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元節,你猜猜我是什麽鬼?

中元節

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中元節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乾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麽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哪些事情,這裡面的講究可真不少……

小編今摘新書《匆匆時事如許》書中《中元節》一文與大家一同分享。

中元節

田東江

昨天是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鬼節,民俗有祭祀亡故親人的活動。早幾年在廣州,這個時候晚間常見路邊有人燒紙,一堆堆的火光,現在極少了,也還是有。視野所及,不少傳統文化在廣東都保留得相對比較完整,比如我就是來這裡才第一次見識宗祠。在我成長的京郊順義縣南莊頭村,也是聚族而居的,當年我們第二生產隊基本上都是董姓,一隊則基本上是賈姓,三隊基本上是趙姓。這種“劃分”未必是延續傳統,而是各家住房基址“所在”的因素使然。但我從來沒見過董姓、賈姓或趙姓的宗祠,走過好多村子,也沒見過別姓的。

像語言一樣,廣東客觀上保留了大量傳統文化的因子。中元節是為其一。

中元為漢族傳統“三元”節日中的一元。上元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眾所周知;下元是十月十五,鮮為人知。中元介乎其間,半生不熟,似為邏輯使然。三元節日源出於道教,用清朝學者趙翼的說法,“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後來,道教以三官配三元,就是讓他們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分別出生於這三天。在他們的說法裡,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後漢書·劉焉傳》注引《典略》雲,東漢末年張角借“五鬥米道”長官的黃巾起義,以治病為名聚集隊伍,打的就是“三官”的旗號。方法倒是很簡單:“道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病或自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雲不信道。”喝符水而已,好了是我的事,沒好是你的事,你還得“出米五鬥”,完全是無本生意。符上寫什麽呢?“書病人姓字,說服罪之意”。就像如今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樣,他們要將禱文“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沈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不過,當時的有識之士就認識到了,此法“實無益於療病,但為淫妄,小人昏愚,競共事之”。

在三元之際,唐玄宗時還有天下各地需斷屠三日的禁令。那是開元二十二年(734)十月,玄宗敕曰:“道家三元,誠有科戒。今月十四十五日是下元齋日,都內人應有屠殺,令河南尹李適之勾當總與贖取,並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等。自今以後,兩都及天下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禁斷。”斷屠的目的,旨在通過禁止殺生來祈求消災賜福。

具體到中元節,從前道觀在作齋醮之外,僧寺則要作盂蘭盆會,所以此節道佛色彩並重。李商隱《中元作》有“絳節飄颻空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句,陳元靚《歲時廣記》轉引《道經》雲:“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宮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餓鬼囚徒一時俱集,以其日作元。都大齋獻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異物、幡幢、寶蓋、精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老子經》,十方大聖高詠靈篇,囚徒餓鬼一切飽滿,免於眾苦,悉還人中。若非如斯,難可拔贖。”諸如此類,就是濃厚的道教色彩。

《東京夢華錄》對宋朝中元節的記載,則關聯佛教。“(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並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熱鬧之外,書籍類如《尊勝目連經》熱賣,用具類如“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的“盂蘭盆”熱賣,雜劇類如《目連經救母》熱演,“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增倍”。中元這一天,“供養祖先素食,才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餕豏、沙豏之類。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之道場”。

如果從中元節中挑選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恐怕非放河燈莫屬,想來大家對這種情形都不陌生。關於宋朝的小說《水滸傳》裡,兩次講到了中元節,其中一次是第五十一回,梁山那夥號稱好漢的人為了讓朱仝上山而殘忍地殺害年僅四歲的小衙內,當天正是朱仝帶著小衙內來“地藏寺裡去看點放河燈”,因為“七月十五盂闌盆大齊之日,年例各處點放河燈,修設好事”。梁山的那個所謂智多星吳用,想出了以殺害小衙內來斷絕朱仝後路的殘忍計策。《水滸傳》中另一次講到中元節是第四十回,蔡九知府準備將宋江、戴宗“來日押赴市曹,斬首施行”之際,平日裡“與戴宗頗好”的黃孔目救不了他,只好能拖一下就拖一下。他說:“明日是個國家忌日,後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皆不可行刑。大後日亦是國家景命。直至五日後,方可施行。”結果,就是拖了這幾天,給晁蓋他們爭取了時間,上演了“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的一幕。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雲,宋太宗時,“三元不禁夜,上元禦乾元門,中元、下元禦東華門,後罷中元、下元二節,而初元遊觀之盛,冠於前代”。現在,上元保留得最為徹底,中元還在,下元有名無實或曰名存實亡了,其中祭祀亡靈的功能前移,合並給了中元。以今日對鬼神的認識,中元節漸漸退出歷史舞台無疑也將成為必然。

2016年8月18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