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粥是升血糖「利器」,還能喝嗎?營養師的回答很實在

67歲的老王自從得了糖尿病,就養成了每天監測血糖的習慣,每次測到的血糖值也都認真地記在小本本上。

記的時間久了,老王發現一個規律:只要自己某頓飯是粥,血糖就高一點。開始以為只是巧合,但數據越多,這個規律越明顯。

老王心裡犯嘀咕:「難道以後我都不能喝粥了嗎?如果一點粥都不喝,血糖是不是就穩定了,糖尿病也能好了?」

和老王有一樣困惑的糖尿病患者估計不在少數。雖說得了糖尿病要「管住嘴」,也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很多食物,你需要調整的可能是製作這種食物的方法!糖尿病人的粥,熬起來也有講究!

糖尿病人的粥別太軟爛!

老王的老伴牙口不好,所以在家做飯總喜歡將飯菜做的軟爛一些,熬粥也總是長時間熬,鍋裡的大米到「開花」,特別粘稠的程度。這雖然減輕了口腔的壓力,但也正是老王血糖波動的原因。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內分泌科主任魏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粥煮得越久,血糖生成指數越高,對血糖影響越大。血糖生成指數是指吃某種食物與食用葡萄糖後血糖濃度的變化程度,升糖指數,食物進入胃腸道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血糖值也就越高。

熬粥的時間久了,雖然食物更加軟爛,但升糖指數也快速攀升,老王喝完後血糖升高,也不奇怪。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減少熬粥的時間,將大米熬煮到熟了的程度喝,血糖波動就不會那麼大了。

糖尿病人的粥加點雜糧和豆子!

調整熬粥時間如果還不能夠控制血糖,小九推薦你第二個辦法:熬雜糧或豆子粥。

大米一直是粥的主要食材,如果你的熬粥的材料裡加入一些五穀雜糧,替代一部分大米,大多數雜糧富含纖維素,升糖指數比大米低,對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好處。

但加雜糧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背後的學問可多著呢!

首先是雜糧的選擇,著名營養專家范志紅介紹,紅小豆、綠豆、菜豆、豌豆、蠶豆、鷹嘴豆、小扁豆等豆子,燕麥粒、大麥粒、小麥粒、蕎麥粒等全穀物,都是對血糖有好處的煮粥食材,而糯米、大黃米、粘小米等雖然屬於雜糧,但升糖指數跟大米差不多,不推薦

其次是替代大米!很多人做了雜糧粥,血糖依然降不下去,問題就出在簡單的在原有煮粥食材的基礎上加上雜糧或豆子,這樣隻增不減反而不利於血糖平穩。實際上,營養專家推薦的是用一部分雜糧代替一部分大米!劃重點:代替!代替!代替!

雜糧的口感會更硬,大多數家庭都喜歡提前泡,小九建議大家不要泡太久,否則就會抵消降糖功效。

加入雜糧的粥或許沒那麼鬆軟可口,但為了更平穩的血糖,還是慢慢適應吧,誰讓咱們邁進了糖尿病的大門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