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有的人「長得不顯胖」,內臟脂肪卻超了標?

每每說起脂肪超標的問題,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體型肥碩、膀大腰圓的形象。但在我們的身邊,還有那麼一些令人羨慕嫉妒恨的人,他們「長得不顯胖」,甚至「無論怎麼吃都不會胖」。

其實,有些人雖然「長得不顯胖」,卻在體檢後被告知自己「內臟脂肪超標」。那麼,什麼是內臟脂肪呢?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圍繞著肝臟、胰臟、腎臟等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只是肉眼無法直接看到。人體在貯藏皮下脂肪的同時,也會同時存下內臟脂肪。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內臟脂肪,一定量的內臟脂肪其實是人體必需的,它們就像「穿」在器官外的衣服,對內臟起著支撐、穩定和保護的作用。

但當體內營養過剩時,脂肪就會不斷堆積到內臟,儲蓄過多時,就會造成脂肪過剩,進入血液引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征,進而增加中風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此外,體內多餘的脂肪組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這意味著心臟必須更加努力泵血,才能為脂肪組織提供更多的血氧。長此以往,自然就增大心臟的壓力。動脈中脂肪堆積越多,動脈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減少,不僅加重心臟負擔,還會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環惡化的危險。

內臟脂肪的儲蓄過多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在生活中,運動不足、飽食等原因會引起腹腔內臟器周圍脂肪堆積,形成內臟脂肪型肥胖。從臨床來看,內臟肥胖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飲食不均衡,很少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卻很豐富,經常吃宵夜,且飲食結構偏油膩或甜食;

第二,運動過少,工作方式為久坐,出行喜歡以車代步;

第三,飲水過少,卻喜歡吃高熱量的下午茶。

那麼,我們該如何初步判斷自己的內臟脂肪是否超標呢?

內臟脂肪主要分布於腹腔,腰圍越大往往意味著內臟脂肪越多,腰圍是判斷內臟脂肪超標的首要標準。男性腰圍≥90厘米或女性腰圍≥80厘米,就有內臟脂肪超標的可能。

若發現自己「內臟脂肪超標」,應該積極通過生活方式改變消除堆積的內臟脂肪。

可多做有氧運動,練習腹式呼吸等。例如,採取仰臥位,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在飲食方面,多攝入纖維素,少吃碳水化合物(米飯、麵包等主食)。如果生活方式調整無效,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作者:郭童、蘆俊文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聯繫刪除。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握住科學鑰匙,打開科學之門

合作及投稿事宜請聯繫:kxylydt@news.c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