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的青絲雲鬢如何養成?把頭髮的潔淨視為“頭等大事”

愛美之心,從古到今都未改變。哪個女孩子不希望擁有濃密烏黑的長髮?中醫還認為,頭髮是血之餘、腎之華,一頭秀發不僅能為美貌加分,更是健康的象徵。古代女子雲鬢花顏,青絲如瀑,她們的頭髮又是如何打理的?

其實古人護發和今天很相似,也是要經常清潔頭髮,但說到差異,或許就在一個“講究”上。關於身體的清洗,現在人可能都用“洗”來統稱了,古人則不然,洗頭髮有專屬的詞匯。在古代,洗頭髮叫“沐”,洗腳叫“洗”,洗手叫“盥”,洗身體叫“浴”,叫錯了可是要鬧笑話的。

光一個洗的動作,就有這麽多說法了。不僅如此,秦漢時的君子們,都有“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的習慣,到了漢代,官員們還有五日一休的“休沐”假,可見先人對儀容的重視程度,把頭髮的潔淨視為“頭等大事”。

儒學經典《禮記》,記述了君子沐發的過程:“沐稷而靧粱,櫛用椫櫛,發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第一步是洗發,用淘稷的水洗頭髮,用淘粱的水洗臉;第二步進行梳理,椫木梳子梳濕發,象骨梳子梳乾發。男士們洗個頭,已經要用到這麽多物件了,那麽愛惜容貌的古代女子,一定有更多奇妙的方法了。

我們先來看一段小故事。《紅樓夢》第58回寫道,曾經唱戲的年輕女孩芳官在寶玉處當差,因為她的乾娘偏心,總把親女兒洗頭剩下的水、用剩下的東西給她洗頭,引發一場爭執。寶玉和一院子的丫鬟都坐不住了,吵的吵,勸的勸。

一向息事寧人的襲人拿來了一瓶花露油,還有雞蛋、香皂、頭繩之類的東西,交給芳官讓她自己另打水洗。然後,晴雯幫芳官洗淨頭髮,用手巾擰乾,再用頭繩給她鬆鬆挽了一個“慵妝髻”。

古時候,比較流行的洗發用品有花露油、雞蛋、香皂等,香皂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洗發水,用來清潔頭髮,那麽古人的花露油和雞蛋是做什麽用的?

花露油

《紅樓夢》有兩句著名的酒令,一是蔣玉菡的“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還有湘雲的“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這桂花油便是花露油的一種,洗發後用它塗抹,既能滋養發絲,又能讓頭髮增添天然的芳香。因為女子大多要盤發髻,所以發油能夠讓頭髮更柔順服貼,便於作出繁複精致的髮型。

早在《詩經》裡就有“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詩句,“膏沐”就是用油脂潤發。原來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就使用頭油了。早期的頭油取自動物脂肪,漢代時加入西域傳來的芝麻油。到了宋代,聰明的古人開始提取各種花露,加入頭油中,名氣最大的要屬“香發木樨油”。桂花又名木樨,這款名字雅致的發油也就是桂花油了。《本草綱目》就記載:“(木樨)同麻油蒸熟,潤發,及作面脂。”

南宋《事林廣記》記錄了製作桂花油的詳細方法:清晨采摘半開的桂花,剪擇乾淨;按照一鬥鮮花配一斤清麻油的比例混合,倒入瓷罐,用油紙密封;把瓷罐放在鐵鍋內蒸一頓飯的工夫;下火後存放在乾燥處靜置十天;最後取出桂花,用手攥出香油,便是清香四溢的桂噱頭油了。如果再把蜂蠟勾兌進花油,一款天然的潤膚面脂就出爐了。

雞蛋白

雞蛋也能用來洗頭髮?其實,古人真正需要的是蛋清。桂花油也許會讓人囊中羞澀,但是隨處可見的雞蛋就成為普通女孩心儀的洗發用品了。清代《奩史》中,就有多處女子用蛋清洗頭的記錄。當女子的頭髮油膩有汙垢時,她們打濕頭髮後,用蛋清塗抹,片刻後洗去,頭髮就變得清爽乾淨了。而且長時間使用蛋清,能夠讓發絲光潔黝黑,真的是最天然的護發佳品。

小說僅僅展示一部分洗發用品,在古代女子的生活中,能用來洗發、護發的天然材料還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皂角,從外形看很像四季豆,是一種清潔力很強的植物。如果把它剝開,內層滑膩柔軟的汁液可用來洗衣服;如果整個浸水碾碎,過濾後的液體就是古代的洗發水了。

古人崇尚天然,在大自然中,許多樹木都具有洗發、護發的功效。比如芝麻,前面提到芝麻油可以製作頭油,它的葉子做成洗發液,還能用來去虱。有《家塾事親》為證:“脂麻葉,湯浸涎出,婦人用梳頭沐發去虱。”此外,人們還會用到木槿葉、側柏葉、桃枝、桑樹皮等。

從芳香的桂花油,再到天然植物,都需要或多或少的製作工序,生活中有沒有現成的物品可以直接使用呢?當然,那就是最容易被隨意倒掉的淘米水了。淘米水富含維生素,用來洗頭能夠滋養頭皮,保持發絲清爽,還有預防白發的功效。

做好清潔工作還不夠,古代女子在平日也很注重三千青絲的打理,也就是每天都要梳頭了。《紅樓夢》裡就有兩處女孩子們梳頭的細節。一處在20回,賈寶玉聽說丫鬟麝月頭癢,就讓她卸下簪釵、散開頭髮。他拿來篦子,替麝月仔細梳理。還有一處是42回,黛玉和眾人笑鬧,兩鬢略松了些,她趕忙打開李紈妝奩,拿出抿子整理鬢發。

古代女子梳頭,用到的工具可比現在複雜多了。古時候的梳子分為兩種,寬齒為梳,細齒為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篦子”是一種竹製用具,中有橫梁兒,常作畫裝飾,兩側各有一排細密的竹齒,用篦子梳頭,可以刮掉頭皮屑和虱子。而“抿子”是一種小刷子,在做髮型時,搭配頭油梳發,可以起到固定發髻的效果。

從篦子的使用來看,古代女子梳頭可不僅僅為了美觀,也是出於養生保健的需要。古代典籍就有許多關於梳頭養生的記錄。《黃帝內經》中說:“一日三篦,發須稠密。”《諸病源候論》也說:“千過梳頭,頭不白。”《貴耳集》更是說:“服餌引導之餘,有二事乃養生之大要:梳頭、浴腳是也。”古代女子用天然產品清潔頭髮,每天又這麽重視梳頭,難怪能夠保養出綢緞一般順滑、墨玉一般瑩潤的長髮了。

或許出於對梳子的偏愛,古代女子還把它插在發髻上作為飾品,成為妝奩中的重要頭飾之一。傳世名畫《搗練圖》中的唐朝女子,幾乎每人都佩戴了發梳。想想也有道理,女孩子不僅多了一樣首飾,而且一旦需要打理頭髮了,直接從發髻上取用,豈不有一舉兩得之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