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愛屋吉屋之“死”:燒光3億美金,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愛屋吉屋,一家曾創造2年融資2.7億美元的明星地產公司,曾被行業譽為顛覆者,沒想到僅僅5年就關門了。

現在,該公司的官方網站和App都已停止運營。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愛屋吉屋”,顯示的結果已經變成“一樓房東”——一家提供房屋租賃中介服務的公司。而愛屋吉屋APP,則顯示“伺服器迷路”。

滿腔抱負的愛屋吉屋

其實愛屋吉屋的創始團隊毫無地產基因,甚至“不喜歡混地產圈子”。愛屋吉屋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黎勇勁和鄧薇,都出身於視頻網站土豆網,分別擔任土豆網原COO及CFO、土豆網前高級VP。鄧薇在接受採訪時還放言:“自己並不喜歡混地產圈子,跟行業前輩們就像是平行線——不能相互理解。”而她對愛屋吉屋的定義,是“行業的鞭策者”。

其實在土豆被優酷合並後,兩人曾參與過國內的網約車大戰,創立過網約車品牌“大黃蜂計程車”,專攻上海一座城市的出行市場。而這種單點突破的商業策略加上先發優勢,上海本土計程車品牌大黃蜂一度讓滴滴非常頭疼。所以在拿到騰訊融資以前,滴滴在上海只能跟著大黃蜂亦步亦趨。

敏感的商業嗅覺,也讓他們適時離開了共享出行市場。2014年,在出行市場徹底被滴滴拿下前,黎勇勁和鄧薇創立了愛屋吉屋,並迅速走紅。由於有兩位創始人的商業背書,加上一線城市火熱的地產市場,愛屋吉屋在15個月內完成了從A輪到E輪的融資,累積資金3.5億美元,估值也水漲船高到了10億美元以上。而為愛屋吉屋輸血的VC也都大名鼎鼎——高榕資本、順為資本、GGV紀源資本、晨興資本、淡馬錫、高瓴資本等等。

但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像愛屋吉屋這樣一年內就融到E輪的創業公司,必然面臨投資人考核壓力,必須拿出更好看的業績數據給投資方看,才可能拿到新一輪融資,一味地畫餅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在拿到大筆資金後,愛屋吉屋和所有的O2O企業一樣,開始了大動作。

一方面,擁有了雄厚資金實力,愛屋吉屋開始了補貼、燒錢換市場的方法。2014年年底,依靠“上海租客傭金全免”的補貼策略,在租房市場份額分散的上海,愛屋吉屋快速拿下了整租市場中28%的市場份額,躍居第一。

另一方面,在雄厚資金的實力支持下,愛屋吉屋開始了廣告轟炸。2015年春節,愛屋吉屋選擇著名喜劇明星蔡明代言其租房傭金減半的廣告,對城市展開高密度轟炸。一時間,愛屋吉屋常常與“租房”一詞同時出現。

這一年也成了愛屋吉屋快速擴張的一年。據界面新聞報導,2015年5月,愛屋吉屋在地產殺入上海前三,僅次於中原和鏈家,同年9月,愛屋吉屋的二手房交易達到2400多套,僅次於鏈家的4000多套,排名上海第二。

“那個時候,愛屋吉屋完全有乾掉鏈家(成為上海第一)的可能,”一位接近愛屋吉屋管理層的業內人士稱,“這也是愛屋吉屋的目標,如果在大本營都沒法做到市場前幾位,怎麽證明模式的先進?”

但在接下來的競爭中,愛屋吉屋非但沒有取代鏈家,反而掉隊了。根據第三方機構“雲房資訊”的統計數據,2016年上半年,愛屋吉屋的二手房成交量為3980套,排名上海第七,排名第一的鏈家為25106套。很顯然,在差距拉開的過程中,以“顛覆者”姿態出現的愛屋吉屋非但沒能顛覆市場,反而無法再與鏈家相提並論了。

問題出在哪裡

愛屋吉屋眼中的飛機大炮,輸給了他們眼中的小米步槍,問題出在哪兒了?

