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到過年佛事多,燒紙錢、燒房子,你為啥不燒個空姐?

文/二休師父

01

再過幾天,冬至就要來啦。

在國內,很多地區都有冬至掃墓、祭祖的習俗,祭祖掃墓,難免就要燒點紙錢啥的。

最近微信收到一條消息,也比較有代表性,今兒就嘮嘮這個事兒。

這個回復比較簡短,其實要深扒,裡邊的學問簡直深了個哉的。

關於佛教提不提倡燒紙錢(冥幣)、燒冥具(紙扎的房子、汽車、飛機之類),就佛法的勝義諦來說,答案相當明確:不提倡。

辣麽問題來了:

1、為什麽佛教不提倡?

2、既然不提倡,那為什麽很多寺院法會之後,會燒這些?

3、這個燒紙錢的習俗是怎麽來的?

4、燒這玩意兒,到底能不能利益亡人?

5、佛教徒該如何如理如法的祭祀先祖?

02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麽佛教不提倡?

答案很簡單,這與佛法的義理不合。

佛教重視的是因果,萬類眾生,隨業轉生,燒那玩意兒,給誰用呢?

如果亡者往生極樂世界,那兒實在用不著,所有的一切,由老大阿彌陀佛罩著你。

況且那裡超級富裕,《無量壽經》雲:

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更重要的是,那裡“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什麽有什麽,要紙錢幹嘛?擦屁股?

如果掉進三惡道,地獄道是受苦的,裡邊就是拿了錢也沒處花,畜生道用不著,對於一頭牛來說,你給它10萬,不如給它一把草來得實在。

就只剩下餓鬼道了。

餓鬼道能用著嗎?

餓鬼道缺吃少穿,是受罪的地方,佛系救度餓鬼的方式,一般情況都是按照一定的儀軌:施食、放焰口,盂蘭盆節供僧,念經。

可從沒哪本經典開示說,救度餓鬼要燒紙錢的。

所以,《龍舒增廣淨土文》說:

予遍覽藏經,即無陰府寄庫之說。奉勸世人,以寄庫所費,請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則必得往生。若不為此,而為陰府寄庫,則是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矣!

寄庫,燒紙錢的一種,意思差不多。最後一句尤其有力度:為陰府寄庫,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燒紙錢,就等於發了誓的、一門心思要往陰府去,死了肯定到那兒去。

這也就是說,這個習俗與佛法義理不合,佛教也不提倡。

既然不提倡,為什麽很多寺院法會過後,還要燒這些呢?

這就是第2個問題:因為這是民俗融入佛教的結果。

03

之所以很多寺院存在這個現象,對於佛教來說,這只是一種方便善巧。

這種融合,相當接地氣兒,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落地生根。

所以自古以來,祖師一看,咦?我類個乖乖,老百姓燒個紙,也並無大礙。所以也沒有明確主張廢除,結果就成為佛教中國化的一個特色。

《說文解字》說:鬼,人所歸為鬼。

中國古人一直認為,人死為鬼,中國古人觀念裡的“鬼”,跟佛教六道輪回裡的“餓鬼”,其實不是同一物種。

就是因為不是一回事,所以古人認為中國的“鬼”,當然跟中國的“人”一樣,儒家說,“事死者,如事生”,活著什麽樣,死了也要什麽樣,活著需要花錢,死了當然也需要花錢。

這就是燒紙錢的習俗,之所以產生的觀念基礎。

但是這種觀念,只是一種“想當然”,很經不起推敲。

古人也產生過懷疑,所以古人有詩說:

東漢始有紙,紙乃蔡侯作,

何以無紙時,不聞鬼窮餓。

蔡倫沒發明紙的時候,怎麽沒聽說過鬼會受窮、受餓的?怎麽沒聽說過拿紙當錢燒過去的?沒發明紙的時代,那些鬼怎麽辦?

古人一推敲,這不合理,那為什麽還要燒紙呢?

原來,這是一場成功的促銷——這就是第3個問題:燒紙的習俗是怎麽來的?

