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戰中,美國為何遲遲不參戰,羅斯福為了參戰付出了哪些努力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了閃電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1年12月,日本對美國珍珠港發起了突襲,美國在次日對法西斯集團宣戰,正式加入戰場之中。

根據一戰的情況來看。美國顯然是非常想通過戰爭發財並提升國際地位的。那麽,美國為什麽在二戰進行了兩年多以後,才加入戰場,在這之前美國又在忙些什麽呢?

一戰期間,美國政府對戰爭進行了巨大的投入。然而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卻並沒有得到滿意的收益。這樣的一個結果,讓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都非常的失望。

因此在一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一直都奉行著孤立政策。尤其在1935年,美國還頒布了一條將孤立政策推向極致的《中立法案》。

《中立法案》規定,在兩個或若乾個外國之間發生戰爭時或在戰爭過程中,凡美國或其屬地的任何地點把武器、彈藥及軍事裝備輸往交戰國港口,或輸往中立國以轉運至交戰國者,均屬違法。簡單來說,這條法案就是美國不能直接或間接向戰爭中的國家出口物資。

不過在1937年,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後。美國為了維系其在亞洲地區的利益,便破例沒有在中日戰爭中使用該條法案。中國政府因此從美國購入了大量的物資,而日本也購入了大量的石油。

1939年,納粹德國向波蘭發起進攻,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早在二戰之前,德國就已經先後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發起過進攻。所以這一次德國進攻波蘭,美英法等西方國家也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然而在滅掉波蘭後,德軍兵鋒一轉,突然開始向西歐發動進攻。在美國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號稱陸軍世界第一的法國已經宣布投降。此時歐洲除了西邊的英國和東邊的蘇聯外,其余國家大部分已經盡在德國的掌控之中。

這也就意味著,歐洲即將出現一個超級強國。而這個超級強國的出現,嚴重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

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看來,1940年是美國加入二戰的最佳時機。

首先,美國為了自身在歐洲的利益,必須打擊不斷壯大的德國。只有歐洲始終保持均勢,各大強國間互相製衡,美國才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時間與機會。

其次,在德國強勢橫掃歐洲之後,德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人民眼中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如果此時美國能對德國宣戰並將其擊敗,無疑是一次向全世界秀肌肉的最佳機會。

法西斯集團挑起戰爭,打破了世界人民渴望的和平。並且由於納粹軍隊執行了希特勒的種族主義,大量的猶太人遭到了屠殺,這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憤。

這就意味著,美國如果對德國發起進攻,就是完全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的正義的一方,是得到全世界共同支持的。一旦能夠出兵並取得勝利,這對提升美國的國際地位顯然是非常有幫助的。

不過,儘管想象很美好,但羅斯福卻不能直接在國會中提出這個主張。因為他十分清楚,孤立主義在美國的支持者是非常多的。一旦沒有處理好,他說不定還會被彈劾下台。

在苦思冥想之後,羅斯福最終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在中國戰場上,美國的《中立法案》被撕開了一個口子。這說明出口物資也並不是就完全行不通。那麽為了把這道口子徹底撕開,美國乾脆把出口物資的形式改成租借。這樣一來,相信孤立主義者也沒什麽話好說了。

於是在1941年3月11日,美國正式通過了《租借法案》。該法案規定:美國將會有償地向盟國提供糧食和武器裝備等物資。

與此同時,羅斯福還下令減緩了日本的戰爭資源出口。而這一招,其實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我們知道,日本是個資源貧瘠的島國,在失去了美國的石油出口後,是必須要尋找新的能源供給來維持戰爭的。

對於日本來說,想要得到資源,就只有北上蘇聯或者南下東南亞兩條路。

當時蘇聯並沒有參與任何戰爭,而日本則深陷於中國戰場的泥沼中。如果日本直接北上蘇聯,是很可能在兩線壓力中直接被打崩的。並且即使日本打下了蘇聯的遠東地區,也根本無法從貧瘠的土地中尋找到太多的資源。

但如果日本選擇南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東南亞不僅資源豐富,足夠日本的戰爭需要,還有助於日本構建大東亞共榮圈。但唯一麻煩的一點是,東南亞國家大都是世界強國的殖民地,日本攻擊東南亞,顯然會招惹到其背後的宗主國。

最終日本在慎重考慮後,選擇了對菲律賓等國出兵。而巧合的是,菲律賓的宗主國正是美國。

這樣看來,美國為了加入二戰,還真的是煞費苦心啊。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