備自己互相感知、互動將成為物流領域的主要發展趨勢。同時他透露,即便是資本寒冬,整個私募股權市場在這個領域的投資也會更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尚處於“iPhone 1”時代:人才、技術迭代、保持中立成難題

可以看出,物流行業迫切需要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聯網化、智能化轉變。也正是這個原因,通過技術實現人、車、貨、倉等物流全要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平台,越來越受資本和市場看好,智能物流似乎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場面。

但是無論從技術還是生態角度來看,智能物流在中國都只能算是剛起步階段。

正如此前有人認為無人駕駛正處於“BP機”階段,曾將智能物流設備比作智能機的G7創始人兼CEO翟學魂向記者表示,目前智能物流大概相當於蘋果公司剛推出iPhone 1的年代,也就是2007年,後來發展了差不多十年,整個的移動互聯才做起來。走出了基礎性的一步,後面的發展就會快一些。

不過他也指出,在公司發展的每一輪過程當中,技術、行銷、管理上都面臨一次次巨大的挑戰,和面向C端客戶的公司2-3年就能完成從創建到成熟不同,多數智能物流2B公司成熟可能就需要8-10年,這麽長的賽跑,就需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這也是最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在資本、巨頭的加持下,物流公司、平台也必將面臨一個站隊的問題。此前,滿幫集團宣布收購乾線物流車隊志鴻物流,就引發了有關滿幫集團未能保持平台中立性的討論。

而獲得騰訊幾輪增資的G7,在談及背靠巨頭時也顯得非常謹慎。張傑龍表示,做一個基礎設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公共屬性,保持中立,向所有人提供普惠服務,沒有任何歧視的服務。

“如果你看物流服務這一層,有通達,也有順豐,還有京東以及各種各樣的人在猶豫要不要站隊,但是對於平台公司來說,他們都是客戶,中立地、開放地向所有人提供服務則顯得非常重要。”他表示。

不過,雖然智慧物流現在仍處於初級階段,天津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劉偉華教授則指出,未來3-5年是智能物流發展關鍵時期,具體表現在:技術進入快速擴張期、模式逐漸進入成熟期、生態進入關鍵重構期三個方面。

在傳統快遞公司集體上市之後,物流行業正在迎來各個領域的入局者,新一輪的競爭也一觸即發,不過也正是在智能物流的初級階段,在傳統物流公司之外,互聯網巨頭、智能物流公司正在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