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復課堂︱肩部運動康復方法大全

播放GIF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

可做三軸運動

也是最「累」的關節之一

據世衛組織統計

肩頸痛困擾著全球約10億人

中國約2.6億人也深受其害

頸肩痛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

有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也飽受肩痛之苦

所以,請好好收藏

這份肩關節使用說明書

肩關節解剖概要

肩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連接而成。雖然關節盂的周緣有纖維軟骨構成的盂唇來加深關節窩,但它仍隻與1/4~1/3肱骨頭關節面相接觸。肩關節囊薄而鬆弛,其肩胛骨端附著於關節盂的周緣,肱骨端附著於肱骨解剖頸,在內側可達肱骨外科頸。

關節囊的滑膜層可膨出形成滑液鞘或滑膜囊,以利於肌腱的滑動。肩關節囊的上壁有喙肱韌帶,從喙突根部至肱骨大結節前面,與岡上肌腱交織並融入關節囊的纖維層;關節囊的前壁有起自關節盂前緣、向下外擴展附著於小結節和解剖頸下面的盂肱韌帶加強;囊的前壁和後壁也有數條肌腱的纖維加入,這些都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關節囊的下壁卻無類似的韌帶和腱纖維加強,成為關節的薄弱處。

▲肩關節解剖

▲左肩前視圖

肩關節運動特點

作為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肩關節在解剖上有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特點:

①肩關節的活動是盂肱關節與肩胛骨胸壁關節,包括胸鎖關節、肩鎖關節的聯合運動;

②盂肱關節為多軸關節,有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六組肌肉,同一肌肉可有兩種以上的作用;

③當肩關節處於不同位置時,肌肉因其與關節運動軸關係不同,作用也不同;

④在依靠關節囊、韌帶等提供靜力穩定的同時,肩關節主要依靠肩袖等短肌肉提供運動時的動力穩定。

播放GIF

肩關節運動康復方法

肩關節的運動康復主要以恢復其活動度為主要目的,但其活動是建立在一定穩定性基礎之上的,所以也應兼顧穩定性的功能鍛煉。最終目的就是要在不影響穩定性的基礎上儘快並最大限度地恢復肩關節的活動功能。

肩關節屈、伸運動訓練

1、被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牽張肩關節周圍韌帶、肌肉,增進肩關節周圍屈伸肌群肌力,改善肩關節屈伸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仰臥,兩臂自然置於體側,康復治療師站在患肢側,下方握住患肢肘部,上方手握住腕部,將患臂經體前在關節活動的可能範圍內移至頭部即為屈曲,恢復原位即為伸直。

◎注意事項:被動活動的範圍視患者疼痛感覺而定,疼痛明顯應立即終止,此動作適於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肌力小於3級的外傷或失神經支配的患者。

▲肩關節被動屈伸訓練

2、助力運動或主動運動

① 肩關節梯格訓練

◎目的與作用:維持或穩定肩關節活動度,增進肩關節屈伸肌群肌力,更大程度改善肩關節屈伸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將手指置於梯格底部,四指在前,拇指在後,自梯格底部逐格往上爬升,直至患肢不能繼續爬升,重複數次。

◎注意事項:可用於肱骨乾骨折或涉及關節面的固定堅強肩關節周圍骨折患者早期運動康復,也可用於肩關節慢性勞損患者的康復。

▲肩關節梯格訓練

② 肩關節主動屈伸訓練

◎目的與作用:維持或穩定肩關節活動度,增進肩關節屈伸肌群肌力,更大程度改善肩關節屈伸活動度。

◎動作要領:與肩關節被動屈曲運動方法相同,患者主動用力做患肩上臂經前屈曲到頭的活動。當患者肩關節活動超過主動屈曲範圍時,康復治療師可給予必要的助力幫助與保護(圖9-2-3)。

◎注意事項:患者需在一定的主動屈伸基礎上開始練習,且需肩關節前後方穩定性較好,需循序漸進,以肩關節局部不產生明顯疼痛為適。可用於肱骨乾骨折或涉及關節面的固定堅強肩關節周圍骨折患者早期運動康復。

▲肩關節主動屈伸訓練

③ 肩關節斜桌滑板訓練

◎目的與作用:維持或穩定肩關節活動度,增進肩關節屈伸肌群肌力,更大程度改善肩關節屈伸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對坐於斜坡桌旁,手握滑板,自桌子的底端向高處滑行,直至患肢不能上升,重複動作數次。

