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劉伯溫的戰略謀劃看朱元璋的成功

摘要:劉基對策的核心內涵是結合地緣戰略關係,在群雄角逐的背景下,判斷和選擇在戰略上首要的打擊方向,抓住關鍵,綱舉目張,突破重點,搞活全局,從根本上改變所處的戰略態勢,為日後芟夷群雄,最終實現國家的統一鋪平路線。

元明易代之際,明太祖朱元璋的嶄露頭角,迅速崛起,削平群雄,乃至最終推翻元朝統治,完成國家統一大業,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的戰略謀劃各有其相應的階段性對象,以及所要解決問題的不同側重點,但它們互為聯繫地構成一個共同的整體,從而確保了統一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終圓滿地達成了既定目標。

如果說儒生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真言,是在原則上指明了朱元璋事業發展的基本途徑,從巨集觀上解決了其逐鹿中原、奪取天下的戰略方針問題,為其迅速崛起並立於不敗之地奠定了堅實基礎的話,那麽,朱元璋的頭號“智囊”劉基的《平江南策》則是從具體的戰略運籌和操作的角度,為朱元璋削平群雄、一統六合指點了迷津,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線圖。它幫助朱元璋在混沌未明、勝負尚難預料的關鍵時刻,選擇了一條唯一正確的求生存、謀發展、成就大業的路線。至於後來在混同江南、勝券在握態勢下提出的《平元策》,則反映了統一大業已成定局的背景下,以朱元璋為首的戰略指導者是如何風雲際會,順應潮流,把握時機,運用高明的軍事謀略,實施卓越的戰略指導,從而將統一戰爭推向最後的階段,並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的。這三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既相對獨立,不可替代,又彼此呼應,融為一體,共同構成了朱元璋統一大略的主乾體系。

細加考察會發現,劉基的《平江南策》在上述三者中尤其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只有先求得生存和發展,才談得上日後的統一天下。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基的戰略謀劃是三策中的重中之重,起著承前啟後、關照全局的關鍵作用。劉基對策的核心內涵是結合地緣戰略關係,在群雄角逐的背景下,判斷和選擇在戰略上首要的打擊方向,抓住關鍵,綱舉目張,突破重點,搞活全局,從根本上改變所處的戰略態勢,為日後芟夷群雄,最終實現國家的統一鋪平路線。用哲學術語來說,就是在多個矛盾並存的情況下,抓住並解決主要矛盾,從而使其它次要矛盾迎刃而解。

朱元璋率軍攻取集慶(今江蘇南京)後,將之改名為應天,取得了一個重要的戰略基地,實現了以取金陵為根本的第一步戰略計劃。滿懷壯志,豪情萬丈的朱元璋,當然不會以此滿足,很自然地,他要尋找下一步戰略發展方向,制定並實現第二步戰略計劃。當時,北方的元軍處於與劉福通紅巾軍的激烈廝殺、拉鋸膠著之中。南方及西南地區,則是多股割據勢力各霸一方。除了朱元璋外,湖北、安徽的大部分以及江西的一部分處於陳友諒的控制之下,江蘇與浙江北部屬於張士誠的勢力範圍。他們的軍事實力較之於朱元璋實在是伯仲之間,難分軒輊。

此外,方國珍盤據浙東一隅,陳友定佔有福建,明玉珍稱雄四川,也都是朱元璋北上伐元、完成統一之前必須先行予以翦滅的。根據地緣戰略的原則,朱元璋要完成統一大業,只能是由近及遠,遠交近攻,先掃除臥榻之側的敵人,爾後才能伺機北上中原,推翻蒙元的統治。所以,朱元璋合乎邏輯的戰略計劃必須是率先平定江南。這樣,一是可以避免過早與強大的元軍進行正面交鋒,二是可以乘機及早地翦除爭奪天下的潛在對手,三是可以利用江南富庶之地的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積極擴充與增強自己的實力,為日後北上伐元,最終實現統一創造條件。

要順利實現平定江南的戰略目標,在當時的戰略格局之下,成敗的關鍵又在於先要找到突破口,選擇合適的戰略進攻對手。劉基的《平江南策》所謀劃的戰略主攻方向問題,目的也在於為朱元璋定下戰略決心。

