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明是黑發,古人為何稱作“青絲”?

青,本意是藍色或指代草木的顏色

和黑色有什麽關係呢?

據傳《尚書》中說:“厥土青黎。”

“青”這個字被引申出了黑色的含義

後來人們就用“青絲”來代稱黑發

青絲

諧音“情思”

是古代男女間最撩動人心

也是最鄭重其事的定情物

古人好雅,而青絲便是頭髮的雅稱。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百善孝為先,《孝經》中的這句古訓教導我們行孝要從愛護自己的身體、毛髮與肌膚開始,可見頭髮對古人而言是何等重要了。

雖說頭髮不能輕易毀傷,但總有不得不剪的例外。

商湯割發求雨,越王剪發明志,如果說古代男人將頭髮視若生命,割發是為了家國天下的話,那麽古代女子們剪下的一縷青絲,無遺代表了滿腔愛意與一片真心。

一贈青絲定衷情

在交通不便,音訊難傳的古代,沒有GPS定位,也不能視訊通話,也許僅僅一次分別就會成為永別。

所以,每當有書生上京趕考,或是將士出征衛國,他們的心上人就會剪下自己的一縷青絲贈與情郎,望他睹物思情,也望他相念不忘,衣錦還鄉時娶她過門。

《西廂記》中,張生即將上京赴考,長亭送別時崔鶯鶯就剪下了一縷青絲相贈,其意就是願以終生相許,永不離分。

二梳青絲待出嫁

古代女子訂婚後會用絲纓束發,用來告訴其他兒郎,她已經有了談婚論嫁的對象,莫要覬覦了。

到出嫁當天,則要由城中公認家庭美滿的有福婦人來為新嫁娘梳頭。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兒孫滿地……”

整整梳到第10下,方才禮成,寓意長長久久,白頭偕老。

三結青絲成夫妻

如今,我們仍然將初次成婚的夫妻稱為“結發夫妻”。

“結發”之俗,自古有之。入洞房後,新婚夫婦需按男左女右之分各自剪下一縷青絲,綰結在一起,以表夫妻同心,日久情長。

唐代晁采春所作的《子夜歌》記錄下了這一儀式:“儂既剪雲鬢,郎亦分絲發,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

漢朝蘇武出使匈奴前,也曾作詩一首與妻子道別:“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複來歸,死後長相思。”

綿綿情意寄於這一縷青絲,只因它是由人精血而生,絲絲縷縷最是纏綿不過,如愛戀的情絲般將相愛的兩人網羅其中,訴說著生生世世的諾言。

設計師林偉星以“青絲定情”的典故出發,

結合佘族非遺古法編銀工藝,

設計了銀絲交纏、寓意情深的半縷銀飾。

*圖源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