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優衣庫希望重啟「爆款製造機」,這次瞄準了防曬衣

大概兩個月前,《經濟學人》一篇採訪柳井正的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細節:當被問及優衣庫的願景以什麼為導向時,柳井正從架子上抽出一本冊子——英國大眾服裝零售商Next早在1987年的秋冬系列目錄,他說,這裡面所有衣服都是如此經典,今天穿出去也不過時。

嗯,不同於Zara和H&M等「快時尚」玩家對時尚趨勢的亦步亦趨,現在回想,從世紀之交問世的搖粒絨算起,優衣庫就演變為一台大功率的「爆款製造機」:HEATTECH,AIRism,ULD羽絨服,Dry-EX,BLOCKTECH……當Zara和H&M還在衣海戰術裡周旋時,優衣庫已不斷通過技術嘗試,定義大眾的穿衣常識。

其實哪怕最近幾年,「LifeWear」的品牌理念慢慢深入人心,各種聯名IP和合作款也每每萬人空巷(比如最近搶瘋了的高達聯名T恤……),但每個上新季,人們仍會在逛店時陡然發現,優衣庫仍在孜孜不倦,盡一家被標籤化了的「技術公司」的本分。

比如在夏季來臨前,優衣庫就希望重啟「爆款製造機」。這一季,他們瞄準了防曬衣,一口氣推出多款防曬產品。

而某種意義上,這些直觀上與休閑衣無異,卻與市面上大多數防曬衣差異巨大的產品,也印證了豐裕時代一條重要的商業理論:在任何競爭充分的商業領域——無論服裝,數位,家電,還是別的什麼東西,將技術與設計自由嫁接,再在產品之上,疊加某種關乎個人自由的品牌主張,或許是從市場脫穎而出的唯一路徑。

1

但問題是:優衣庫為何選擇防曬衣?

這要從科學常識談起。眾所周知,適當曬太陽有好處,比如能合成維D,對骨骼和肌肉有益,還能提升免疫力,但凡事過猶不及,關鍵是:什麼是「適當」?

就在最近,英國《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發表的一篇封面文章裡再次重申:每個人曬多久,怎麼曬,都是學問。比如,人體合成維生素D需要的紫外線是UVB,它穿透力弱,一部分被臭氧層吸收,想靠太陽合成維D,就要挑一天當中紫外線最強的時間曬,即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其他時間曬,其實是在太陽下罰站,只能曬黑和曬傷。

另外,不同緯度的國家,不同膚色的人,應曬時長也完全不同,比如咱們是黃種人,中國大多數城市又處在中緯度,那麼每個人大概需要曬2到8分鐘太陽。

這當然不是一個完全普適性的結論,具體到個人,會受其他變數干擾(譬如皮膚暴露面積,性別年齡,空氣汙染程度等),但它至少意味著,在大多數時候,人類需要防曬。

全球都不例外,據我所知,在澳洲甚至有一首防曬歌,很多小孩一進幼兒園就要學,歌中有句歌詞流傳甚廣:「slip,slop,slap,wrap」——譯直成中文就是一套防曬四部曲:「穿上防曬衣,塗上防曬霜,扣上遮陽帽,戴上遮陽鏡。」

所以如何防曬?答案在歌中飄,四部曲第一部就是「穿上防曬衣」,《新科學家》在文章裡也說:用衣服覆蓋皮膚,防曬效果最好,看似一勞永逸的防曬霜,只不過是最後一道防線。

談及「slip」,被新技術加持的優衣庫防曬系列,可能要優於市面上的大多數產品。其防曬原理不難理解:太陽異塵餘生的紫外線按波長可分成三種,除了前面說的UVB,還有幾乎被大氣層完全吸收的UVC,最值得人類敵視的,其實是UVA,它能穿透雲層甚至玻璃,是傷害皮膚的幕後真兇。

而優衣庫防曬系列可以有效阻擋UVA的透射,經過測試,日光紫外線UVA透射比<5%,即可阻隔95%以上的日光紫外線UVA,且紫外線防護係數UPF>40(指皮膚無防護時計算出的紫外線異塵餘生平均效應與皮膚有織物時計算出的紫外線異塵餘生平均效應的比值,假設無防護時皮膚曬傷的時間為1,UPF=10則意味著皮膚曬傷的時間為1的十倍,即為10;UPF=40則是需要40倍的時間才會曬傷),而且,相較於歌中所唱的「塗上防曬霜,扣上遮陽帽,戴上遮陽鏡」——以及略顯冗餘的「拿上遮陽傘」,優衣庫防曬系列可以真正做到瞬間防曬。

另外,優衣庫還會根據織物的織法,面料的縫合及面料的特性來調整加工方法,最大程度提升紫外線遮蔽率。譬如,相較於大多數防曬衣外部塗層的方式,優衣庫採用將防曬材料二氧化鈦織入紗線中的工藝,哪怕隻身薄衫,也能持久防曬,保護肌膚健康。

而說到肌膚健康,哪怕如今大眾的防曬意識增強,但大多數人的防曬原因仍是怕曬黑曬傷,並未從皮膚老化的角度重新審視陽光——事實上,如今科學家已日趨達成共識:紫外線造成的皮膚光老化的嚴重程度,已遠超過自然老化的程度,倘若你在一個人的臉龐,不幸看到太多與歲月不相稱的褶皺與色斑,那大概率上都是由光老化造成的。

