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在唐朝孫思邈就用洋蔥葉為患者導尿,而碎石技術也成為我國首創

孫思邈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

家。歷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 著作《 千金要方 》流傳至今。

而其中也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唐代華原縣(今耀州區)城東街的張先生小便不利,聽說是喝水少造成,因此他就大量飲水,結果腹部憋脹,最後竟至小便點滴不出。我認為他患的是「癃閉」,由尿道不通所致。

我就想能不能從尿道插進一根管子把尿排出來。能用哪種管子呢?我忽然看見有個小孩吹蔥葉玩,就挑出一根細長的蔥葉切去尖,順著尿道插進,用勁一吹,果然尿液從蔥葉中流出來,病人腹部憋脹馬上緩解,病情隨之痊癒。於是我將這個法子記下來。

蔥葉導尿」是我國記載最早的導尿方法,如今的導尿管的發明也與之有關。尿石症其實是人類歷史上記錄最早的疾病,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埃及木乃伊的膀胱就曾解剖出碎石顆粒,但一直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而且患者十分痛苦。「癃閉」病採用導尿方法僅是權宜之計,並非根本治法。此病多由熱淋或石淋引起,只要清熱排石就可治癒。而排石是一個難題。不過當代醫學經過了幾次變革,將排石變得輕而易舉。

孫思邈的蔥葉導尿法給後輩的治療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我們現在用的是導尿管就是借鑒此原理。

唐朝的「石淋」病現在稱之為尿石症,現在尿石症依然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絕大多數來自膀胱和腎臟的結石,少數原發於尿道內的結石則常繼發於尿道狹窄或尿道憩室。

研究發現,尿石症對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在結石對尿路的局部損傷,引起尿路梗阻和並發尿路感染。小的結石,可以在尿路內自由活動,容易磨傷尿路粘膜引起出血、腎絞痛,但這種局部損傷較輕;大的比較固定的或鹿角性的尿結石,雖然疼痛並不厲害,但可長期壓迫尿路粘膜,使上皮脫落、組織潰瘍,以至結石與輸尿管管壁形成粘連,嚴重的還可能引起癌變。

現代醫學的解剖學加上檢查技術,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結石所處的位置。有了西醫之後,醫生會開刀取石,但是創傷大,對患者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直到1980年,我國醫學界研發了衝擊波體外碎石法。當時,陝西有批工匠和醫學專家設計了陝西首台衝擊波治療儀,一直用了近20年。隨後衝擊波治療儀也隨科技的變化而精進。

據了解,衝擊波發生源是體外衝擊波碎石術的核心技術,它決定著粉碎結石的效果、治療工作的效率及對患者身體的影響。目前所應用的體外衝擊波碎石機採用以下幾種類型的衝擊波發生源: 液電衝擊波源、壓電衝擊波源、電磁衝擊波源、雷射衝擊波源微爆炸衝擊波源 。後兩種衝擊波源由於技術不成熟,目前還處於發展階段。

使用這個技術,能準確定位陰性結石,讓患者免受X線輻射之苦。同時,高性能液電式衝擊波源和高精度的反射缸,治療深度可達130mm,適用於不同體形的患者。此外,低能量、窄脈衝,且大小可調,適用於不同成因的結石,確保結石粉碎得更小。

不過,體外碎石技術也不是人人適用,有些患者還需要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排石,這個時候我們又衍生出微創手術,經皮腎鏡打通微創通道進行碎石,或者在經輸尿管完成碎石。不管哪種碎石方法,患者的康復速度都很快,有的碎石當天就能回家,有的第二天就可以出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