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僧人飲茶修行,寺院裡的獨特茶文化

經過幾千年的磨礪,茶內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屬性也逐漸被寓於人文因素中。佛教修行的方法決定了僧人與茶結下的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戒、定、慧便是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

經過幾千年的磨礪,茶內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屬性也逐漸被寓於人文因素中。

僧人飲茶修行 獨特的寺院茶文化

佛教修行的方法決定了僧人與茶結下的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戒、定、慧便是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

戒,就是要僧人不飲酒,過午不進食,且要戒葷吃素;定和慧,則是要求僧侶息心靜坐,思禪悟道。為此,這就需要一種既符合佛教戒規,又可以清除坐禪久坐睏乏帶來的疲勞和彌補"過午不食"、"戒葷吃素"的營養補充物。正好,茶的提神益思和生津止渴的藥理功能,以及其所含的豐富營養物質,自然成了僧人的理想飲品。

《茶史》宣紙線裝書,北京同雅文化印刷定製,快速低價,一本起印

久而久之,僧人飲茶修行,逐漸成為其獨特的寺院茶文化。

然而,佛教對飲很講究,飲茶也成為寺院制度的一個重要部分。

僧人最初吸取民間方法,將茶葉、香料、果料同桂圓、薑等一起煮飲,稱為茶蘇。

宋代,餘杭徑山寺舉行茶宴和"半茶活動",並推廣了把嫩芽茶研成粉末,用開水沖泡的"點茶法",對促進民間飲茶習俗的普及有著重要作用。

寺院中設有"茶堂",是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主、品嚐香茶的地方。寺院禪堂內的"茶鼓"就是召集僧眾飲茶所擊之鼓,而"茶頭"便是掌管燒水煮茶,獻茶待客。在寺門前的"施茶僧"則是專門施惠茶水。

人們常說的"寺院茶"便是指佛教寺院中的茶葉,通常用於供佛、待客和自奉。按規定每日在佛前、祖前、靈前供奉茶湯,稱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後飲茶,稱作"戒臘茶";請所有僧眾飲茶,稱作"普茶";化緣乞食得來的茶,稱作"化茶"等。

僧人坐禪時,茶也必不可少。每一個階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監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藉以清心提神,消除長時間坐禪產生的疲勞。

此外,寺院僧人還用茶敬佛、敬師、獻賓客,供自己與善友品飲,談佛論經,修養心性,形成了莊嚴肅穆的"茶禮".

在《佛道茶藝》一文中就有對"禮佛茶"禮儀的記載:"禮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師的特殊禮儀,也是調茶獻客、結緣行善的特殊茶藝。禮佛茶在禪房中進行,在做好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分為10道程式,謂之功德圓滿。10道程式依次為蓮步入場,焚香頂禮,禮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禪定,抽衣凈手,燙杯泡茶,敬茶獻茶,收杯接碗,問訊退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