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屋吉屋、人人車,那些資金饑渴的公司們

按照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新年過法,過完今天這個元宵節,才算把新年給過完。

但就在這個新年還沒過完的時候,市場上傳來兩個歷史上融資都不菲的公司負面。

一個是人人車,一個是愛屋吉屋。

人人車爆出要猝死破產的新聞後,我在刷屏裡是這麽說的:

我說這話不是沒根據的。

二手車市場裡有個上市公司叫優信,彼時上市時,公號“並購私塾”是狠狠扒過它的財務的,總體結論就是:這就是一個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對資金的饑渴度非常高,還有很大一塊風控要做。公開市場對銀行的市盈率都給得不高。一度被互聯網概念迷糊了眼,但清醒過來以後發現,憑啥你和銀行是不一樣的?所以去看看Lendingclub的股價表現就知道了。

國內幾個巨頭都明白了這個道理。螞蟻金服經過一年的糾結後,終於定位成自己是一個技術公司,不是金融公司。緊跟著,京東、騰訊,都做了類似的定位表態。

在當前的經濟大勢下,金融公司,不算太好的標的。

人人車宣布轉型做合夥人製,稱之為戰略升級。

合夥人製什麽意思呢?

我講個故事你們聽。

真實的。

本世紀初,滬上有一家證券公司異軍突起,在業內暴得大名,姑且稱之為F。

這是一家小券商,沒有投行業務。主營經紀業務,但都是中小散戶,有一點點自營。總體實力不強。

公司決策層決定,拍賣既有客戶。

任何一個公司成員都可以參加拍賣。我記得有個修水電還不是修燈管的後勤員工,買下了二樓大戶室的所有客戶。出價不低,但首付一筆即可,余款可以通過後續的傭金收入慢慢還。

拍賣得手的客戶,其交易傭金就由公司和該員工(後來被稱為團隊長)拆账。一開始是三七開。

團隊長拿了這筆傭金當收入,但所有的開銷公司不再承擔,包括團隊長雇傭的人,團隊使用的辦公空間、電腦設備、電話費網費水費電費——所以該券商的物業部門是盈利中心,甚至幫客戶開戶手續辦理、用一張紙、列印一次、印名片,都要結算。

但公司承諾的事是:客戶終身製。也就是這個客戶只要在我們這裡交易,你就可以一直提傭金。理論上講,真的有可能做上個幾年,以後都可以躺著吃飯了。

通過這個機制,公司總部其實就是個後勤支撐,而且後勤支撐還成了公司事實上的盈利中心。前端大大小小各種團隊長,有那麽點分田到戶承包責任製的意思。

F的這個制度後來被證明很有效,它在上海一家營業部的交易總量,可以是中國當年數千家營業部月平均交易量的6倍。故而號稱1個頂6個。請注意,F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小客戶,資產50萬的客戶已經算肥肉了。

這一手後來被各路券商學了去。

F開始倒霉。

第一個大背景是市場不是太好,交投有點清淡。

第二個大背景是千分之三的交易傭金價格放開,有司不再硬性規定必須多少。券商開始激烈競爭,以至於零傭金在市場上也是看得到的。當然也會互挖經紀人,尤其是團隊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F開始實施傭金全部歸團隊長。但一點點物業後勤收入不足以彌補券商自身的開銷,於是,自營乃至挪用客戶資產進行自營,規模變得越來越大。

這裡出現了一個循環:公司主要靠炒股票為生了,對資金的需求變得極為饑渴。於是越發需要各種團隊拚命拉客戶,於是就需要給出足夠的支持。內部零傭金(和團隊不再進行傭金結算),成為了普遍的規則。而這種做法,越發使得公司完全靠炒股票為生。

F的決策者是相當聰明的人,在合適的時候,將公司拋售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看中券商能給他帶來盈利的,他看中的,是客戶資產。

這個人叫:周正毅。

周的故事你們可以自行搜索,F的命運後來就是被託管——在券商行業,被託管就等於破產。

F的倒台,比2004年著名的挪用客戶資金高達50億的南方證券事件還要早。

故事講完了。

回到人人車的合夥人製。

你們可以從F上去揣摩一下人人車的合夥人製會怎麽搞,以及如果搞得還有聲有色的話,未來會發展成什麽樣。

我可以這麽說,人人車會越來越靠金融杠杆為生,因為為了刺激合夥人出單,真正的交易傭金收入會大部分乃至全部歸合夥人。

而這條途徑,能不能熬到市場變暖的那一天?

