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注小兒麻醉 安全解鎖家長誤區

孩子生病了,媽媽很揪心。

如果孩子要做手術了,那更是會牽動全家人的心。

如果孩子必須要做手術,

一定要麻醉嗎?麻醉後風險大嗎?

如何才能保證小兒麻醉的安全呢?

「生命守護神」守護安全

11個月大患兒順利手術

不久前,一場慘劇意外發生,11個月大的小洪(化名)在學習走路時,撞倒了茶几上的燒水壺,沸騰的熱水瞬間傾瀉而下,燙傷了他幼嫩的頭頸。

小洪被緊急送到了萬家燕醫院,醫院迅速組織搶救手術。當手術室門關上的那一刻,孫副院長帶領著麻醉團隊接過了這一場生命爭奪戰的第一棒——小兒麻醉。在相關科室的醫生和護士通力協作下,手術順利完成。

孫院長告訴記者,在小兒麻醉中,難度最大的莫過於像小洪這樣的,未滿周歲兒童麻醉手術,小兒的口小鼻小,舌體相對較大,氣管開口處(聲門)不易暴露,所以插管比成人困難;小兒肺泡表面積約為成人的1/3,氧儲備有限,且耗氧高,麻醉期間易發生低氧血症。

孫院長解釋道,由於萬家燕醫院與9958中華兒童慈善基金會的合作,常有低齡兒童需要進行手術,不少兒童面部、身體大面積被燒燙傷,根本無法直接通過呼吸吸入、靜脈注射等常規麻醉方式使麻醉藥進入體內,所以對麻醉醫生的專業技術考驗更大、要求更高。

小兒麻醉無戲言 安全至高無上

對於小兒而言,即使是小手術,因為小兒難以合作,必須採取全身麻醉使嬰幼兒及兒童在睡眠狀態下安全的完成手術全過程,這一點已成為醫學業內的共識。麻醉雖看似是「打一針」這麼簡單,實則卻是關係到整個圍術期生命安全的問題,特別是針對生長髮育尚未成熟的兒童。

萬家燕醫院副院長孫德海告訴記者,「採用哪種麻醉方式?麻醉後多久醒來?使用多少劑量副作用最低?這些都是麻醉醫生需要考慮的問題。可針對小兒麻醉,除了以上問題,麻醉醫生需要考慮得更多!」

在科室裡,孫院長常強調「小兒不是成人的縮影」,不能把用於成人的麻醉方法,藥物劑量,以及器械設備縮小後用於小兒,而需要根據小兒解剖生理、藥效和葯代動力學以及心理學特別研究小兒麻醉。

同時在手術過程中,監測血壓,心率,心律,脈氧,除了基本的生命體征數據,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必須果斷地採取措施加以處理,所謂「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就是說的如此狀況。

誤區解讀:小兒麻醉風險高於成人嗎?

「醫生,孩子做麻醉有風險嗎?麻醉後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嗎?」孫院長告訴記者,對麻醉的認識,家長常有幾個誤區:

1.小兒麻醉就是使用劑量較小的麻醉藥。

其實小兒麻醉和成年人麻醉有著很大的區別,小兒並不是成人的縮影,由於小兒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明顯低於成人,同時配合度底,身體各個器官發育未完全等因素,孩子年齡越小,與成人的差別越大,麻醉風險也相應增加。如果寶寶同時伴有多種疾病,那麼手術麻醉風險會更高。

2.麻醉風險大,對兒童智商有不良影響。

孫院長解釋道,雖然兒童麻醉的風險較成人更大,但仍是小兒手術時的最佳方式。「如今小兒麻醉的常用藥物都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可控性好、效果佳、代謝完善等特點。

並且目前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並無證據表明,孩子全身麻醉後的智力會較麻醉前下降。一些成人病人全麻後記憶力下降,無法回憶起手術時的場景,可能與麻醉中使用鎮靜催眠藥物、靜脈麻醉藥物和麻醉性氣體有關,一旦藥物被代謝,大腦功能即可恢復正常。麻醉過程是可逆的,可恢復的。

掃一掃 關注萬家燕醫院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播放GIF

戳原文,訂健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