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莫高窟除了壁畫與造像,還有什麽不能錯過的看點?

如果你是古代木構建築愛好者,敦煌同樣是你的聖地。

我國現存的建於千年之前的木結構建築只有二十餘座,莫高窟就佔據了其中四分之一,包括:第196窟木構窟簷、第427窟木構窟簷、第437窟木構窟簷、第444窟木構窟簷、第431窟木構窟簷和老君堂慈式塔。當然,嚴格來說屋簷只能算是依附於其它結構的“構築物”而非完整的“建築”,然而對於早期木構稀缺的當代中國來說,稱它們是國之至寶也並非誇張。

【第196窟木構窟簷】

建於唐景福二年(893),為我國現存的3 2×0.5座唐代建築之一。原有飛簷、欄杆、棧道已坍塌不存,不過八角柱、重楣和部分鬥拱仍為唐代原件。

【第427窟木構窟簷】

敦煌諸窟簷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處。窟簷面闊三間,當心間承椽枋下有題記“維大宋乾德八年……”,而乾德只有五年,故一般認為建於北宋開寶三 年(970),年號錯誤因敦煌地處偏遠之故。第427窟為隋大業年間所開鑿的中心柱窟,內有隋塑28尊。

【第437窟木構窟簷】

此窟為開鑿於北魏的中心柱窟,窟簷上並無題記,不過甬道南壁留有宋代供養人歸義軍節度使西平王曹元忠之名,與第427窟相同,故一般認為兩窟簷建於同時,即北宋開寶三年(970)。

【第444窟木構窟簷】

此窟為開鑿於盛唐的佛殿式窟,根據當心間承椽枋上的題記,一般認為建於北宋開寶九年(976)。此簷規模較小,形製近於懸山,而棧道及欄杆猶存。

【第431窟木構窟簷】

建於北魏,根據承椽枋上的題記,木作重修於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在莫高窟諸窟簷中,此簷外形最古樸,鬥拱最碩大,比起宋構更近唐風,一般認為是此地偏遠技術更新緩慢的緣故,不過曹汛斷定它是北魏開鑿時的原物,北宋只是重修簷頭和屋面,並未更換初建時的梁柱鬥拱,果真如此的話,它就是中國乃至東亞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了。

【老君堂慈式塔】

建於北宋前期(約公元1000年前後),我國現存唯一的單層亭閣式木塔。原在距離莫高窟30公里的三危山巔,1981年遷入莫高窟前並恢復宋式八坡塔頂。塔室為土坯砌造,原有彌勒像,木構圍廊環繞塔室,廊下有四天王塑像,塔頂以泥抹成。

(來源:說出好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