操弄金融杠杆,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要非常小心。步子太大,容易扯著。

寒冬中另外一家被傳倒下的公司,是愛屋吉屋。與人人車好歹還發聲明說俺們沒事只是戰略升級不同的是,愛屋吉屋基本上就是悄悄一槍把自己給乾掉了。

我和愛屋吉屋的聯合創始人鄧薇有過兩面之緣。一次是波士堂節目中她是登台boss,應節目要求,展示了一把探戈的風姿。一次是帝都機場偶遇。在15個月的時間裡,愛屋吉屋就完成五輪逾3億刀融資跨入獨角獸行列之後,鄧薇依然在排經濟艙的隊,給我留下了蠻深刻的印象。

有一點愛屋吉屋是與人人車一樣的:用戶的頻次極低。一般人一生光顧不了幾次二手車,同樣的,一般人一生也買賣不了幾次房。

頻次低的生意,使得做用戶池的意義相對來說較小。

燒錢迅猛的愛屋吉屋——又是大面積廣告,又是降低交易傭金——同樣資金饑渴。但由於交易頻次低的緣故,很難用“用戶量”說事,於是,gmv成了最好的“增長證據”。

這就太容易滑向飛單的手法了。

在創投圈,很容易聽說這樣一個說法:把基本模式跑通,然後迅速複製擴張。

尋求高速增長,是這年頭創業這個行當裡非常正常的現象。

問題在於,什麽叫把基本模式跑通。

看似非常簡單幾乎不容易產生歧義的話,在具體操作上,恐怕不是那麽簡單那麽不容易產生歧義的。

在幾年的投資生涯中,我不得不承認,創與投,有時候“基本模式跑通”是有一通各表的味道的。也會出現假以時日,基本模式出現了為了跑通而跑通的修正。

昨天因緣際會,聆聽了有vc圈隱士之稱的sig海納亞洲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龔挺先生(Tim)的兩個半小時發言,席間關於增長(growth)的看法,很讓我有些觸動。

事實上,張小龍在今年微信pro課上,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

最後說一說這兩天有那麽點風口浪尖上的滴滴的事。

巨虧百億,裁員2000,這些負面信息,是不是滴滴也快大限將至了?

我不這麽認為。

因為目前尚不知道滴滴的營收情況,更重要的是,不知道這家強現金業務公司的現金流情況。我有個朋友甚至認為,所謂36氪獲得滴滴的財務數據,但只有虧損額,不講營收不講現金,是滴滴故意放的。

市場有消息說,滴滴在18年的時候,日成交可以達到3000萬單。如果這個說法屬實,百億虧損看似巨量,但對應這個數字,實在也不算什麽。

我們無法從日3000萬單來推算滴滴的營收和現金流情況,但滴滴同樣高達百億的司機補貼,對應日單量就可以發現,貼得不算很猛。

滴滴的要害不是資金饑渴,我個人一向不認為滴滴缺錢。在整個18年,高達70%破發還前赴後繼地要去上市的情況下,滴滴很少傳出要上市的傳聞,或可說明滴滴不缺錢。

滴滴饑渴的是:如何放開供給。所以在本地牌本地戶籍司機的嚴控下,你才會看到最近由於春節回家因素,一些重啟順風車的呼籲。

這才是滴滴增長故事的要害。

滴滴重啟順風車,不完全是商業故事。

在我目前觀察的情況下,依然不覺得,現在是重啟順風車的好時機。

恐怕,滴滴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糾結不過不致命的時期。

—— 首發 扯氮集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創投基金管理合夥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