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拿「累」不當病:如何判斷是否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征?

法國心理學家皮埃爾·比加爾認為:「疲勞不可等閑視之,應當將它看作是一種求救的信號。」可以說,「疲勞是現代人的百病之源,是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隱患」,這個問題在當今社會已經日益凸顯。

何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又稱為慢性疲勞免疫功能紊亂綜合征,是一種亞健康狀態,是以疲勞狀態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疲勞持續6個月或以上,並且臨床表現為在工作、社交或個人活動中能力明顯下降,短期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無紅腫的多關節疼痛,咽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肌痛等感冒癥狀,且以上癥狀不會因為休息而得到緩解。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特徵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約有1/3的人口處於亞健康狀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大城市人群中,慢性疲勞綜合徵發病率已達到10%~25%,其中又以職業人群為主要影響群體,且發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一項關於全球性的普查表明,全球僅有5%屬於真正健康的人,有20%屬於已患疾患者,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則鋼彈75%。慢性疲勞綜合征不僅表現為疲勞狀態,長期的體質功能低下還影響了患病者的心理健康狀態,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診斷

慢性疲勞綜合征於1988年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正式命名,其1994年修訂的慢性疲勞綜合征診斷標準如下。

(1)通過臨床評定的、無法解釋的、持續或反覆發作的慢性疲勞,這種疲勞是新發的或者有明確的發病時間、非先天性的、不是由於正在從事的勞動引起的,經過休息不能得到緩解,且患者的職業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個人生活等各方面較患病前有實質性下降。

(2)下述的癥狀中同時出現4項或4項以上,且這些癥狀已經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6個月或更長時間,但不應該早於疲勞:

① 短期記憶力減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

② 咽痛;

③ 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疼痛;

④ 肌肉酸痛;

⑤ 不伴有紅腫的多關節疼痛;

⑥ 頭痛,但其發作類型、方式及嚴重程度與以前不同;

⑦ 睡眠後精力也不能恢復;

⑧ 體力或腦力勞動後疲勞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表現

心理

長期慢性疲勞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並且患者的心理方面異常改變往往早於軀體癥狀出現,癥狀也較為突出。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或精神緊張、心情抑鬱、焦慮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緒不穩定、精神狀態差、思維混亂、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做事不自信、猶豫不決。

面容體態

患者的體態常表現為消瘦或肥胖;面容出現早衰,臉色暗淡無華,面部較同齡人提早出現皺紋和色斑;身體皮膚變得粗糙、乾澀,伴隨有脫屑的癥狀;手指甲和腳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和光澤,指(趾)甲上「獨生子」的數目和面積較少;毛髮變得毛糙、無光澤、易脫落。

運動系統

患者常感覺周身不適、全身疲憊、四肢乏力而活動變得遲緩;有時可能出現肌痛、關節痛等類似感冒的癥狀;若癥狀經久不愈,患者會出現一種重病纏身之感。

消化系統

患者常表現為食慾減退,時刻有飽腹感,偏食,尤其厭油膩、厚重的食物;食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之感;大便性狀改變,伴有便秘或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

神經系統

患者精神時刻處於緊張狀態,長此以往出現精神不振,早期表現為疲乏、頭暈、頭痛、心慌、易怒等;後期逐漸出現易受驚恐、失眠多夢等,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出現嗜睡、委靡、記憶力減退,易被誤解為懶散之人。

泌尿生殖系統

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等癥狀。男性患者出現陽痿、早泄、遺精、性慾降低等;女性患者出現月經不調或閉經、性冷淡等,易導致不孕。

感官系統

視覺系統主要表現為眼睛疼痛、乾澀、畏光、視物模糊等,聽覺系統表現為耳鳴和聽力下降等癥狀。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原因

超負荷工作

一些上班族經常加班,總感覺渾身疲勞,回家後就蒙頭大睡;一覺醒來,接著新一天的衝刺,為生活不斷拚搏。這類人群可能已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征,卻懵然不知。

人體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會造成體內激素調節失衡,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免疫力降低,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疾病及血管、心臟等其他疾病,同時也會引起肩膀酸痛、頭痛等自律神經失調癥狀,甚至操勞過度,可能導致猝死。近年,關於職業人群「過勞死」的報導時有發生,這很大程度與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環境、職場人群長期處於疲勞狀態有關。

壓力

壓力過重主要影響人體的皮質醇激素水準,其含量的降低可抑製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引起腸道功能失調,導致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吸收減少,長期如此可造成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引起免疫功能的抑製和其他方面的問題。總之,這些過程如果反覆發生,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都會導致機體的衰弱。

