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貨 頸部交感神經

針刀醫學臨床診療與解剖班

頸交感乾位於頸血管鞘後方,頸椎橫突的前方。每側有頸上、中、下交感神經節。

頸上神經節

應用解剖

頸上神經節呈梭形(圖2-50),長2cm以上,位於C1~C2椎體的前外方,本文頸上神經節下端至頸3下緣(圖2-51),頭長肌前面,節的前面覆以椎前筋膜,膜之前有頸內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舌咽神經和副神經。並有以下分支:頸內動脈神經;頸外動脈神經;心上神經,入心淺叢。

圖2-50 右側頸上神經節(前外側面觀)

1、頭上斜肌;2、寰椎橫突;3、副神經;4、第1頸脊神經前支;5、迷走神經;6、第2頸脊神經前支;7、頸上神經節;8、頸內動脈;9、莖突舌骨肌;10、二腹肌;11、第3頸脊神經前支;12、頸內靜脈;13、第4頸椎橫突前結節;14、頭長肌;15、頸袢;16、中斜肌;17、膈神經

神經節阻滯方法

穿刺點:後入路頸上神經節阻滯,枕下觸及C2棘突,C2、C3棘突間隙外側2.5~3cm處。針向乳突下1.5cm高度,即C2橫突水準,進針約3cm可觸及橫突,並滑過尾側若出現異感,說明針觸及C3神經根,再稍進針便穿過頸長肌,即到達注射點。

頸中神經

最小,常缺如,多位於第6頸椎平面。

圖2-51 右側交感神經頸中、下神經節(右前側面觀)

1、第4頸脊神經前支;2、甲狀舌骨肌;3、甲狀軟骨喉結;4、頸上神經節;5、環甲肌;6、臂叢上乾;7、頸中神經節;8、環狀軟骨弓;9、膈神經;10、前斜角肌;11、椎動脈;12、星狀神經節;13、頸內靜脈;14、頸內動脈;15、鎖骨下動脈;16、鎖骨;17、頭臂乾;18、鎖骨下靜脈;19、迷走神經;20、胸骨甲狀肌;21、胸骨舌骨肌

圖2-52 右側頸下神經節(前外側面觀)

1、膈神經;2、頸長肌;3、第5脊神經前支;4、甲狀軟骨;5、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6、迷走神經;7、環狀軟骨;8、甲狀腺;9、頸深動脈;10、第1肋骨;11、椎動脈;12、頸橫動脈;13、星狀神經節;14、胸膜頂;15、前斜角肌;16、右鎖骨下靜脈;17、頭臂乾;18、鎖骨;19、頸內靜脈;20、右頭臂靜脈;21、左頭臂靜脈。

星狀神經節

頸下神經節形狀不規則,位於第7頸椎橫突基部和第1肋骨頸之間的前方,向上由節間支與頸中節相連,下方和第1胸節相靠近,並常與第1胸節合併為一個,稱為頸胸節或星狀神經節。呈梭形或星狀,大小約為(1.2~2.5cm)x(0.3~1.0cm)x(0.2~0.5cm)。該節位於頸長肌的外緣,椎動脈起始部後方,神經節的前下方為胸膜頂(肺尖),後方為肋頸乾、第1肋間後動、靜脈經過星狀神經節的外側。鎖骨下動脈的第1段及椎動脈的起始部位於星狀神經節的前側。前斜角肌腱膜幾乎完全覆蓋星狀神經節。頸下神經節單獨存在時,多位於第7頸椎橫突根部和第一頸肋之間的前方,恰居椎動脈的後方,如與T1神經節融合為星狀神經節時,其位置可抵達T1~T2椎間盤水準。頸總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膈神經、右淋巴導管或胸導管等結構都位於其前側附近。其分支有:灰交通支,連至第7、第8頸神經和第1胸神經;分支圍繞鎖骨下動脈及其分支組成叢,並隨該動脈到達腋動脈第一段(上肢其餘各段動脈,接受從鄰近神經乾來的交感纖維,即正中神經供應肱動脈及掌淺弓,尺神經供應尺動脈)。另一些分支圍繞椎動脈組成椎動脈叢,沿椎動脈上行,進入顱腔,纏繞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直到大腦後動脈,在此和起自頸內動脈的神經叢會合;心下神經,沿鎖骨下動脈後方,氣管的前方下降。椎動脈三角(圖2-52):外側界是前斜角肌;內側界是頸長肌;下界為鎖骨下動脈第一段。其內有椎動、靜脈,甲狀腺動脈,交感乾及頸胸神經節。

文章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附:針刀培訓計劃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