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雙面拜耳:為降低成本 將裁減1.2萬個工作崗位

在“救世主”和“撒旦”之間,拜耳的身份切換似乎有點頻繁。“聯姻”孟山都的陰影還未消散,“廣譜抗癌藥”又為拜耳收獲美譽。不過,拜耳最近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同業務中達到平衡,裁員、精簡部門是方法之一。11月30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製藥與農化巨頭拜耳公司將裁減1.2萬個工作崗位,作為降低成本的舉措之一。

01

大裁員來襲

1.2萬人,約佔拜耳全球11.8萬名員工的十分之一。根據拜耳的計劃,此次裁員將在2021年底完成,德國本土市場是裁員的主場。根據拜耳的聲明,被波及最嚴重的是“公司職能、支持職能、商業服務和國家平台”的工作,5500-6000個相關崗位將消失;此外,逾三分之一的被裁員崗位來自莊稼科學部門,藥品研發部門、消費者衛生部門將分別裁減約900個工作崗位和1100個工作崗位。

裁員只是拜耳縮減成本的動作之一,拜耳還開啟了“賣賣賣”的模式,從價值70多億歐元的動物保健產品部門,到Coppertone防曬護理和Dr. Scholl足部護理產品系列,就連服務提供商Currenta的60%股權,都成了拜耳考慮甩掉的“包袱”。

從最近的業績來看,拜耳的打算似乎有跡可循,其三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三季度拜耳的動物保健業務銷售額已經有所下滑,北美地區下滑尤其嚴重。雖然拜耳的整體銷售額增長1.9%,達到99.05億歐元,但其動物保健業務中Advantage系列產品銷售額下降了34.7%,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下降了45.7%。

“上述調整屬必要舉措,為拜耳提升業績和靈活度打下基礎。”拜耳CEO沃納·鮑曼表示,並補充道,這些計劃中的措施將“騰出資源用於創新和增長”,並讓拜耳專注於在製藥、消費者健康和農作物科學方面的核心業務。拜耳或許是希望“輕裝上陣”。拜耳表示,上述舉措將使得公司從2022年開始年均節約成本26億歐元。

裁員的成本也不容小覷。根據拜耳的聲明,這次裁員將產生一次性成本約44億歐元,預計將在2018年四季度產生價值33億歐元的減損支出和壞账衝銷。巨頭裁員的消息讓市場感到驚慌。在拜耳發布裁員並削減成本的聲明後,其股價下跌了近2%。

在外界看來,拜耳的裁員大動作其實是為自己的野心付出代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這是受拜耳今年早些時候實現收購美國孟山都公司的影響。當然,沃納·鮑曼選擇否認,“這些舉措和收購孟山都與草甘膦訴訟完全不相關,這些決定是獨立作出的,旨在提高公司未來的競爭力。”

02

爭議收購案

拜耳可能沒想到,與孟山都的“聯姻”存在著這樣的隱藏後患。作為二十年來德國公司最大的跨國收購案,拜耳與孟山都的“聯姻”曾引發全球熱議。6月7日,拜耳以 630 億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美國農業公司巨頭孟山都。之後,“孟山都”這個已經117歲的名字,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但伴隨收購而來的,不是強強聯手的雙贏,而是抗議聲和訴訟案。10月,美國法官作出判決,要求拜耳旗下全資子公司孟山都對其含有草甘膦的除草劑產品致使一名學校園丁患上晚期癌症事件負責,判決結果使得該公司市值蒸發近20%,更令投資者擔心的,還有孟山都背後逾8000起的類似訴訟。

“我們與孟山都聯手,旨在幫助全球的農戶以可持續的方式種植出更有營養的食物,這對於消費者和環境保護而言都是一件好事。”在正式收購孟山都時,沃納·鮑曼曾樂觀地表示。

但在全球的環保和農業團體眼中,事情卻並非這樣。靠糖精起家的孟山都曾經“劣跡斑斑”,除草劑致癌只是冰山一角,眾所周知的劇毒農藥DDT、越戰生化武器“橘劑”、汙染環境多氯聯苯等都是孟山都曾經的主打產品。有阿司匹林光環加持的拜耳,也曾因推出海洛因而深受抨擊。

“二者的交易是一場地獄中的婚姻-——它不利於農民,不利於消費者也不利於農村。”地球之友組織的食品和農業領域活動人士艾德裡安·貝布表示,拜耳放棄孟山都公司的名稱並不能改變孟山都的本質,“這次收購,將創造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農業綜合企業,會強行將其轉基因種子和有毒農藥納入我們的食物和土地。”

抗議者們真正對抗的不只是個別並購案,而是種子與化學企業這一巨大複合體的威脅。事實上,反對者認為,新的企業很可能利用轉基因種子在市場中形成壟斷,可能威脅到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正是一系列抗議和反對,讓投資者對於合並後的拜耳並不看好,自今年8月以來,拜耳的股價已經下跌約三分之一,至五年來的最低水準,市值縮水了110億美元。

03

天使還是魔鬼

對於拜耳來說,排除萬難執意收購孟山都的背後,是其轉身的重要一步。在創立的150多年裡,拜耳的模式一直是發明新分子,再將其轉變為創新產品。而這一傳統模式自2016年起被重新定義,彼時拜耳正式轉型為一家生命科學公司,聚焦有關生命有機體的生物化學,三大主業分別是醫藥、消費品醫療與作物科學(即農化)。

而在2015年9月材料科技業務被拜耳獨立出去後,作物科學成為了拜耳醫藥業務之後的第二大業務,2015年,醫藥業務營收為153.08億歐元,作物科學實現營收103.67億歐元。

拜耳還不滿足,因為自己引以為豪的醫藥業務也面臨著重重挑戰。近年來,由於多數重磅藥物專利即將到期,以藥品為主導的藥企銷售收入注定將大幅縮水。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谘詢統計,2017年全球藥品市場規模約為1.13兆美元,年增長率僅有1.9%,預期到2018年約為1.17兆美元。

當阿司匹林和維C泡騰片無法維持高額利潤時,收購擴張,正是這個150多歲的老牌企業為自己找尋的出路之一。沃納·鮑曼認為,醫藥和農化行業巨頭,都會通過收購進行擴張,而“醫藥領域沒有可以與孟山都媲美的並購標的”。

不過拜耳目前的擴張之路有些尷尬,一面執意擴大作物科學業務,將孟山都背負的致癌訴訟攬到肩上;一面又投入精力研發抗癌藥。就在11月26日,拜耳用“廣譜抗癌藥”震驚了全球醫藥行業,該藥物名為Larotrectinib(商品名為Vitrakvi),由拜耳和精準醫療公司Loxo Oncology共同研發,是FDA批準的首個“不區分種類腫瘤類型”的抗腫瘤化學藥物。據拜耳介紹,在參與實驗的成人和兒童所患多種類型的實體瘤中,總體緩解率達到75%。

不過,這款抗癌藥3萬多美元的高昂單價,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價格確實比較貴,但現在隨著普藥受到市場的擠壓,特藥的高定價是藥企維持其利潤的主要手段。”Latitude Health創始人、醫藥專家趙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拜耳裁員也主要是為了調整結構,和其他藥廠一樣,需要將受到擠壓的普藥調整出去,特別是那些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