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業績增長20年來首次停滯 雙匯發展還是“白馬股“嗎?

  雙匯發展20年來首次遭遇淨利潤同比下滑,給公司未來發展的持續性敲響了警鍾。

  王立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馬股”雙匯發展(000895.SZ)長期獲得投資者青睞。不過,這家公司目前正陷入業績增長停滯的境地。

  3月26日晚間,雙匯發展公布2017年財報稱,去年實現營收504.47億元,同比下降2.65%;實現淨利43.19億元,同比下降1.95%;基本每股收益為1.31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1元。

  儘管業績倒退的幅度較小,但這是雙匯發展20年來首次遭遇淨利潤同比下滑。1998年登陸深交所時,雙匯還是一家體量較小的上市公司,營收略超20億元,淨利潤不到7000萬元。但經過20年的持續發展,雙匯的營收已經超過500億元,利潤逾55億元。

  不過,2017年報的出爐給這種發展的持續性打上了一個問號。界面新聞曾經報導,雙匯發展旗下火腿腸、烤腸和午餐肉等高溫肉製品的業務正遇到發展瓶頸,收入增長曲線變緩。為了維持增長,雙匯發展漸漸向屠宰和生鮮業務轉型,但新業務的利潤率卻遠不及傳統業務。

  2014-2016年,雙匯發展高溫和低溫肉製品業務的收入增長均陷入停滯,但生鮮凍品業務依舊實現收入增長,從而帶動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繼續擴張。不過,到了2017年,生鮮凍品業務的收入增長突然也陷入了停滯,這直接導致雙匯失去了維系業績增長的最後一個引擎。

  根據年報的披露,雙匯發展2017年生鮮品銷量接近152萬噸,同比增長11.7%。不過,受到豬肉價格下降的影響,生鮮凍品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4.1%。方正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去年分季度豬肉價格增速為-4.42%、-23.19%、-23.16和-15.12%。

  分紅方案也凸顯出上市公司面臨的考驗。2012-2016年,雙匯發展每次分配方案的派息都超過1.1元/股,其中2016年派息最多,達到21元/股。2017年度派息金額不如以往,預示公司增長遇到一定障礙。

  此外,去年也是雙匯發展高層人事變動頻繁的一年,職工代表監事李連魁、副總裁宋保國和劉清德相繼辭職,劉紅生也不再擔任副總裁職務。雙匯發展相關部門未回復界面新聞記者的置評請求。

  平安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2017年底新管理層順利接班,人事調整或帶來業務端新變化,期待肉製品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從而重新打開業務及估值瓶頸。

  上述兩家券商依舊看好雙匯發展的後市,雙雙給予上市公司“強烈推薦”的評級。方正證券預計雙匯發展2018-202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49元、1.66元和1.80元,平安證券則預計,雙匯發展2018-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43元和1.57元。

  不過,雙匯發展能否繼續成為“白馬股”,還需仰仗生鮮凍品業務的擴張。上述兩家券商的盈利預測意味著2018年每股收益分別增長13.7%和9.2%,如果2018年的增長動力不足,較為樂觀的預測將很有可能化為泡影。

  3月27日收盤,雙匯發展報25.32元,股價較前一交易日持平。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