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跟著梁思成環遊中國古建,雲岡石窟的6大看點

為了搞明白如題的問題,我做了點功課,羅列如下:

•讀梁思成先生的《雲岡石窟中所表現的中國建築》

•雲岡石窟的官微刷一遍

•看一部紀錄片《世界遺產在中國》

•看一段蔣勳先生在《殷瑗小聚》中的訪談,講的主題是《中國美術史-雲岡石窟》

•看兩篇論文,一篇是《雲岡石窟的開鑿工程》,一篇是《雲岡石窟新發現的幾處建築遺址》

可是,以上功課做完,再來回答“到雲崗該看什麽”這個問題時,卻更難了,因為發現值得深究的看點實在太多了,所以果斷放棄大而全,不要面面俱到,僅以個人偏好,挑幾個覺得有意思的點來寫。但求讀者共鳴。

看點一:想知道北魏皇帝長什麽樣,有5尊巨型佛像就是以他們為原型塑造的

這五尊佛像的建造是雲岡石窟的一期工程,建造時間大約在460-470年,就是文成帝至孝文帝時期。現存於編號為16、17、18、19、20五窟中,即“曇曜五窟”。

上篇講到北魏皇室修建石窟弘揚佛法,實為安撫民心,鞏固政權。因此,文成帝給曇曜出的是命題作文,那就是要在佛像上看到北魏歷代皇帝的影子。

16窟,據說是五窟中顏值最高的一位,代表下令開鑿石窟的少年君主文成帝。在佛像身上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嵌有紅色的石核,有些已經脫落變成黑洞,據史書記載,這些石核與皇帝身上長有黑痣的地方完全一致。

17窟,是一座交腳菩薩,象徵文成帝的父親,未登皇位就死於宮廷內亂,史稱“隱王”。佛教中菩薩交腳而坐,代表智者成佛前的形象。文成帝也在借此表達對父親的美好祝福,今生沒得到皇位且寄來世。

18窟,佛像身披千佛袈裟,是以發起“滅佛運動”的太武帝為原型塑造。歷代佛像,身著千佛袈裟的不多,據說這是誠心悔過的意思,而左手撫胸,右手下垂也是一種懺悔的表態,以此表達對受難者的撫慰。

19窟,孝文帝的化身,是五佛中最大的一座,高16.8米,相當於五層樓的高度,一隻腳上可以站立12人。在這個時期對帝王的個人崇拜達到鼎盛。

20窟,是雲岡最著名的露天大佛,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化身

看點二:1500年前的鮮卑人是怎樣的衣著打扮,石窟裡竟然有塑像為證

石窟雕刻中有不少表現鮮卑人圖像,他們頭戴氈帽,穿交領窄袖長衣,下面穿褲或長裙。

鮮卑人多以供養人的身份出現在佛龕內或窟壁下,服飾顏色及樣式略微區別,但整體被塑造出虔誠的儀態。

看點三:看一場雕刻在牆上的大型音樂會也是挺震撼

雲岡12窟,也被叫做“音樂窟”。下圖的畫面,除了主佛像,全部都手持樂器的。如今去看場新年音樂會的場面也不見得比這個大。

據學者考證,雲岡石窟中被雕刻的樂器有28種近530件,包括氣鳴樂器,弦鳴樂器和膜鳴樂器。這些樂器有漢族的,也有西域的。

由此想象北魏皇家樂隊的演奏現場,八成是個大場面。

看點四:鮮卑是個彪悍的民族,健身運動豐富多彩

射箭、狩獵是鮮卑人的傳統,石窟中有表現騎射的畫面。

扛鼎的大力士進行舉重表演,眼睛因發力鼓突,表現的很生動。

力士舞在石窟中是護法的舞蹈。在民間叫做摔跤、相撲。表演者叉腰出胯,托掌勾腿,姿態古樸強勁,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特色。

據說北魏有個將軍叫奚康生,非常擅長跳力士舞,後來力士舞在民間流行起來。

疊羅漢,也叫踏肩。

幢倒伎是佛經中的稱謂,南北朝時期稱“緣橦”,就是表演倒掛。

看點五:為了傳頌佛陀降生的故事,古人想出在石頭上刻製連環畫的辦法

雲岡第6窟,有30多副故事圖,講述的是釋迦摩尼佛從誕生到出家的故事,像極了小時候看的連環畫。

做這件工作,按說得有文案先把故事編寫出來,找插畫師繪圖,再讓工匠按照模板雕刻,不知道在那個年代曇曜是怎麽做到的,真是驚為天人的大製作。

看點六:在石刻中尋找北魏消逝的建築

近代第一批研究雲岡石窟建築的,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下圖是他們實地測繪後留下的手繪圖。

其中的塔柱,在雲岡之前,是沒有實物留存的。這些塔柱雖然是石刻,但可以看成是北魏時期木塔的模型,給我們了解當時的木構建築提供了最好的證據。

塔柱出現在這裡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僧眾可以繞塔朝拜,進行禮佛活動;另外塔柱連著洞頂在結構上起到支撐作用。

中國木塔最重要的特徵,是面闊與高度成遞減式,最下層剖面最大,越往上越小,使外觀看起來更穩定美觀。這裡發現的塔柱基本符合這一特徵,只是平面僅限於方形。

梁先生記載的塔柱列表我用表格附在下面,便於大家遊覽時尋找。

除了看塔柱,從石窟中的龕室中,可以看到屋頂的形製,包括瓦筒、鴟吻、飛簷、鬥拱、立柱等建築結構

這張圖表現了傳統建築的廡殿式屋頂

這張圖中表現出建築的踏步和欄杆。

另外在石窟頂部,多刻有藻井,就是天花板的做法,非常華麗。

雲岡的藻井雕刻非常華麗,梁先生推測這也是按照當時的木構在石頭上模仿的。

雲岡石窟建造時,其實是有木構建築物的,在第9、10窟的外立面看到的梁孔遺跡,就是當年窟前建築物的證據。但是歷經年代久遠,早已不複存在。

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是7、8窟前的木構建築是清初順治8年(公元1651年)修建的,和公元460年相隔千年,這麽說來,就是清初的古董在這裡也只能算“新來的”。

雲岡石窟這座凝固的藝術品,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1500年前的匠人做出如此驚豔的作品我始終覺得不可思議。

這麽多讓人歎為觀止的雕塑就是純手工一錘一錘砸出來的,官方統計現存僅佛像是51000多件,就算1人做一件,還要5萬多個工,何況曇曜五窟的巨製哪是一人乾的活。

大概這就是看古建最有意思的地方,被古人頻頻刷新三觀,越是不可思議越想去探索,越探索未解之謎就越多,於是就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