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尿結石「死穴」就是它:濕熱一除,痛澀全無

(本文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現代中醫治療學》、《醫宗必讀》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和您說上一病,這就是泌尿系統結石。

關於尿結石,本訂閱號和您聊過多篇文說。前兩天,還刊發了《 一味葯「衝散」尿結石!知道這招的人不多 》這篇文說,令不少讀者大受啟發。

今天這篇,我們要和您探討一個問題。這便是,泌尿繫結石這個病,尤其是比較常見的尿道結石、膀胱結石等,最普遍的「死穴」,在哪裡。

在哪裡呢?你我不懂化驗,不懂解剖,於是我們把目光投向祖國傳統醫學的典籍。那裡面,有我們先輩的真知灼見。

首先,我們來看《醫宗必讀》如何說的。它說:「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熱而成,正如湯瓶久在火中,底結白磏也」。

你看,古人說得多明白。他們把我們的膀胱、輸尿管比喻成「湯瓶」,又把結石比喻成「底結白磏」。「白磏」為什麼出現?因為「湯瓶在火中」。也就是說,我們的膀胱、輸尿管處在一片熱邪之中,才引發了結石。

看官,這就牽出了祖國傳統醫學對尿結石一病的一貫認知——其病因,多為下焦濕熱。濕熱之邪蘊藉日久,煎熬尿液成石。與此類似的認知,還有張景嶽在《景嶽全書》裡面的話:「大抵此證多由心腎不交,積蘊熱毒,或酒後房勞,服食燥熱,七情鬱結所致」。這裡面,也提到了一個「熱」。

可見,咱們的祖宗是多麼聰明。他們知道,天人合一。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道理,一定會等同地體現在人體裡。於是,他們就用對自然界的認知,來體會、揣摩對人體疾病的認知。這是一種在科學不發達的背景下,以天人合一、整體思維為基礎的認知方式。他們多了不起!

那麼,這樣的認知對嗎?

答案是對的。因為秉承這樣的思路,祖國傳統醫學每每獲得良效。

今天在這裡,本訂閱號給您聊一張當代名家的驗方。這張驗方,就秉承上述思路。它出自名家之手,給我們很大啟迪。組方如下——


海金沙60克,金錢草60克,雞內金12克,石葦12克,冬葵子9克,滑石15克(包),車前子12克(包)。臨證多有加減。

是名方多有出處。此方的擬製者,乃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中醫臨床家印會河教授。印師之生平,我們在這裡不再贅述了。我們隻說上方的精義。

看官,上面是一派清熱、利濕、化石之品!

那海金沙,性味甘、鹹,寒,歸膀胱、小腸經,善於清利濕熱,通淋止痛。乃是現代中醫治療結石病的要葯。那金錢草,性味甘、鹹,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善於清利濕熱,通淋。此葯也是治療尿結石的常用藥。那雞內金,性味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善於健胃消食,澀精止遺。張錫純說它「不但能消脾胃之積,無論臟腑何處有積,雞內金皆能消之」,因此是消積化瘀之品。那石葦,「主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還有那冬葵子,性味甘,寒,入大小腸、膀胱經。《本經》說它「主五臟六府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那滑石,性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可以利尿通淋。還有車前子,性味甘,微寒,歸肝、腎、肺、小腸經,它可以清熱利尿,滲濕通淋。這樣的一番配伍,清熱利尿、化石通淋的力道是不小的。下焦濕熱得解,膀胱、輸尿管結石就有了化解的希望。

適合這樣調治的人,往往有鮮明特點。這就是尿急、尿澀、尿痛,舌紅苔薄而黃膩,脈象滑而微數。這樣的人,多屬濕熱蘊結、下焦氣機受阻。用上面的清熱利濕之法,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當然,我們撰寫文說,不是為了鼓勵您自己配藥吃。

我們的目的,是帶您領會祖國傳統醫學對此類疾病的治療心法,以及臨床家的實踐經驗。看官如果要借鑒應用,務必請中醫師辯證指導,隨症加減,以求萬全。

好了。文說到這裡告一段路。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本訂閱號微信公眾平台jnym2016開放,歡迎您參與討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