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潮的民國翻拍劇,命運幾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來源| 娛論場 作者|洛弟

前不久,拍攝中的新版《半生緣》爆出片場照,蔣欣扮演的顧曼楨行走在舊上海街頭。

網友對此次選角的疑問,再次爆發:

華妃涼涼那麽“大隻”,真的能演好多愁多病、低眉順眼的顧曼楨嗎?

有人開玩笑,原著祝鴻才(郭曉東 飾)對曼楨用強一段,怕是不好拍:

姐夫老胳膊老腿的,真敢動手動腳,還不得讓曼楨當場撅折了。

東叔別慫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麽》劇照)

而劉嘉玲扮演的交際花顧曼璐,也讓網友擔心:

小說中曼璐算是傍上了老男人祝鴻才,可劉嘉玲比郭曉東大了將近9歲。

而她與蔣欣這對“姐妹”的年齡差,也拉出了17歲。

其實,張愛玲原著中對曼楨的體貌、曼璐的年齡,並無太詳細的描寫。

“她是圓圓的臉橢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

但讀者根據原著勾勒的想象,與從前的影視版本演繹,已經造成了觀眾對人物的一種或多種固有印象。

1997年許鞍華電影版《半生緣》,“曼楨”吳倩蓮29歲,“曼璐”梅豔芳34歲。

一個擅長內斂青衣,一個常演風塵大班,年齡氣質都符合。

2002年劇版《半生緣》,26歲的林心如繼續了瓊瑤劇苦情戲路,27歲的蔣勤勤則一改形象,演出了笑裡藏刀的苦與毒。

楊亞洲版《半生緣》的選角,顯然以演技和氣質作為了主要考量標準。

可翻拍劇畢竟情況特殊,先期選角往往是最大熱點。

一旦不符合觀眾想象,立刻罵聲連天,口碑直接影響收視,此類“冤案”數不勝數。

張紀中:仿佛聽到有人在叫我

《半生緣》只是選角爭議,同在今年開拍的新《金粉世家》,則直接對原著情節動刀。

新版分兩部,上部名為《金粉世家之夢》,下部《金粉世家之飄》,加起來共80集,比2003年陳坤、董潔版長出一倍。

03版《金粉世家》裡的二人,已經是六王寧弈和富察皇后了

上部《金粉世家之夢》依然以原著金燕西、冷清秋的相愛分手為主軸,以“金粉各飄零情場永別”作結。

下部《金粉世家之飄》大改原著,名為改編,說是續集都不過分:

金燕西痛改前非,欲追回冷清秋,恰逢日本實施經濟侵略,導致金燕西卷入中日商戰,成為愛國商人,最終與冷清秋在淞滬戰火中重歸於好。

且不說這樣的情節,在一部1927年初連載,1932年結局的小說中,有多大存在可能性,也先不想在品質上會否狗尾續貂。

單是在立意上,距離張恨水取徑《紅樓夢》,書寫人生“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劇”的構想,就差太遠了。

備案一在網上露出,立刻引發了網友討伐。

熱愛名著翻拍的國產劇界,有時依然搞不清創作和闖禍的區別。

選角、演繹不同舊版,還能說是主創對獨到見解的堅持,和對經典的挑戰。

至於把原著搞得面目全非,只能說太不拿翻拍當翻拍了。

翻拍老劇:優勢不複,觀眾難尋

新《萬水千山總是情》的導演,是高希希與賴水清,“兩岸翻拍劇狂魔”終於會師了。

主演嚴屹寬,也是近年翻拍劇老熟人。

那麽問題來了,聽說過《萬水千山總是情》這部老劇的人,還有多少呢?

