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補元氣說人蔘

人蔘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野生者極少,主要為人工栽培,6-7年後成熟採挖。

洗凈曬乾,稱生曬參;蒸熟再曬乾為紅參;經沸水和白糖處理再曬乾者為白糖參。人蔘,黨參,西洋參,黃芪等均是經衛生部批準作為食品新資源使用的中藥。

人蔘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經。可大補元氣,健脾益肺,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生津止渴。

人蔘在葯膳中應用廣泛,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應注意劑量,辯證配膳,不可百病皆用人蔘,更不能人人都吃人蔘。現代研究證實,人蔘皂苷、人蔘多糖及人蔘含有的多種氨基酸、多肽等可明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調節機體免疫失衡狀態,提高大腦、心臟、血管的抗病能力,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均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並對增強智力、體力和延緩衰老具有一定功能。


人蔘的類似品種有多種,應注意分辨。

黨參為桔梗科植物,所含成分與性味與人蔘相似,但功能弱於人蔘,一般用量10-30克。

西洋參偏苦,寒,重在養陰生津。

太子參也叫孩兒參,為石竹科植物,也有補氣生津功能,但功能較弱,性味甘平微苦,常用量每次10-30克。

而人蔘常用量每次5-10克,一般先浸泡,文火單煎,參汁兌入其他中藥內服,如研末沖服,則每次1-2克,每日2-3次,應注意劑量,防止過量引起的不適。食療葯膳如下:

健脾養胃湯


用於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胃脘脹痛、完谷不化、噁心嘔吐、形寒肢冷。大便溏薄。

做法:取羊肚或豬肚約1000克,翻洗乾淨切塊,文火煲爛,加人蔘100克或黨參200克,山藥200克,生薑50克,大棗50克及花椒,鹽等調料,繼續煲40分鐘即可。具有溫中補虛、散寒健胃作用。

益氣養血方

用於元氣受損,身體羸弱,動則心悸氣促,萎黃汗出,體虛胃寒或晚期腫瘤患者及放療化療引起的氣血雙虧。


做法:豬或羊腔骨1000克剁塊,燉約1小時,加入人蔘50克,大棗,花生各50克及調料,再燉1小時即可。分4-5天食用。

補肺益腎酒

用於肺腎兩虛,腎不納氣引起的久咳氣短,喘促痰涎,腰膝酸冷,萎黃面腫等症。


蛤蚧一對去頭足,人蔘100克,枸杞子100克,知母100克,杏仁100克,置壇內或廣口瓶內,加中藥至高出中藥3公分,定期攪動及添酒,半月後酌加蜂蜜飲酒,每日兩次,每次10-20毫升。

用人蔘不可濫用,久用,過量用,實症,熱症,正氣不虛者不用。誤用人蔘可致胸膈脹悶,厭食,出血,頭痛,煩躁,兒童可致性早熟。現代醫學證明,人蔘具有促進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可致兒童性早熟。故兒童慎用含人蔘的滋補品。

人參與茶、蘿蔔及中藥藜蘆、五靈脂,皂莢不可同用。

康藥師提示:點擊關注億生康專業藥房,可更及時了解疾病養生知識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