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耳朵的疾病信號

文|李文婷(卓正醫療深圳耳鼻喉醫生 中山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

孩子耳聰目明是每一位媽媽的美好願望,然而孩子對於耳朵的不適往往不善表達,常常會造成病情的延誤。

耳朵可以簡單分為外耳、中耳、內耳。外耳道就是我們可以從外側窺及的部分,在外耳道的盡頭我們可以看到鼓膜。中耳腔則由完整的鼓膜和外耳隔開,而通過咽鼓管和鼻咽相通。耳朵常見的疾病有哪些呢?當孩子出現哪些癥狀時需要引起注意呢?

炎症性疾病的信號

最典型的表現為耳痛、耳流液。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明確表達出耳痛,嚴重的耳痛還會導致耳廓的牽拉痛,不喜歡別人觸碰;而小寶寶不會表達,往往會表現為撕扯自己的耳朵,同時伴有哭鬧、煩躁不安。耳流液的性質往往和發病原因有關,炎症性疾病的分泌物多為黏液性、膿性或黏液膿性,還可伴臭味。這些信號預示的疾病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炎、大皰性鼓膜炎等。

No.1急性中耳炎

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呼吸道的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導致咽鼓管黏膜充血、腫脹或者管口堵塞,咽鼓管功能障礙進一步導致急性中耳炎。約有 3% 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都可能會誘發急性中耳炎,尤其易發生於嬰幼兒。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哺乳的姿勢不當、仰臥時哺乳,容易導致乳汁淤積在鼻咽部,經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導致中耳炎。

表現通常為耳痛,小嬰兒可能有煩躁、撓耳等表現;部分孩子還可能出現稀薄的滲液。如果因細菌感染造成化膿性炎症,易導致鼓膜穿孔,出現耳道大量膿液。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以口服抗生素及對症治療為主,如耳道內分泌物過多,亦需清理。如果鼓膜已經穿孔,也可使用局部抗生素。但程度較輕的急性中耳炎往往在對症治療下可以自愈,因此我們也可密切觀察 48~72 小時,如果無效再考慮使用抗生素。


No.2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的耳痛往往更加劇烈,可以伴有明顯的耳廓牽拉痛和耳屏壓痛。伴有滲出時可見到分泌物,初期可表現為稀薄的分泌物,後期可變成膿性,常常和中耳炎混淆。外耳道炎也需抗生素治療,同時外耳道局部需及時清潔、保持乾燥,可選擇廣譜的抗生素滴耳液。


No.3大皰性鼓膜炎

大皰性鼓膜炎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出血性大皰,常繼發於感冒或者流感,以突發劇烈的耳痛為表現,如果皰液破裂可出現血性分泌物,破裂後往往疼痛會減輕。大皰性鼓膜炎通常可以自愈,因此主要對症治療,疼痛劇烈時給予止痛,外耳道保持乾燥、清潔,皰液破裂前可以使用消炎鎮痛的滴耳液,破裂後需及時清潔,可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預防感染。

聽力障礙的信號

耳朵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聽力。輕度的聽力下降,往往最容易被忽視。因此媽媽們需要特別關注孩子的聽力發育,重視聽力篩查的結果,如有問題,及時就醫。孩子自嬰幼兒時期起就可對聲音發生反應,可以感覺不同方位發出的聲音。孩子對周邊聲音不能作出相應反應,不能準確朝向聲音的來源,或者叫他不應答,注意力下降,以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的時候需要提高音量,這些都可能是聽力下降的表現。另外如果孩子出現言語發育遲緩或者吐字不清,也一定要排除聽力障礙的可能。造成聽力障礙的疾病可能是耵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


No.1耵聹栓塞

耵聹,也就是耳屎。正常情況下,大部分乾性耵聹可以隨著我們的頭部運動或者咀嚼、說話時關節活動向外脫落。少數人耵聹黏稠,不易脫落,也叫油性耵聹。如果耵聹過度堆積,凝聚成塊就會堵塞外耳道造成聽力下降。通常不建議家長自行取耵聹,因為外耳道彎曲,很容易引起孩子疼痛,同時操作不當還會導致外耳道損傷或將耵聹推入外耳道更深處,可以去醫院由醫生操作。

No.2分泌性中耳炎

90% 的學齡前兒童都曾患過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 6 個月到 4 歲之間。發病通常因為機械堵塞因素(如腺樣體肥大)或免疫紊亂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礙導致,也有可能是急性中耳炎之後遺留的炎症反應。分泌性中耳炎往往沒有明顯癥狀,部分孩子會表現為間歇性的耳痛、耳悶、聽力下降,嬰幼兒可有抓耳等表現。需密切觀察,通常可觀察等待,因為有 60% 左右的孩子可以自愈;同時治療腺樣體肥大等發病誘因。但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言語發育遲緩、顯著聽力減退或者學習能力下降,還需儘快手術乾預。

特別提示:

孩子有時會將各種玩具或者食物塞入外耳道,而家長無法發現。但一些植物性的異物,如花生、黃豆等,遇水會發漲、感染或者出現異味。異物長期停留外耳道也會導致感染、流膿,進而造成耳痛、耳流液,需儘快至醫院取出。


*本文系《時尚育兒》雜誌約稿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媽媽圈微報——《時尚育兒》雜誌旗下母嬰app,最懂你的育兒靈感探索平台,為孕、0~6歲孩子的媽媽們隨時隨地提供試用、搶購、資訊平台,讓新手媽媽的育兒生活有滋有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