90後、00後觀眾不一定聽過曾經膾炙人口的主題曲,也未必知道當年的男主謝賢是謝霆鋒老爸。

相比名著的生命力,老劇IP的“保存期限”無疑短多了。

對觀眾主體換了好幾茬,審美習慣變化越來越快的國產劇市場而言,一部36年前,無原著基礎的老劇翻拍,跟原創新劇只能獲得同等待遇。

曾經翻拍老劇,尤其是翻拍港台劇的紅利,集中在本世紀前十年。

早年港台劇題材廣闊,橫跨中國歷代四方,但限於拍攝條件,往往難以呈現。

尤其是民國劇,由於年代更近,劇本可能更詳實,對於地理、文化條件的依賴,遠較背景久遠的武俠劇、架空的奇幻劇為強。

而《上海灘》裡的舊上海,《京華煙雲》的四九城,片廠影棚能複製的,十分有限。

當年《上海灘》內地播出時,曾被上海爺叔群嘲是“香港灘”

內地對民國題材港台劇翻拍初期,獨特的地理、文化優勢一直存在。

2005版《京華煙雲》、2007年《新上海灘》,都在北京、上海周邊影視城拍攝,取景上更符合原作故事背景。

內地演員對於地方生活、語言習慣的熟稔,也讓角色塑造更加真實可信。

05版《京華煙雲》劇照

但這種新鮮感,短時間內必然是一次性的。

當民國劇的場景還原,從“更新”成為標配,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4年,同為內地製作的《新京華煙雲》播出時,聲勢和口碑都遠不如2005版。

榨乾價值,是最後結局嗎?

民國劇是特定題材、劇情的避風港,也是翻拍劇最後的“希望”。

作為自帶流量的“亞類型”,從前翻拍劇的主流,多為古典名著、武俠經典及革命戰爭題材。

隨著政策收緊,“紅色經典”“四大名著”翻拍先後被叫停。

至於張紀中興起的武俠翻拍熱,隨著觀眾審美疲勞“罵累了”,加之仙俠文學以網絡為跳板,搶灘青少年市場後,也逐漸沉寂。

一來二去,似乎只剩民國劇,還具備翻拍可能性了:

既有特殊題材天然避風優勢,又能借經典IP吸取流量,何樂而不為。

然而近年來的民國劇翻拍,並未出現知名佳作,反而倒下一片。

1988年劇版《末代皇帝》劇照

關於溥儀一生的影視作品,電影有《末代皇帝》《火龍》,電視劇有陳道明版《末代皇帝》和《非常公民》,評價多數不錯。

而2014年的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創下了該題材口碑新低。

全片的配色差不多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華麗麗的低對比度糖果色,把清末民初的歷史氛圍,塗抹得差不多了。

讓趙文瑄蜀黍摘下眼鏡,說是康雍乾三朝宮鬥劇,好像也沒什麽不對。

民國劇由於歷史背景距離觀眾較近,被翻拍的民國題材IP又為觀眾所熟悉,觀眾對那個年代、那些經典早有基本認知和固定印象。

所以翻拍民國題材名著老劇,在藝術上的風險,絕不亞於翻拍任何一個類型。

一方面,形式上要符合歷史氛圍,盡量不違背觀眾對時代特色的基本認知。

另一方面,在內容上要尊重原著原劇,如果為迎合觀眾趣味,生硬植入原著不存在的意識,給浮浪子弟金燕西刷滿交易技能點,“強行抗日”,只能貽笑大方。

抗日大計別交給金燕西了,還是讓喬冠才上吧

而在商業上的風險,更為顯著:

一味翻拍老劇,要面臨老IP褪色,號召力失效的可能。

名著擁躉甚多,大賣的前景和質疑的罵聲,也因此成正比翻倍。

如果不顧及藝術風格與觀眾期待的平衡,一味草率盲目翻拍,民國翻拍劇也必將步入曾經熱門翻拍題材的後塵:

從情懷到審美,榨乾原作本身的最後價值,和觀眾最後一絲期待,再度鑽進無以為繼的死胡同。

到那時,翻拍者唯一能期盼的,可能就是今天熱播的劇集、熱賣的小說,已經熬成老IP了吧。

行業觀察|趨勢分析|精彩劇評

關注電視行業,分享精彩劇評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