273天拿到2億美元風投、15個月完成A輪到E輪融資,愛屋吉屋創始人黎勇勁在高節奏完成擴張、融資的時候,也要面臨一個急需改善的問題——持續虧損。

當時,鄧薇曾自豪地說:“我們的每一個季度,就是別人的一整年!”之後,在一年多時間裡發展出1.6萬名員工的愛屋吉屋,便把戰火帶出上海,燒到了北京、廣州,以及天津、武漢、成都等城市。

為了提高中介們的積極性,愛屋吉屋一度把經紀人的提傭比例提高至高達65%,愛屋吉屋僅獲得一小部分的業務提成。

問題隨之而來。

由於員工人數眾多、運營成本巨大,愛屋吉屋手裡的現金不夠燒了。2016年1月,愛屋吉屋調整經紀人薪酬水準,宣布放棄低傭金模式,並停止租客租房傭金免費政策。

隨之而來的就是愛屋吉屋市場佔有率急速下滑。2016年3月,愛屋吉屋在上海大本營的市場份額3月跌至2.3%,4月下滑到1.5%,北京市場份額5月跌至2.03%,6月下滑到1.46%。儘管這時候的愛屋吉屋已經把傭金抽成上調到了行業的平均水準,但仍然沒能走出虧損的泥潭。

黎勇勁和鄧薇見識過燒錢燒出一片市場的滴滴,但自己的愛屋吉屋卻沒有用錢砸出他們想要的份額。在手頭的現金燒完後,愛屋吉屋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市場份額不增反降。大額開支和低份額帶來的微薄收益開始把公司拖向“深淵”。

愛屋吉屋的失敗分析

資本如何影響創業者和公司的命運,在起伏時顯得格外清晰。作為摩拜單車的早期投資人之一,熊貓資本合夥人李論曾經說過,資本的初心是好的,但有時會讓人用力過猛。顯然愛屋吉屋也能夠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一位接近愛屋吉屋管理層的業內人士曾向界面新聞透露,愛屋吉屋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在最有能力的時候鞏固上海市場。當時愛屋吉屋手握大量現金,經紀人拿著業界最高的底薪,兵強馬壯,卻把大量精力分散在開拓廣深市場,乃至後來進入重慶、成都、武漢等城市。

數個城市的運營成本共同累加,卻沒法帶來有效的業績收入,反而讓愛屋吉屋失去了上海市場的相對優勢,將第二把交椅拱手讓出。

這樣多點開花的商業策略其實是一次不成功便成仁的嘗試。要麽愛屋吉屋能夠順利地同時拿下多地市場,要麽就被這長長的戰線拖累。根據雲房資訊的數據,愛屋吉屋在北京和深圳的市場份額排名分別為第5和第17,與巨頭的距離非常遙遠。

但在鄧薇看來,自己不光有自己的抱負也有苦衷。她說,每次被老闆“拿刀架在脖子上”,必須出去投錢;投出去了又開始往回撤,每次都如履薄冰。布局全國一年後又要退回上海,愛屋吉屋的自救仍然失靈。裁員再所難免。

在愛屋吉屋2016年不斷裁員的同時,鏈家卻在北京舉辦了一次盛大的15周年慶。當時,在鄧薇看來,鏈家花了15年把整個模式打通了,不僅熬過了一個又一個的調控,而且用五年時間完成了數據化的改造。

如今再看,鄧薇和黎勇勁過於迷信互聯網顛覆產業的能力,缺乏傳統產業的尊重也是愛屋吉屋的一大命門。比如,愛屋吉屋對線下門市布局的輕視。

雖然鏈家、中原地產等傳統線下模式看起來非常笨重,開店成本很高,但實際上這些點能很好的抓住周邊的房源。對於非標品的二手房領域,抓住房源某種程度上就抓住了全部。而愛屋吉屋的線上模式,忽略了線下,很容易遭遇“飛單”。即一些經紀人與房東“串聯”,私下交易,愛屋吉屋甚至也得不到。

可惜的是,當愛屋吉屋意識到這一點時,為時已晚。到後來,虧損越來越多的愛屋吉屋為了企業能夠繼續堅持運營,還強製讓自己的員工“入夥”。

據該公司內部員工稱,愛屋吉屋會要求他們簽一份“合約”,不給錢的員工他們就立刻解雇。這反而更讓外界意識到愛屋吉屋不行了。

從一家明星創業公司到關門大吉,愛屋吉屋隻用了4年時間,除了燒光3億美元,讓一個互聯網地產中介神話破滅外,什麽也沒有留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