04

怎麽來的呢?

有這樣一個傳說,版本有好幾個,都大同小異。其中一個這樣說:

話說,蔡倫發明造紙術後,他的哥哥嫂子一看有利可圖,也想辦法造點兒紙致富。

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差,賣不出去。

他嫂子一急,行銷的潛質被激發了出來,嫂子就告訴哥哥,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結果有一天,哥哥大哭,驚動了鄰居,過來探問究竟。

過來一看,他哥一邊燒紙一邊大哭,他哥說,嫂子暴病身亡。

就在這時,棺材裡有了動靜,嫂子在裡喊話:尼瑪!放我出來!

鄰居們大為驚訝,問你這娘們兒怎麽活過來了?

這娘們兒背了一首提前寫好的詩:

陽間錢路通四海,

紙在陰間是錢財,

不是丈夫把錢燒,

誰肯放我回家來!

鄰居們一聽,明白了,原來你家的紙在陰間是錢財,好,買了給祖宗燒去。

生意大火,遂富。

05

誰也沒想到,這麽個致富的創意,影響了中國民俗近2000年。

再往後發展,就不僅僅是燒紙錢了,啥都燒,凡是活人有的、能想到的,通通都燒,如今天燒房子,燒飛機,電腦、電話、電冰箱、手機……

剛才說了,這種觀念,只是一種“想當然”,它經不起推敲。

比如燒飛機,怎不燒個空姐呢?怎不燒個飛機場呢?怎不燒個駕駛員呢?

燒寶馬,怎不燒個高速公路呢?怎不燒個駕訓班呢?怎不直接燒個加油站呢?

至於燒手機電腦,閻王那裡誰來發電?誰來提供WiFi?用不用微信?跟誰聊天?誰來為陰間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燒紙錢,怎麽花?怎麽用?買吃的嗎?吃什麽?

我請您吃:蒸羊羔兒、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子雞、燒子鵝、爐豬、爐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

那是不是還得燒個郭德綱?燒個德雲社?是不是還得燒個廚師?

所以這根本都經不起推敲,完全就是糊弄鬼——

這也告訴我們,一切經不起推敲的理論,永遠不可能發展壯大,更不能發展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所以燒紙,也只在中國流行。

06

既然經不起推敲,為什麽老百姓還喜歡燒紙呢?它還能不能利益亡人呢?

因為在中國,有一種崇拜,叫祖先崇拜。而祭祀祖先需要儀式感,需要用儀式感來寄托哀思。

在所有的祭祀儀式裡,沒有比燒紙送錢這種儀式更“實用”、更簡單易操作的了。

其實還有一個深度原因是:

生前奉養花銷太大,

普通百姓經濟能力難以承擔,

縱有心也無力,

而死後燒幾個紙房子、紙汽車,

花費小,收益大。

既彌補了父母生時不能優越奉養的愧疚感,又顯出了自己的“孝心”,

且又有排場又好看,實在很有面子——如果是不孝子,也正好趁此機會洗白。

所以它理所當然的,成了中國老百姓祭祀(如發送 )祖先時的首選方案。

至於到底能不能利益亡人,從佛教的角度來看,答案是:肯定不能。

所以到了近、現、當代,漸漸就有高僧大德主張廢除,太虛大師說:

故此種風俗,實與佛法不合,信佛法者,宜速廢除。

宣化上人說:

鬼真的需要錢嗎?他拿錢來做什麽?買吃的?穿的?住高樓大廈?

鬼若需要錢,中國鬼尚有人替他燒紙錢,西方人卻無此風俗,難道西方人都變成窮鬼 ?

此分明是一些好利之徒,掌握一般人迷信無知的心理,才弄出燒紙錢,燒紙飛機,紙摩天樓的習俗,其實此不但不合邏輯,亦不是佛教本有的一部份。

慧律法師說:

往生系依阿彌陀佛本願,念佛見佛,若視焚化冥幣多寡,決定是否往生,往生豈非富者之專利?

