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赤腳接生婆治不了難產孕婦,中國這個百萬群體消失被村診所取代

赤腳醫生,從1968年首次見諸報端,到1985年衛生部決定停止使用這個稱謂,近20年的歲月裡,數百萬沒有納入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為億萬農民提供著最基礎的醫療服務。這種低投入、廣覆蓋的基礎防疫和醫療救助體系,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裡,承擔著農民健康守護者的角色。

“醫療衛生的改革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針對這一難點、熱點問題,我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常考慮如何利用手中的鏡頭做點有益的事,用影像來真實反映農村合作醫療的發展過程。”2007年開始,項新平幾乎走遍了他所在的永康市242個村衛生室,拍下了大量圖片。從“赤腳醫生”到責任醫師,從民房中搭起診台到村衛生室標準化修建,一張張照片凝聚了中國農村醫療的華麗蛻變。

99公益日特別策劃

攝影&撰文/項新平 編輯/小為

出品/騰訊公益 騰訊新聞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兒時記憶裡,每每遇見點頭疼腦熱,家裡的老人總會念叨著看看赤腳醫生就好了。印象中,他們似乎無所不能,背著藥箱走街串巷上山下鄉,妙手總能撫慰傷痛,治好各種雜症小病。在物資稀少、醫療匱乏的年代,他們的付出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圖為從田間回來的鄉村醫生為病人注射。(點擊【和村醫一起守護鄉村】,幫助更多村醫進行醫療培訓)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就醫療衛生工作發出最高指示,批評衛生部為“城市老爺衛生部”,要求把醫療衛生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在“六二六”指示的指引下,培養土生土長的醫生慢慢成為一種解決農村衛生問題的思路。之後,中國農村建立起一支關注農民初級保健的醫療隊伍——赤腳醫生。圖為永康厚吳村設在祠堂的衛生室方便農民就近就醫。

20世紀的70年代,農村醫療合作在中國進入一個鼎盛時期,全國赤腳醫生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500多萬人,其中醫生180萬,衛生員350萬,接生員70萬。赤腳醫生對改變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和農村落後的衛生面貌,對開展預防工作和促進農業生產等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曹文根,64歲,初中文化。1969年參加赤腳醫生培訓班,第二年在永康的農村辦起合作醫療站,在醫療衛生工作、防病治病、防疫計劃免疫等方面都很好地盡職盡責。在非典、禽流感時期,他不計報酬,堅持為村民天天量體溫等,廢寢忘食,樂在其中。

王月玲,65歲,高職文化。1969年6月經村推選當上了赤腳醫生,開始學習中草藥、西醫技術。只要村民有需要,隨叫隨到。王月玲還是一名熟練的“接生婆”,即便遇上產婦難產送上一級醫院時也都跟著去。她每年參加醫藥學習班,一直在永康從事醫務工作,至今沒有中斷。

關於永康市的赤腳醫生人數統計,1966年時為100人,1970年的12030人達到頂峰,目前還在崗的不足150人。原來的赤腳醫生中,部分優秀的被選拔進了鄉鎮醫院,成為正式醫生。其余的人,有的參加高考進了學府,有的進入工廠,還有的因聯產承包製的實施,返回田間種田。

與曹文根、王月玲的情況類似,之前赤腳醫生大多數人是半農半醫狀態,村衛生室大多數設在鄉村醫生自家房裡門診或租用他人房子看病,很少有公建的村衛生室。圖為幾個民工躺在荊山夏村衛生室竹椅上打吊針。

但赤腳醫生畢竟是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和政治命令下的特殊產物。他們掌握有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主要任務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病。在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年代,對改善農村的健康狀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們對於慢性病和大病基本上是無能為力的,而且缺乏醫療設備,誤診時有發生。圖為江南衛生院到永祥平田村體檢時心電圖室就設在村辦公室裡。(點擊【和村醫一起守護鄉村】,幫助更多村醫進行醫療培訓)

由於赤腳醫生的部分負面作用以及國家政策調整,上世紀80年代隨著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出現大面積解體,一部分赤腳醫生轉為鄉村醫生,永康的許多村衛生室就誕生了。圖為設在村裡小弄堂的村衛生室。

從2003年起,“新農合”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到2010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新農合的實施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提高農民健康水準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圖為浙江永康市乾塘下村,村衛生室就在小巷裡。

自從新農合實施後,尤其是隨著醫改不斷深入,當地的鄉村醫療條件發生了大變樣。圖為修建一新的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按要求要達到80平方米以上,配基本醫療設備,治療師、處置間、留觀室、藥房四室獨立並掛牌。

自從新農合實施後,尤其是隨著醫改不斷深入,當地的鄉村醫療條件發生了大變樣。

小姑娘掛著吊針從胡塘下村衛生室走出來。

鄉鎮中心衛生院醫師每年不定期到聯繫村進行巡訪。赤腳醫生時代的村醫療站到規範化衛生室,從“小病能扛就扛”到村民定期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免費手術下鄉……醫保政策、醫療條件、健康觀念等一系列改變,帶來了農村醫療的新天氣。

2009年5月30日西城中心衛生院到宅塘下村為村民進行免費體檢,老農趟要村辦公室的超音波室做體檢。

如今永康農民1500人左右就有一個村衛生室。圖為第一次參加做體檢的農婦害怕抽血。

顏宅村民有序排隊參加體檢。

設在村裡的體檢室,大大方便了行動不便的村民。

2009年6月20日城西新區的華村村民都來到村辦公室參加免費體檢。

每個村都有一名由鄉鎮衛生院醫生擔任的責任醫生,他們對每人村民健康都建立了檔案。

老農在田間腳扎進玻璃來到村衛生室處理。

大屋村幾位村民在村衛生室掛點滴。

第三醫院每年都要安排精神管理科醫生到各個村調查摸底,掌握精神病情況。

責任醫生經常到村裡了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情況。

2010年6月5日,唐先鎮中心衛生院的責任醫生來到老農家檢查其心髒。

紅十字衛醫院每年組織醫生到農村為老年人篩查白內障,使老人及時發現及時醫治。

朝坑村一老農得知醫生在村裡篩查,從田間趕回來叫醫生檢查眼睛。

2007年永康市政府撥出專款開展“解鎖”行動,為困難重度精神病的村民送精神病院進行免費醫治。

對經濟困難的農民檢查出有白內障的,紅十會醫院給予免費手術,市財政補貼給醫院費用。

2016年到2018年間花街鎮項雲祥共住院手術治療四次,共化醫藥總費用10多萬元,參加農保和大病保險後自負只要2萬多元,大大減輕了負擔。

(掃描上方二維碼或點擊【和村醫一起守護鄉村】,項目旨在通過培訓,幫助村醫初步掌握全科醫生臨床基本病診療技能,學會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熟練掌握簡便易行的中醫適宜技術;具備基本病的鑒別與轉診的能力,更好地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診療服務,實現就近就醫、共享優質醫療資源。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