睡眠障礙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的睡眠障礙常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效率低,如睡眠維持困難、易醒、早醒、醒後無輕鬆感,且白天多嗜睡。睡眠障礙可使腦力活動受到影響,患者注意力不能集中,易健忘。此外,人的皮膚健美與睡眠品質密切相關,睡眠障礙患者神情黯然、臉色晦暗、多有色斑,皮膚出現鬆弛皺褶。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發胖,研究顯示,每晚多睡一小時有助於減肥。臨床資料表明,睡眠障礙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導致患病風險的增加,如心臟病、高血壓、老年癡呆、抑鬱、焦慮障礙等。

環境惡化

現代社會既帶來了高速發展的科技文明,同時也帶來了高速發展後的環境壓力,如空氣汙染、水汙染、雜訊汙染、電離異塵餘生汙染、環境擁擠等。空氣汙染可引起呼吸道炎症反應,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下降,內臟器官的肝損、腎炎,神經系統的頭暈、頭痛、神經衰弱等。水汙染可導致各種胃腸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雜訊汙染最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造成聽力下降,引起頭痛、耳鳴、心悸等,對心血管系統損害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不穩,對消化系統影響表現為食慾減退、胃液分泌減少、腸蠕動減慢等。電離異塵餘生汙染可引起乏力、牙齦出血、脫髮、性慾降低、白細胞數目減少等癥狀,並可增加癌症的發病率。環境擁擠可導致人際吸引降低,退縮行為和利他行為的減少。在這一方面男性表現得更明顯。

人際關係

人是社會化的高等動物,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原因是人具有社會性。儘管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發展,有了簡便的通信方式、方便的交通工具,人與人的溝通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在實際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卻並不能簡化,人與人的交往節奏隨著生活、工作更替而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加之競爭環境的更替與工作生活的壓力不斷加重,人際交往的溝通方式的改變,造成人們內心的孤獨和疏離感越來越強,部分人群甚至產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健康的定義包括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綜合因素,人的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也包括完整的精神面貌,社會適應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因為人只有通過人際交往,才能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和改變自己,最終能與環境發生共同進步。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心理孤僻的人,基因活動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免疫功能失衡,更容易導致失眠、高血壓、神經系統癥狀、內分泌紊亂,甚至癌症等疾病的發生。

飲食

不吃早餐、飲食品質差、長期素食、盲目減肥等引起的營養不良性疲勞是由於從食物中攝取的熱量和營養不足致使身體疲倦、乏力、頭暈和有飢餓感。缺鈣者可心神不定、健忘;維生素B2缺乏會引起情緒暴躁,易激動;維生素C缺乏則容易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恆心;糖分攝入不足者會使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

過量的飲食同樣會使人疲乏,因為過量的飲食對人體的心、肝、腦、腎等重要臟器都增加了一定的壓力,從而容易出現全身睏乏的癥狀。

長期大量飲酒容易使人疲勞。乙醇(酒精)是一種有神經毒性的物質,長期酗酒會直接造成腦細胞損傷,使之溶解、消亡,導致大腦容積逐漸縮小,最終大腦功能隨之消退。對長期大量飲酒人群調查研究顯示,出現智力疲勞、記憶力下降和邏輯思維能力減退的人佔到85%以上。

生活方式

像其他生物一樣,人的生命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也具有生物節律或生物鐘,這是適應自然界的一種表現,它使人的器官、思想和感情的變化與大自然、太陽、月亮運轉相呼應。當人能夠保持生物鐘的正常周期時,就會感到精力旺盛、頭腦清醒。若生活無規律、生物鐘被擾亂,就會產生種種疾病,出現面色晦暗、頭暈耳鳴、心悸、健忘、思想遲鈍、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精神疲乏、小便頻數,男子陽痿、遺精或早泄,女子月經失調和帶下異常等以全身虛損為主的癥狀。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易感人群

中年人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主力軍

人到中年,工作與生活壓力加之於身,事業發展往往處於關鍵時期;家庭中又是一家之主,既有子女需要培養和教育,又有老人需要贍養。同時,中年期人體生理也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由成熟穩定狀態逐漸走向衰退。因此,中年期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好發階段。

