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首大陳潛:當心鼻炎變成中耳炎

鼻炎是鼻腔粘膜的炎性疾病,急性鼻炎俗稱感冒,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鼻塞、流鼻涕等癥狀。

咽鼓管咽口位於鼻咽側壁,距下鼻甲後端約1至1.5厘米,在吞咽、打哈欠、打噴嚏等動作時開放,以保持中耳腔與外界壓力的平衡,有利於鼓膜的振動及聲音的傳導。因為鼻子和耳朵通過咽鼓管相通,鼻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變成中耳炎。

當下鼻甲腫脹或肥厚時壓迫咽鼓管影響咽鼓通氣和引流,中耳腔的空氣逐漸被粘膜吸收,而外界氣體不能及時進入鼓室,鼓室內形成負壓,引起中耳粘膜血管擴張、瘀血,使血管壁滲透性增加,鼓室內積液,出現聽力下降、耳鳴、悶塞感等癥狀,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另外,細菌經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腔的感染,可導致化膿性中耳炎的發作,表現為劇烈耳痛、耳鳴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可造成鼓膜穿孔、耳朵流膿。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時的治療,耳內的液體未完全吸收,會導致鼓室硬化、粘連性中耳炎、膽固醇性肉芽腫等繼發疾病,這些疾病的治療將比分泌性中耳炎複雜得多。小兒患者由於聽力減退,會影響其言語的發育和學習,影響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病。通常發生於8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也有發生,中耳炎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併發症。

然而,由於中耳炎前期癥狀不明顯,通常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導致一些中耳炎患者往往採取不正確的處理方法,如錯誤擤鼻等,結果進一步加劇中耳炎。因此一旦耳內出現悶脹感或堵塞感、耳朵嗡嗡或感覺聽力下降時,當心可能患有中耳炎,千萬不要做如下一些錯誤的處理:

1無視孩子的鼻塞

孩子由於貪玩、耐受性相對較好,不如大人那麼在意耳部的不適。等到小孩看電視要把音量調到很大、學習成績下降時,才發現患有中耳炎。因此,家長和教師都要加強對兒童聽力的觀察,及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現耳部癥狀,2~3天內癥狀未消除的,必須當即去耳鼻喉科就診,千萬不可拖延。

2誤將中耳炎的耵聹栓塞認為是耳屎

中耳炎初期,患者往往有耳鳴、耳悶塞感等癥狀,有些人自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的,不必看病。而有些人由於曾經有過耵聹(耳屎)栓塞病史,通常就誤認為中耳炎引起的耵聹栓塞也是耳屎,一拖再拖,遷延了中耳炎的病情。

3誤將滴鼻葯滴耳

常有患者未記住醫生的囑咐,配完葯後也不看說明書,認為耳朵有病應當滴耳,誤將收斂鼻腔、鼻咽部黏膜的滴鼻葯滴耳,非但未起到治療作用,還延誤了中耳炎的治療時機,導致中耳炎惡化。

●4鼻塞流涕時,錯誤擤鼻

鼻塞流涕時,有些病人常常捏住雙側鼻孔用力擤鼻,易將鼻涕推入咽鼓管,加重中耳炎病情。正確的擤鼻方法是:用一指堵住一側鼻孔,用適度的力氣擤鼻,擤完一側後再擤另一側。如果鼻塞較重,可先滴1%呋喃西林麻黃素液,待黏膜收斂後再擤鼻。

由於耳鼻喉的位置關係,鼻炎很容易造成感染咽喉和耳朵,分泌性中耳炎治療效果取決於治療的時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鼻部、咽部炎症,同時進行咽鼓管吹張、鼓膜穿刺抽液等治療。

陳潛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醫院執業醫師

醫生簡介:從事耳鼻喉頭頸外科二十多年余,尤其擅長各種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腔鼻竇腫瘤、腺樣體肥大、咽喉炎、扁桃體炎、鼻乾症、喉癌及耳鼻喉疑難雜症的診斷及治療。有豐富的經驗,深受患者好評。

擅長領域: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腔鼻竇腫瘤、腺樣體肥大、咽喉炎、扁桃體炎、鼻乾症、喉癌及耳鼻喉疑難雜症的診斷及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