朱元璋平定江南的主要對手是陳友諒和張士誠。至於方國珍、陳友定、明玉珍等勢力,因為實力較弱,加上與朱元璋懸隔千里,並不構成真正的威脅,而且在當時還可以成為朱元璋實現遠交近攻可資利用的卒子,所以可以暫排除於打擊對象之外。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劉基在對策中對方國珍之輩才未予提及,而僅就解決陳友諒、張士誠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劉基認為,就陳友諒與張士誠兩股勢力來說,對朱元璋構成最大威脅的又當首推陳友諒。因為,陳友諒地處金陵上遊,控制了安慶、九江、武昌三個戰略重鎮,地廣兵強,如果順江而下,勢難遇阻,尤其是陳之水軍力量強大,兵力是朱元璋的十來倍。另外,與張士誠的貪圖享樂,了無大志而專意於自保相比,陳友諒則素有野心,始終以消滅朱元璋為要務,即使朱元璋不先行進攻,他早晚也會打上門來,所以,兩雄之間必會一決雌雄。當然,陳友諒也有自己的重大弱點,即其內部矛盾重重,他本人原為徐壽輝的部將,乃是弑主篡位,直接導致了軍心渙散,士氣低落,所謂“劫主脅下,名號不正”。這就為朱元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深刻分析了陳、張兩集團各自的優劣情況之後,作為敏銳的戰略家,劉基清醒地指出,陳友諒的存在是朱元璋平定江南的最大障礙,雙方之間的爭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雙方的戰爭不僅關係到彼此的生死存亡,也將影響到誰可以奪得南中國的統治權,更影響到日後統一天下的戰略決戰。不過,劉基對朱元璋戰勝陳友諒還是充滿信心的,他認為,只要先滅勁敵陳友諒,再用兵於較弱的張士誠,則輕而易舉。陳、張既滅,則北伐中原統一天下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所謂“然後北向中原,王業可定也。”這就是劉基為朱元璋籌劃的“先陳後張,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它高瞻遠矚而又鞭辟入裡,高明深刻而又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是睿智的結晶,是取勝的要決,因此,一經提出,立即為朱元璋所欣然接受,並被立即付諸於具體的戰略行動。

歷史的進程表明,劉基的《平江南策》的確是一份合乎當時戰略格局的高明的戰略謀劃,朱元璋正是按照這一建議,正確選擇了陳友諒為打擊對象,先難後易,先主後次,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通過鄱陽湖決戰,給勁敵陳友諒勢力以大創聚殲,完全掌握了統一戰爭中的戰略主動權,從而牢牢地奠定了自己在江南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為以後逐一芟夷群雄,興兵北上滅元,完成統一全國的偉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本文為黃樸民教授、孫建民教授專欄文章,文章版權歸屬本账號,圖片源於網絡,合作、轉載請留言。)

相關文章+

黃樸民:戰國七雄的戰略地緣形勢黃樸民 孫建民 | 在多極角逐中,高明的戰略指導者為何會注意收斂鋒芒黃樸民 孫建民 | 遠交近攻:范雎為秦國確定敵友親疏的政治藝術黃樸民 孫建民 | 商鞅輔佐秦國爭霸天下的地緣戰略謀劃黃樸民 孫建民 | 隋相高熲的滅陳構想:經濟打擊與戰略突襲相結合黃樸民 孫建民 | 再造大唐統一帝國的李泌《平叛策》黃樸民 孫建民 | “先計後戰”的典範:王樸《平邊策》的風采黃樸民 孫建民 | 賀若弼輔佐隋文帝統一中國的製勝韜略黃樸民:為何中國歷史上國家統一的完成都會訴諸武力?黃樸民:中國古代統一戰爭前都會做哪些準備工作?黃樸民:古人是如何打贏統一戰爭的?黃樸民:國家安全戰略的基本內涵以及表現黃樸民:中國歷史上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的主要特色黃樸民:中國歷代國家安全戰略究竟有什麽短板黃樸民:春秋四大國的戰略地理解讀黃樸民:兵要地理環境對春秋中等諸侯國國運的影響黃樸民:兵要地理環境對春秋列國戰略關係的影響

作者介紹

黃樸民,男, 1958年生於浙江紹興市,1978年至1985年就讀於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1988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董仲舒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思想史、中國軍事史。

代表性專著有:《春秋軍事史》、《天人合一:董仲舒與兩漢儒學思潮》、《先秦兩漢兵學文化研究》、《孫子評傳》、《何休評傳》、《大一統:中國歷代統一戰略研究》、《道德經講解》、《孫子兵法解讀》、《黃樸民解讀論語》、《刀劍書寫的永恆:中國傳統軍事文化散論》、《大寫的歷史》(系列三種)等;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獻》、《學術月刊》、《中華文史論叢》等海內外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

孫建民,1965年2月生,河南新安人。先後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華東師大文獻研究所、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獲歷史學學士、文學碩士、軍事學博士學位。現為解放軍資訊工程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歷代軍事思想、軍事戰略、軍事史及軍事情報學理論的研究。撰著有《中華統一大略》(與黃樸民合著)、《中國傳統治邊理念研究》、《孫子兵法解讀》(與黃樸民合著)、《戰後情報偵察技術發展史研究》等,在《中國軍事科學》、《軍事歷史》、《軍事歷史研究》、《學術月刊》等軍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這裡是每天帶給你驚喜的小石頭

微信公眾號:yimeishito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