長期過度疲勞而得不到糾正,可造成人體功能減退、機體能量儲備減少,導致重要器官的提前老化,稱為早衰。例如,有人不到40歲,兩鬢早已生出白髮,看上去像60歲。過早地出現生理上老化和體質上衰退的主要原因包括超負荷工作、精神抑鬱、營養失調、起居失常等。研究顯示,成年人若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細胞代謝的超負荷運轉,從而使中樞神經功能受損。因此,雖然是「人到中年萬事忙」,但睡眠時間確實不能節省,每日的睡眠時間應不少於6小時。

女性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好發人群

「女性能頂半邊天」,女性同男性一樣,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共同擔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及教育子女的任務,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承受的壓力並不比男性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女性自身一些生理特點易造成貧血、激素水準紊亂、骨質疏鬆等。因此,女性更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易感人群,其患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引起女性疲勞的因素多種多樣,如月經失調、心理刺激過大、貧血、便秘、激素分泌不平衡和維生素等營養攝入不足等,都可引起疲勞。

兒童與青少年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新發人群

澳大利亞的研究提示,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兒童患者最小年齡為5歲,0~9歲兒童的患病率為5/10萬,10~19歲為9/10萬。被調查的兒童最常見的主訴是反覆的頭痛,其次是男孩記憶與注意力集中障礙,女孩為咽喉疼痛;5~12歲兒童表現為頭痛、關節痛、肌肉痛與運動後不適;13~17歲青少年表現為疲勞與學習或記憶困難。

兒童患者出現慢性疲勞還有可能是由病毒感染性疾病、持續性炎症及免疫功能失調所致,包括膀胱纖維化、炎症性腸病、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人類DNA皰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自我檢查法

慢性疲勞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對人類健康及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威脅。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近20餘年逐步興起探討的新型疾病,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指標,在相關的臨床評價與研究中普遍使用疲勞評定量表(FS14)、健康狀況問卷(SF 36)、心理評定量表(SCL 90)等多項量表綜合檢測作為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評價方案,而相關評估方案需要專業人員指導,並不便於自我評測。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自我檢測的人群可通過以下簡易自測法對照,自我評估疲勞程度。

(1)早晨懶得起床,即使勉強起來,也是倦意很強。

(2)上班後不願向上級彙報,更不願意多與人見面。

(3)看書易開小差,寫文章老出錯。

(4)說話少氣無力,聲細音短。

(5)不願與同事談話,回家後也默不作聲。

(6)總是不由自主地托著下巴獃想,或直眼想別的事,精力不能集中。

(7)喜歡喝濃茶,喝茶後似乎輕鬆些。

(8)眼睛睜不開,無精打采。

(9)總是伸懶腰、打哈欠,充滿睡意。

(10)懶得爬樓,上樓時常常絆腳。

(11)電車、汽車開過來了,也不想搶步趕上。

(12)躺在沙發上,把腿抬高,才感舒服些。

(13)四肢發硬,兩腿沉重,雙手易顫抖。

(14)缺乏食慾、無飢餓感,厭油,噁心。

(15)經常腹脹,夜間更甚。

(16)喜歡在飯菜中放辣椒,借口刺激胃口。

(17)容易腹瀉或便秘,兩三天不大便。

(18)特別易忘事,越是眼前的事就越易忘記。

(19)過度吸煙、飲酒及自我麻痹。

(20)不易入睡或者早醒,夜裡夢境連綿。

(21)經常頭痛、頭暈、耳鳴。

(22)時常心悸、胸悶、厭煩,有說不出的滋味。

(23)常患感冒或感冒後遲遲不愈。

(24)不明原因的消瘦,體重逐漸下降。

(25)身體某一部位(肌肉、關節)隱痛,時好時壞。

(26)下肢出現輕度水腫,晚上明顯,按之凹陷。

(27)尿少或尿多。

(28)愛發脾氣,煩躁不安。

(29)性生活不正常,性慾減退。

(30)女性月經不調或提早閉經。

在上述30項中若有2~3項,則表示輕度疲勞;若有4~5項,則表示中度疲勞;若有6~8項,則表示重度疲勞並提示有潛在疾病;若有9~10項或以上,則可能已經患了慢性疲勞綜合征,建議到醫院就診。

本文摘編自張曉天,丘俊鑫主編《慢性疲勞綜合征體質養生指導》第一章,內容略有刪節。

慢性疲勞綜合征體質養生指導

張曉天 丘俊鑫 主編

(慢性病體質養生指導系列叢書)

責任編輯:朱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08

ISBN 978-7-03-057377-3

一起閱讀科學!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