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項四穴」巧治頸源性頭痛

針刀醫學臨床診療實戰班

您是否手機、pad不離手?

您是否已經伏案半天卻還沒整理完桌面上的文檔?

您是否感覺脖子僵硬,活動困難?

您是否一活動脖子就頭痛難忍?

如果中招

小心「頸源性頭痛」

在往期推文中我們有

如何快速地大致判斷出自己所患頭痛是不是頸源性頭痛?

如何進行頸源性頭痛的預防和日常保健?

本篇我們主要介紹「項四穴」溫針灸巧治頸源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顧名思義即痛在頭部,病在頸椎。

早期多為枕部、耳後部、耳下部不適感,以後轉為悶脹或酸痛感,逐漸出現疼痛。

疼痛部位可擴展到前額、顳部、頂部、頸部。有的可同時出現同側肩背上肢疼痛。

疼痛可有緩解期,隨病程進展,疼痛逐漸加重,持續性存在,緩解期縮短,發作性加重。寒冷、勞累、飲酒、情緒激動可誘發疼痛加重。

1

頸源性頭痛的特點

( 1) 頸部活動可誘發頭痛;

( 2) 壓迫患側枕區或高位頸椎區域可誘發頭痛;

( 3) 頸部活動受限;

( 4) 多伴有患側頸、肩或臂部等非根性疼痛癥狀;

( 5) 神經阻滯注射治療可緩解疼痛 。

上部頸椎旁、乳突下後部、及頭部壓痛點是診斷頸源性頭痛的重要依據。

發病機制

現代醫學認為頸1-頸3(C1-C3)神經的主要分支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耳大神經、枕下神經分布於同側頭、枕項部和耳後部,並形成重疊支配, 構成「頸-頭」神經反射結構,與某些支配頭面部的神經節或神經核(如三叉神經)發生聯繫或會聚,形成了頸源性頭痛產生的主要神經途徑。椎管內、外的病理改變均可成為頸源性頭痛的潛在誘因(如椎管內炎性刺激、椎間盤機械性壓迫神經根等)。頸部存在合適的刺激源疼痛感受器將疼痛牽涉到頭部的神經途徑是頸源性頭痛產生的3個必要條件。

2

中醫學認識

中醫學並無「頸源性頭痛」病名,關於它的論述散見於頭痛、偏正頭風、眩暈、頸項強痛、頸肩痛等條目之中。足太陽膀胱經、手足少陽經及相應的3條經筋循行部位與頸源頭痛及癥狀反應部位較吻合,故可將頸源性頭痛歸屬於中醫「筋痹」範疇。風寒濕邪侵襲、頸部姿勢不當、慢性勞損、急性外傷、肝氣不舒、情志不暢等原因,均可導致膽經及三焦經經氣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根據頸源性頭痛患者壓痛點多發區進行對應頸部肌肉、神經解剖,對「項四穴」進行溫針灸能消除刺激源、阻斷疼痛感受器及疼痛傳導的神經途徑。運用經脈理論,採用溫針灸療法,可達祛風散寒,散淤通絡之效。

項四穴

「項四穴」即

天柱、風池、完骨、天牗

天柱穴:位於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當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簡便定位:天柱穴在後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此肌肉外側凹處,後髮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風池穴: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簡便定位:找到頸後的兩根大筋,其上端凹陷處就是風池穴。風府穴位於兩風池穴之間中點凹陷處。)

完骨穴:位於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即:耳後高骨,即顳骨乳突。穴在其後下方凹陷中。(簡便定位:觸摸耳垂後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後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一壓,即有震動感,這就是此穴。)

天牖穴:位於人體頸側部,當乳突的後方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天柱為足太陽經穴,

風池、完骨、天牗為手足少陽經穴;

經脈循行路徑

1

此四穴是頸源性頭痛頸部壓痛點分布的見位置,取「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與局部「以痛為腧」的取穴原則來治療頸源性頭痛。

3

溫針灸 「項四穴」功效

溫針灸是艾灸與針刺結合使用的一種操作技術,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撚裹於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

溫針灸通過針刺提高痛閾的同時,其溫熱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機體致痛物質的清除,從而可提高溫針灸治療枕部神經卡壓性頭痛的療效。

天柱穴主要對枕大神經淺出斜方肌腱膜孔處所形成的疼痛激惹點進行治療;

風池穴主要對枕小神經在頭頸結合部穿出深筋膜淺層處、枕下神經穿出環枕後膜處和環椎橫突端椎枕肌附著處所形成的疼痛激惹點進行治療;

完骨穴主要對乳突與顱底結合處骨面肌肉附著帶所形成的疼痛激惹點進行治療;

天牗穴主要對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在淺出胸鎖乳突肌後緣處形成的疼痛激惹點進行治療。

取「項四穴」不僅可通過緩解疼痛激惹點處肌筋膜反射性或功能性緊張、痙攣,以減輕對神經、血管的物理性刺激,還可以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組織代謝,儘快消除疼痛激惹點處的炎症反應,以減輕神經、血管的化學性刺激。

PS

此四穴不僅溫針灸對頸源性頭痛效果較好,平時自己的按摩保健對頸部僵硬也很有療效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