◎注意事項:患者需在一定的主動屈伸基礎上開始練習,且需肩關節前後方穩定性較好,同樣需循序漸進,以肩關節局部不產生明顯疼痛為適。

▲肩關節斜桌滑板訓練

肩關節外展、內收運動訓練

1、被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牽張肩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改善肩關節內收、外展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仰臥,康復治療師站在患肢側,下方置於患肢的肘部,上方握住腕部,屈肘經側方將患臂置於頭側為外展,恢復原位為內收。

◎注意事項:被動活動的範圍視患者疼痛感覺而定,疼痛明顯應立即終止,此動作適於肩關節周圍骨折固定牢固早期康復或肩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後期恢復訓練,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應避免肩關節大幅度的內收、外展。

▲肩關節被動外展、內收訓練

2、助力運動或主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維持或穩定肩關節活動度,增進肩關節收展肌群肌力,更大限度地改善肩關節收展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站立,上體前屈,患側手臂下垂,向體測做水準位擺動,進行外展、內收運動練習。

◎注意事項:患者需在一定的主動內收、外展基礎上開始練習,且需肩關節側方穩定性較好,同樣需循序漸進,以肩關節局部不產生明顯疼痛為適。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患者應避免肩關節主動外展運動。

▲肩關節主動內收外展訓練

肩關節內外旋運動訓練

1、被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牽張肩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改善肩關節內旋、外旋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仰臥,患側肩外展,肘關節屈曲,康復治療師的一手握於肱骨下端靠近肘關節處,另一手抓住患者手掌部,將前臂轉向患者足方為內旋,旋向頭方即為外旋。

◎注意事項:被動活動的範圍視患者疼痛感覺而定,疼痛明顯應立即終止,此動作適於肩關節脫位固定3周後的康復。

▲肩關節被動內外旋運動訓練

2、助力運動或主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維持或穩定肩關節活動度,增進肩關節收展肌群肌力,更大程度改善肩關節旋內、旋外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站立,手臂下垂,上臂與前臂為一整體,旋前或旋後。還可以取上臂與軀乾成90°,上臂與前臂成90°,做前臂的前伸後擺運動。

◎注意事項:患者需在一定的主動旋轉基礎上開始練習,且需肩關節穩定性較好,同樣需循序漸進,以肩關節局部不產生明顯疼痛為適。適於肩關節周圍骨折、肩袖損傷患者早期康復。

▲肩關節主動內外旋運動訓練

肩關節的環轉運動

1、被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被動活動肩關節,避免關節僵硬,改善肩關 節環轉運動功能。

◎動作要領:患者取坐位,雙上臂自然下垂,康復治療師站於患肢側,一手握於患者腕部,另一手抓住患者肘部,兩手相互交替讓患肢在允許的範圍內做環轉運動(圖9-2-9)。

◎注意事項:被動活動的範圍視患者疼痛感覺而定,可由小的環狀範圍向大範圍過渡,疼痛明顯應立即終止。此動作適於患者肩關節具備一定活動度條件下的康復訓練。

▲肩關節環轉訓練

2、助力運動或主動運動

◎目的與作用:維持或穩定肩關節活動度,增進肩關節收展肌群肌力,更大限度地改善肩關節環轉活動度。

◎動作要領: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雙手以肩峰為支點,在患肢允許範圍內做屈曲、外旋、外展、後伸、內旋、內收運動。

◎注意事項:患者需在一定肩關節穩定性前提下開始訓練,同樣需循序漸進,以肩關節局部不產生明顯疼痛為適。適於肩關節周圍骨折或脫位中後期運動康復。

▲肩關節環轉運動訓練

肩胛帶肌力抗阻運動訓練

◎目的與作用:增強肩胛骨周圍肌肉肌力,如斜方肌、菱形肌肉,穩定肩胛骨,有利於肩關節活動範圍的改善。

◎動作要領:放鬆站立, 兩眼平視前方,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手抓啞鈴,靠上身軀乾提升雙側肩關節,似聳肩運動。

◎注意事項:患者需肩胛骨無骨折移位或骨折固定良好患者後期康復訓練,力量練習可逐漸增量。

▲肩關節啞鈴抗阻運動訓練

肩關節屈伸抗阻運動訓練

◎目的與作用:增強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肌力,加強肩關節前後方穩定性。

◎動作要領:肩關節做屈伸運動時,可以人為地藉助外力增加重力阻抗,雙手握住滑輪吊繩,做肩關節屈伸上下運動,-側肢體運動時,對側肢體可適度對抗。

◎注意事項:骨折恢復早期可直接克服對側肢體重力做屈伸運動,待具備一定的肌力後,可以開始力量練習,力量練習可逐漸增量。此動作優點在於患者可以自已控制所施加的阻力

▲肩關節吊滑輪屈伸肌力訓練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