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怎麼吃都不胖」別得意!專家告訴你看不見的胖有多可怕

一晃眼又到了人人都在拚的減肥季,瘦子們也不要沾沾自喜,因為,有一種「明明顯瘦」「怎麼吃都不胖」的胖,連瘦子也不放過!

而且,專家說了,這種看不出來的胖,往往更要命!

這種看不出來的胖,就是內臟脂肪過多

內臟脂肪是人體脂肪中的一種,圍繞著肝臟、胰臟、腎臟等臟器,主要存在於腹腔,只是肉眼無法直接看到。

人體在貯藏皮下脂肪的同時,也會同時存下內臟脂肪。

為什麼看不見的胖更可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內臟脂肪,一定量的內臟脂肪其實是人體必需的,它們就像「穿」在器官外的衣服,對內臟起著支撐、穩定和保護的作用。

但當體內營養過剩時,脂肪就會不斷堆積到內臟,儲蓄過多時,就會造成脂肪過剩,進入血液引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征,進而增加中風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體內多餘的脂肪組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這意味著心臟必須更加努力泵血,才能為脂肪組織提供更多的血氧。

長此以往,自然就增大心臟的壓力。動脈中脂肪堆積越多,動脈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減少,不僅加重心臟負擔,還會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環惡化的危險。

哪些人最容易內臟肥胖?

內臟脂肪的儲蓄過多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在生活中,運動不足、飽食等原因會引起腹腔內臟器周圍脂肪堆積,形成內臟脂肪型肥胖。從臨床來看,內臟肥胖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飲食不均衡者

飲食不均衡,比如很少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卻很豐富,經常吃宵夜,且飲食結構偏油膩或甜食。

運動過少者

比如工作方式為久坐,出行喜歡以車代步的人群。

常喝甜飲料者

這類人一般飲水過少,但卻喜歡吃高熱量的下午茶。

誰說瘦人不會內臟肥胖

可以明確的是,所有的胖子,都是「內臟脂肪過高」的高危人群。因為,內臟脂肪歸根結底是肥肉,胖子們肥肉多,內臟脂肪也低不了。

但是,這不代表所有的瘦子都不用擔心內臟脂肪過高。

比如說,即便是個瘦子,如果經常喝酒也可能會患上脂肪肝。他們由於肝臟經常需要對酒精進行解毒。而酒精經肝臟解毒後,被轉化為脂肪,儲存在肝臟周圍,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這也是內臟脂肪過高的一種體現。

因此,經常飲酒的人,即使本身不胖,也可能內臟脂肪過高。

另外,還有一種體重不重,但是身體脂肪含量高的「瘦子」也有健康風險。不過現在學術界關於根據身體脂肪含量劃分胖瘦的標準,尚未形成共識。

如何判斷?腰圍大的人群要小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初步判斷自己的內臟脂肪是否超標呢?

內臟脂肪主要分布於腹腔,腰圍越大往往意味著內臟脂肪越多,腰圍是判斷內臟脂肪超標的首要標準。

男性腰圍90厘米或女性腰圍80厘米,就有內臟脂肪超標的可能。

若發現自己「內臟脂肪超標」,應該積極通過生活方式改變消除堆積的內臟脂肪。

可多做有氧運動,練習腹式呼吸等。例如,採取仰臥位,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在飲食方面,多攝入纖維素,少吃碳水化合物(米飯、麵包等主食)。如果生活方式調整無效,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減內臟脂肪,沒有特效藥!那些想吃點藥片就減脂的人,醒醒吧!

減內臟脂肪只有兩條途徑:

1、降低飲食中的熱量攝入

2、提高運動相關的熱量消耗

而且最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可以先完成一個小目標:3個月減重至少5公斤,或者5%的體重,二者取高值。完成了這個小目標,內臟脂肪會有明顯改觀。

比如重度脂肪肝改善到中度脂肪肝,或者中度脂肪肝改善到輕度脂肪肝(又稱肝脂肪浸潤),完成小目標之後,再根據體檢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減肥。

內臟脂肪不可怕,可怕的是懶!

本文來源於:武漢晚報綜合新華社、科普中國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