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癲癇是精神病麽?聽聽專家怎麼說

世界醫療網(江蘇) 孫連洲 田波報導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繁忙的生活有時讓人們忽視了自身的健康,而癲癇就是其中的一種。由於部分癲癇患者發作時的短暫性精神障礙與精神病有相似之處,因此,仍有很多人認為癲癇是精神病的一種。而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科專家史向松的介紹。

癲癇的英文「epilepsy」源於古希臘文,是「被魔鬼抓住」的意思。當時的人們認為癲癇很神秘,把癲癇稱為「神聖病」,治療上也多救助於宗教和巫師。由於診斷和治療技術落後,患者的病症反覆發作,久治不愈,更加驗證了癲癇似乎是「不治之症」。這種錯誤的認識,給癲癇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痛苦。當今社會,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癲癇不再是不治之症。對於有的人將癲癇當成精神病來看待也是錯誤的,事實上,這兩種疾病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

首先,雖然有些癲癇病人患有精神病,但只有為數極少的易感體質的人才會誘發精神病,這種病稱為癲癇性精神病。其次,癲癇性精神病的精神障礙多呈發作性,且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短(多為數秒鐘、數分鐘),發作前後或發作時可出現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或失神發作,每次發作時精神癥狀類似,腦電圖檢查可發現癇性放電,經抗癲癇治療有效。而精神病的發作不呈陣發性,發作持續時間長,發作時無全身性肌痙攣,發作癥狀呈多樣化,抗癲癇治療無效。

確切地說,癲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屬於神經系統的疾病,由多種腦部病變所引起的表現各異的症候群,是一種可治性疾病。而在臨床上一旦被確診為癲癇時,患者以及家屬往往不知所措,充滿焦慮、自責、恐慌,「孩子為什麼會得病」「為什麼是我的家人患病」「我們家也沒有遺傳呀」,各種問題困擾著他們。一般來說,癲癇的發生是內在遺傳因素和外界環境因素在個體內相互作用的結果,每個癲癇患者的病因學均包括這兩種因素,只不過各自所佔的比例不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對癲癇的進一步認識,國際抗癲癇聯盟(ILAE)分類工作組將癲癇分為6大類:遺傳性、結構性、代謝性、免疫性、感染性及原因不明性。其中遺傳性因素引起癲癇的疾病如:脆性X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Angelman綜合征、Dravet綜合征等;結構性因素引起的癲癇疾病:結節性硬化、Sturge-Weber綜合征、神經纖維瘤病、灰質異位、腦裂畸形等;代謝性因素引起的癲癇:有機酸尿症、吡多醇依賴症、生物素代謝異常、葡萄糖轉運蛋白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代謝異常等;免疫性因素引起的癲癇:如多發性硬化、抗NMDAR腦炎、抗Hu抗體相關腦炎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癲癇:病毒性腦炎、化膿性腦炎等;還有一些目前醫療技術尚無法找到病因的癲癇,歸為原因不明性病因。目前能夠治療癲癇的常見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心理輔助治療。患者可以在專家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簡而言之,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疾病,平常看似與正常人是毫無區別的。只是在發作的情況下才會被發現。通常發作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發作結束後,大部分患者立刻恢復如常。而精神疾病是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而導致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發病原因仍不明確。

兩者相比就可以看出,癲癇患者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就不會有太嚴重的問題出現,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去學習、工作等;而精神病有很長的持續性,病程是避免漫長的,從平時的表現中就能夠發現患者與正常人不同之處。病情會對患者的正常學習、工作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癲癇是不屬於精神病的,所以癲癇患者和家屬不必產生恐懼心理,而要正確地對待病情,儘早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就診,早診斷、早治療。患者及家屬還應該多了解一下癲癇方面的防治知識,在出現類似癥狀的時候要及時做好分辨,有助於醫師的診斷。同時,癲癇的防治也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我國的人群癲癇患病率為7‰,全國癲癇患者接近900萬。如此龐大的群體需要癲癇專病醫師,患者家屬以及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專家在此呼籲,大家要正確認識癲癇,不要戴有色眼鏡去看癲癇患者,正確看待他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減輕癲癇給他們帶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傷害。

專家簡介

史向松

神經內科七病區副主任,神經電生理實驗室主任。擅長癲癇,帕金森病,腦血管病等神經科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治。2010年在北京協和醫院癲癇中心進修學習,並已通過國家腦電圖資格水準資格考試(中級)。已在中華神經科雜誌、中華精神科雜誌發表論文數篇。

門診時間:星期四全天

值班編輯:七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