今人做法,多重表相,大違佛教本旨,須知此舉,僅徒費金錢,與亡者毫無實意,何若如法念佛、做功德較具意義。

對於這事兒,印光大師跟以上三位大師觀念有點兒不同。

印光大師說:

佛弟子祭祖先,固當以誦經、持咒、念佛為主。

焚化箔錠,亦不宜廢,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資之以用耳。

大師說“不宜廢、令未往生者資之以用耳”,其實這只是一種方便善巧的說法。

因為印光大師所處的那個歷史背景,這習俗已延續1800多年,民眾愚昧者多,猛然提倡廢除,恐民眾難以接受。

大師性格溫婉,以悲心為本,為順應民俗,起方便之說,所以沒有主張立刻廢除。

當然,太虛大師也屬於那個時代,但太虛大師性格比較激進,是佛教裡的“鷹派”,所以說“宜速廢除”。

兩個同時代的大師,觀點相背,但悲心相同,一個是以佛教的純粹性為出發點,一個是以圓融佛法與世間法為出發點——兩位大師都是對的。

四位大師中,有三位主張廢除,3:1。

時代到了今天,祭祀緬懷,講究環保,講究文明祭祖,民眾大多受過教育,也不再那麽愚昧——看來廢除的因緣已經成熟了。

那麽,作為正信、正行的佛弟子,如果能自覺廢除陋習,按照正規的佛系方式祭祀祖先,那簡直棒棒噠!

07

什麽樣的方式,算是正規的佛系方式?

這也就是最後一個問題:佛教徒該如何如理如法的祭祖?

如果在冬至的時候,能親自到寺院去,參與誦經,參加法會,這當然最殊勝。

如果不能親自去,也可選擇在寺院供奉牌位,不想供奉牌位,也可以自己在家誦經,為作功德,緬懷先祖。

台灣成觀法師,開示過在家人簡單易行、如理如法的祭祖儀軌:

1、前一天齋戒清淨,不飲酒食肉,不行淫。

沐浴清淨、著新淨衣;已皈依者可著海青,不用披縵衣。

在佛像前,及/或祖先牌位前,備辦二花四果,及二菜一飯(或四菜一飯、六菜一飯,依你供桌的大小而定),各用小碟(盤)裝即可。

2、燃燈(燭)、上香、禮佛三拜。

3、誦經 (在佛前長跪念)。

《金剛經》一部。

《阿彌陀經》一部。

《心經》一部。

4、唱誦聖號。

「南無阿彌陀佛」108遍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108遍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108遍

5、禮佛48拜 口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6、回向:

願以此功德回向令我×氏歷代祖先(或我父××、我母××、祖父××、祖母××-----)速得業障消除,乘佛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淨土,見佛聞法,速成菩提。

願生西方世界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華開見佛悟吾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7、禮佛三拜,圓滿、收供、出堂 。

8

最後,回答一個潛在性的、留言裡可能會問到的問題:

如果從環保的角度考慮,燒紙錢、燒冥具,是汙染環境,那麽燒香、燒牌位是不是也要廢除?

沒錯,燒香、燒牌位同樣不環保,那到底怎麽處理呢?

答案是:

這個只能慢慢來,先把不屬於佛教的、汙染更嚴重的陋習廢除,至於燒香,建議以後到寺院去,隻燒三根文明香,高香就不用燒了。

燒牌位,目前條件下還無法廢除,如果以後能發明一種電子版的牌位,那就兩全其美了。

能不能完全廢除,連燒香也不用?

不可以。

文明上香,還是保留的好,就像放煙花爆竹,逢年過節,不弄個儀式,總覺得沒有那個味兒。

總之,原則就是:既要保留必要的儀軌,又要文明、環保地,把汙染降到最低。

生活需要儀式感,佛教需要儀式感,人生也需要儀式感,盡可能文明、環保的保留一些適宜的儀式,也是對生命、生活、文化傳承的一種莊嚴和鄭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