換句話說,想要保持皮膚健康,那麼烈日之下,一件瞬間且持久防曬的防曬衣,就不是充當點綴的「蛋糕上的櫻桃」,它就是最重要的蛋糕本身。

2

不過,談及優衣庫防曬衣,你或許有所耳聞,去年至今,網上有一些關於中外優衣庫防曬衣「同款不同質」的文章。據說,這些言論帶火了一批海外代購。

這種誤會的來源,是因為在想要在產品標註「防曬」功能,每個國家有不同的認證體系——事實上,其實此前 AIRism 網眼拉鏈連帽運動開衫也有防曬功能,許多人不知道,是因為優衣庫是在2018年中拿到的中國標準機構防紫外線功能國家認證,能夠在產品中標註防曬(註:日本織物防曬指數評定標準使用的是《國際防曬評級標準》,中國標準會更嚴格一些)。而在產品本身層面,優衣庫防曬衣採取全球統一標準,中日兩版由同一工廠生產,防紫外線功能和面料成分完全一致。

這符合商業邏輯。要知道,優衣庫風靡全球的最大利器,就是在非標準化的服裝行業,通過降低最新技術的成本,藉助完善的全球供應鏈向世界各地低價銷售,這和擁有不同核心供應商的產業鏈(比如晶元)不同,他們似乎沒理由差別對待。

那麼如何解釋這種刻意地「帶節奏」?我猜,拋去「真的不知道」和「陰謀論」不談,更可能是一些心理認知失調者,心中有一道固若金湯的「消費鄙視鏈」,這讓他們在很多消費領域都充滿偏見。

其實啊,翻下吊牌就知道了,都是「made in 咱們china」,9102年,不妨心態正常些。

當然了,遵循著一家「技術公司」的迭代速度,優衣庫防曬系列自身也在進化。這一季它能成為新晉網紅爆款,除了輕薄便攜,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它能扼殺毒辣陽光於「無形」。

前面說了,防曬衣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單品,但據我觀察,基於某種微妙的心理,有很多人不太想讓別人指著說:「你今天穿了一件防曬衣啊!」,而更願意在烈日當空下不經意間告訴別人:「其實我這件衣服有防曬功能~」

但你知道,市面上大多數防曬衣,似乎是為了急著向太陽宣戰,生怕別人不知道「這是一件防曬衣」,而優衣庫防曬系列不僅解決了防曬的基礎素養,還突破常規設計,提供數十種當季流行色,且結合當季時尚版型設計,把防曬加到不同面料的暢銷款中,讓防曬衣不再是一件單純被黑科技加持的「功能衣」,而是通過技術與設計的嫁接,拓展人們對「防曬衣」的認知邊界,讓所有人自由出街。

播放GIF

沒錯,是所有人。

譬如在女裝方面,AIRism與防曬衣的技術聯姻,就令穿著體驗尤為舒適。

這裡不妨先科普一下,作為優衣庫的夏日黑科技,儘管AIRism的名字大眾並不陌生,但它到底是什麼?技術維度的解釋會很乏味,依我之見,你可以將它感性地理解為一個將輕柔觸感,吸放濕,速乾,接觸冷感,消臭,抗菌防臭及彈性等功能融會貫通的「衣內微氣候系統」,這一微氣候系統可以讓肌膚和布料之間形成一個「溫度」,「濕度」和「氣流」都非常適中的空氣層,從而最大程度帶來舒適穿著感。

而當AIRism完成與防曬衣的融合,也會釋放出事半功倍的功效。女裝上,頗受好評的AIRism防紫外線網眼連帽運動開衫,就既具有舒適肌膚觸感,還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侵擾,此外,爆款產品AIRism舒爽內衣也同樣新增防紫外線功能。

在女裝防曬系列方面,除了與AIRism的自由嫁接,今年優衣庫還推出了各種攜帶型防紫外線外套,輕若無物——相較於遮陽傘,更易隨身攜帶,且面料加入耐久防水性能,有助於適度抵禦雨水侵襲。

播放GIF

此外,優衣庫還推出防紫外線西裝款等多種樣式,打破不同服飾場景之間的固有界限,讓防曬與時尚更為無縫銜接。

播放GIF

當然,今年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優衣庫全新推出從兒童到男裝的全線防曬產品,且男裝和童裝同樣享有AIRism的技術福祉:在男性高舒適度的AIRism系列中,新推出防紫外線功能的連帽外套及針織衫兩款新品;針對兒童,優衣庫推出AIRism防紫外線網眼連帽運動開衫,得以讓兒童維持全天舒適的衣著感受。

結語

不難發現,如開篇所言,多年以來,優衣庫一直在以技術這種最不浮誇的方式,引領大眾的穿衣新知。在不少人看來,遵循著HEATTECH等前輩爆款的腳步,今後每個春夏之交,去優衣庫買防曬衣,或許將成為更多人的消費慣性。

而防曬衣只是窺視優衣庫野心的一面鏡子,我猜,柳井正對於優衣庫的最大理想,就是幾十年後,面對年輕記者的採訪,從架子上抽出一本回顧人類經典服飾的冊子,告訴他:「你看,我們設計的這些衣服,改變了當年人們的穿衣理念,而且今天穿出去也不過時。」

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於《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致力於持續提供文字優雅的原創科技文章

長按關注,跟緊未來

我的文章還出現在鈦媒體,虎嗅,雪球網,DoNews,界面,搜狐科技,艾瑞網,藍鯨,i黑馬,品途網,創業邦,創事記,億歐網,億邦動力,驅動中國,砍柴網,數字商業時代,天極網,同花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媒體

,請註明身份來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