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拆大合後,這幾家全球農化巨頭過得如何

記者丨彭強

在幾大巨頭拆分、再重組的輾轉騰挪之下,全球農化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寡頭競爭態勢也在加強。

過去的農化與種子行業,一直由拜耳(Bayer)、孟山都(Monsanto)、陶氏化學(Dow)、杜邦(DuPont)、先正達(Syngenta)和巴斯夫(BASF)等六大巨頭霸佔。

在氣候變化、出口競爭、農業經濟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下,幾大農化巨頭經營業績下滑。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且更好地面對各地監管政策的變化,全球農化巨頭們開始了重組與業務整合。

從2015年陶氏化學和杜邦宣布將對等合並起,隨後中國化工開始收購先正達、拜耳收購孟山都、巴斯夫收購拜耳部分資產。這些並購先後於去年年中和今年完成。

目前全球農化市場已經形成了由科迪華(原陶氏杜邦農業事業部)、中國化工-先正達、拜耳-孟山都以及傳統化工巨頭巴斯夫四巨頭把持的格局。

2018年,重組合並之後的農化巨頭們正面臨著不同的境遇。

拜耳-孟山都

近日有關

裁員的新聞

讓拜耳陷入輿論漩渦。

因業績不佳,11月29日,拜耳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2萬人,超過公司現員工的十分之一,同時還將出售消費者保健部門的防曬業務Coppertone和足部護理品牌Dr. Scholl。動物保健部門也將被剝離,該部門價值約為60億-70億美元。

這距離拜耳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僅過去五個月。今年6月,在獲得所有必需的監管批準後,拜耳完成收購孟山都。

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轉基因種子公司,幾年前的孟山都為了應對經營困境也推出過裁員計劃。之後,孟山都提起對拜耳的收購要約,沒想到最後反被拜耳以660億美元收購。

拜耳與孟山都在農化業務上有較強的互補性。孟山都在育種和數字化農業方面擁有較大優勢,拜耳則是傳統的植保巨頭。二者結合之後,拜耳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和轉基因種子供應商。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合並之後的拜耳將佔據超過1/4的全球種子和農藥市場份額。

合並之後,拜耳遭遇了全面的經營危機。醫藥、消費品醫療與作物科學三個版塊業績不佳,今年前三季度利潤同比下降1%,更糟糕的是,拜耳的股價已從2017年6月的120歐元,幾近腰斬至目前的62歐元。

除此之外,拜耳還要面對孟山都帶來的“草甘膦致癌事件”的2.89億美元巨額訴訟。越南政府也要求孟山都對越戰時期受化學落葉劑“橙劑”毒害的受害者作出賠償,其作物科學事業部正面臨巨大的現金壓力。

巴斯夫

2018年8月,巴斯夫耗費76億歐元完成了對拜耳剝離出來的部分核心資產的收購,成為全球農化領域排名第四的供應商。巴斯夫此次收購的拜耳資產包括大豆、棉花、蔬菜種子和非選擇性除草劑(對雜草和作物均會造成傷害的除草劑)等。

拜耳的業務將幫助巴斯夫完成對現有植保、生物技術和數字化農業的戰略互補,進一步布局種子業務。

此前,面對拜耳收購孟山都之後可能帶來的壟斷問題,美國、歐洲、中國和俄羅斯等地監管部門對此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反壟斷調查。

為了通過反壟斷審查,拜耳必須剝離旗下部分農化與種子業務,這些業務最終被巴斯夫接盤。加上收購的拜耳的業務,巴斯夫農業部門去年的營收可達80億歐元。

今年上半年,巴斯夫銷售額為382.6億美元,同比增長0.9%;息稅前利潤為56.1億美元,同比增長3.3%。

巴斯夫石油天然氣與化學品業務收益在上升,但農業業務和功能性材料卻有大幅下降的趨勢,與汽車相關的業務也持續下滑。巴斯夫表示,原因之一是中國地區客戶需求的明顯放緩。

12月10日,巴斯夫宣布下調本年度利潤預期,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利潤與去年相比,將下降15%至20%。

陶氏杜邦

2015年,陶氏化學和杜邦宣布將進行對等合並,並於2017年9月正式完成合並。更早的1999年,杜邦已並購了全球種業巨頭先鋒農業,穩居全球種業巨頭位置。

合並效果似乎對陶氏化學立竿見影。

2018上半年,陶氏杜邦以457億美元的銷售額超越巴斯夫,首次登頂全球化工巨頭榜首。根據陶氏杜邦發布的公告,自合並結束以來,累計實現了超過13億美元的成本節省。

財報顯示,陶氏杜邦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10%,達到201.2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

陶氏杜邦合並後,還將被拆分為三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其中材料科學業務板塊被命名為陶氏(Dow),特種產品業務板塊成為新的杜邦公司(DuPont)。

原有的陶氏杜邦農業事業部成為新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Corteva Agriscience),新公司將原農業事業部的資源進行整合及技術互補,以發揮更大的協同作用。

獨立出來的科迪華計劃於2019年6月獨立上市。

中國化工-先正達

2015年,孟山都希望收購瑞士先正達進入歐洲市場,但孟山都和先正達在業務上多有重合,強勢的收購要求讓先正達擔心合並後的公司前景。

最終打動先正達的,是來自中國的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國化工)。

“如果和孟山都合並,先正達會消失。”先正達董事長米歇爾·戴瑞莫曾表示,“中國化工則會保留先正達的價值和文化,以及可持續性。”

先正達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也是全球第三大種子公司。近年來,一直受困於行業的不景氣,尤其是2015財年,業績下降明顯,與巨頭抱團成為選擇。

中國化工吸引先正達的,是純財務投資方式和背後龐大的中國市場。

2017年6月,在耗資約430億美元後,中國化工完成了中國史上最大的海外並購案,順利躋身全球農化行業第一梯隊。

此前,先正達的農藥和種子業務分別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0%和8%,亞太區市場隻佔其營收的15%左右。被中化工收購後,其亞太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將逐步釋放。

中國化工由此獲得種子技術人才、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以及種子的生產研發等技術,填補其種子業務的空白。

從2006年開始,中國化工先後收購了超過10家外國行業領先企業,且在2015年收購了倍耐力。這種高負債率、高杠杆的收購,也引發市場的擔憂。鯨吞先正達後,中國化工將自己的負債推向了歷史的新高。

據財新報導,收購先正達後,中國化工本身的負債已經接近450億美元。但今年年初,先正達CEO Erik Fyrwald曾對媒體表示,收購先正達並未對中國化工的財務狀況造成負擔。

從2016年底,中國中化集團(下稱中化集團)與中化工合並的消息傳出,在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兼任中國化工董事長後,合並傳聞似乎被坐實。此前,寧高寧本人曾否定合並傳聞,但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兩化的合並正在進行中。

中國化工主業涉及特種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和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等六個業務板塊。中化集團則屬於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涉足能源、農業、化工、地產和金融五大領域。

目前來看,對中國化工而言,與資產相當但負債率更低、現金流更充裕的中化集團合並,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兩者成功合並,雙方營收相加將超過110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