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二十四節氣

在每個春夏秋冬來來往往

可真正了解它的人並不多

不如趁現在

跟隨小睡眠

靜下心,慢下來

聽一聽每個節氣最具代表性的聲音

雷聲 雨聲 蟬鳴 鳥叫……

處暑

關鍵詞:暑氣衰退 秋意漸濃

聲音: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文末附處暑節氣的聲音)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暑」譯為熱也,既已立秋,為何仍為「處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曾說道:「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有「終止」之意,表明暑氣漸退,秋意漸濃,氣象也變得涼爽起來,所以處暑是由熱轉涼的過渡性節氣,而小暑、大暑則表達的是夏季炎熱程度。

「天地始肅秋者,陰之始,故曰天地始肅。」則意味著處暑後,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即將進入天氣意義的秋天,因此我們仍需要注意氣候的變化,以免易感風寒。

大暑節氣宜與忌

古人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來劃分四季。一年四季七十二候,分別對應不同物候現象。

正如《禮記》月令在孟秋之月中描述的「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恰好對應的處暑的三候。

  • 一候鷹乃祭鳥 :鷹把捕到的獵物放在地方,如同陳列祭祀。
  • 二候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充滿了肅殺之氣。
  • 三候禾乃登。禾為五穀各類,秋氣肅殺後,莊稼才有收成。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秋燥尤為嚴重,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咳嗽的問題,因此更需要注意飲食和作息。

宜:防秋燥、吃鴨肉、勤護膚

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人們容易感覺乾燥,飲食起居均要適當調整。

平日應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粥,以補充水分。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以保持濕度。

鴨肉有清熱健脾、養胃生津之效,最適合處暑前後食用。

秋季日漸乾燥,沐浴後可抹上潤膚露,睡前塗上潤唇膏,以滋潤肌膚。

忌:過度進補、臍部受涼、容易犯困

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應順應時節的變化調節起居。

  • 氣象涼爽使人的食慾逐漸恢復,但此時腸胃還比較虛弱,不宜大補特補,易引起消化不良、腸胃不適。
  • 氣象漸涼,寒氣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各種病症,就寢時應注意腹部保暖。
  • 處暑後氣象變涼,易感疲乏,盡量爭取晚上11時前入睡,早睡早起。

互動專區:

夏末了,你還有什麼事情沒來得及做嗎?

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