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千字長文喊老員工回歸 營收壓力下國信證券重振經紀?

5月28日,國信證券在其官方公眾號“國信證券金太陽微刊”中發布名為“崢嶸歲月情,重逢會有時——國信證券經紀業務老員工回歸計劃正式啟動”的七千字長文,呼喚經紀業務老員工“回家”,有來自國信證券的前員工表示,被老東家“狠狠感動了一把”。

動之以情,國信證券能否挽回業績連續下滑趨勢,重寫“國信泰九”的神話?

回聘老員工 多家分支機構招聘投顧、理財顧問

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國信證券5月28日晚間宣布,正式啟動國信證券經紀業務老員工回歸計劃。在長文之中,除了回憶25年來輝煌歷史與取得的成就,國信證券號召曾經的離職員工重回國信,共同開創新的局面。

國信證券對只要曾在國信工作滿一年的經紀業務老員工承諾,正式回歸可免試用期、司齡累計,並提供豐厚的薪酬福利,創造最好的學習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工作環境,讓老員工感受仿佛沒有離開過的溫馨。

新京報記者發現,除溫情呼喚老員工外,2019年以來,國信證券已有多家分支機構掛出招聘投資顧問、理財顧問的信息。自今年1月至今,國信證券珠海分公司、江蘇分公司、紅嶺分公司、湖北分公司先後發出招聘啟事,招聘人數不等。而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輪對投資顧問、理財顧問的招聘,發生在2015年期間。

資料顯示,作為1989年深圳的三個證券交易窗口之一,深圳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證券營業部後來發展成為入金的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而目前,深圳“老三家”中僅有國信證券一家在風雨中幸存。

“國信泰九”神話不再

提及國信證券,就不得不說起“國信泰九”神話。

在上一輪牛市之中,國信證券經紀業務因泰然九路營業部(下文簡稱“泰九”)的經營模式享譽業內,全國其他重點城市營業部交易量也遙遙領先。國信泰九被稱冠以“第一營業部”、“最牛營業部”、“遊資大本營”、“敢死隊”的稱謂。

據悉,2002年,總部一紙調令,將國信泰九前任總經理張定軍分赴深圳紅嶺中路營業部當副總,分管“銀證通”業務,2003年,國信證券將深圳五個營業部的銀證通業務整合成立深圳行銷中心,此行銷中心,就是泰九前身。

數據顯示,2003年4月初成立期間,國信泰九僅有16萬客戶,30億客戶資產。到2012年中,國信泰九的員工規模超過800人,客戶超過50萬,客戶資產超過700億,是中國擁有客戶數最多的營業部。巔峰時期,國信泰九達到用戶70萬,客戶資產2000億,雖然僅為券商分支機構,但實際體量甚至超過部分內中型券商。

從2007年到2014年,國信泰九在全部券商營業部中連續七年滬深兩市股票基金交易額排名第一,成為業內的“奇跡”。

然而,在目前行業財富管理轉型的大背景之下,國信泰九模式難再續。業內人士介紹,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證券行業的產品服務體系和行銷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顯現出較大的差異,國信證券信奉的泰九“人海戰術”的發展模式開始面臨多方壓力。

據媒體報導,早在2008年,國信證券就曾陷裁員風波,國信泰九員工驟減數百人。

2018年6月8日,時任國信泰九總經理的張定軍宣布從其職位上離任,而國信證券方面回應稱,張定軍沒有離開國信證券,仍然是國信證券總裁助理,僅不再兼任深圳泰九總經理職位。並表示,近幾年公司對經紀業務分支機構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通過對部分分支機構實施合並重組、架構調整、人事管理優化等,促進帳支機構管理提升與資源優化配置。

2018年經紀業務收入不及中信證券一半 召回老員工或為強化經紀業務

這一次喊老員工回家的回聘溫情背後,是國信證券近幾年大規模裁員和離職風波的人員調整。據媒體報導,早在2014年,國信證券被傳出大規模離職風波,短短一年時間,僅國信廣州分公司經紀部門離職率達65%。

去年,整個券商行業裁員風波也在延續。據證券業協會披露的數據,去年全年券商行業從業人員減少近萬人,至年底共有33.58萬名從業人員。

受A股市場動蕩影響,證券行業去年實現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4%和41%。國信證券未能從大環境中幸免,去年實現營收淨利雙降。據2018年年報顯示,國信證券實現總營收100.3億元,同比下降15.87%;淨利為34.23億元,同比下降25%。其中,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0.78億元,同比減少24.72%。

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券商經紀業務收入排名中,國信證券以40.78億元的收入位列第八,業務量收入不及中信證券的一半。與2017年相比,國信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24.72%。

此外,國信證券近年來多次因出具文件不準確、不真實、存在虛假記載等等各類違法行為收罰單,2014年來,國信證券被證監會采取行政處罰或監管措施,屢屢違規,受到行政處罰3次,收到的警示函和行政處罰共26次,每年違規被證監會采取處罰或監管措施高達5次以上。

據業內人士推測,國信證券此次召回老員工,包括前國信證券宣布已完成對福建、四川、山東、江蘇蘇南、上海、深圳泰九等數家分公司的整合重組,都透露出其意圖轉型的信號,從其收入結構來看,公司目前收入結構仍處於傳統輕資產業務主導階段,經紀業務收入佔比較大,未來轉型空間較大。而選擇發力經紀業務,強化自身強項,在行業競爭中樹立地位,也並非不可理解。

在2018年報之中,國信證券也曾表示,當前證券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經營環境將更加複雜、嚴峻:一是以賺取傭金為主的盈利模式隨著互聯網證券乃至外資券商競爭的加劇難以為繼;二是客戶投資理財需求的日益增長與券商的投資理財服務供給不匹配。國信需要加快轉型,繼續提升運營效率,構築科學管理體系,逐步邁向專業化、智能化、高端化的財富管理。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