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治療如何進行「創新與傳承」?這場大會都談到了!

不想錯過界妹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內分泌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在糖尿病領域,我們開了一場關於「傳承與創新」的大會!

對於眾多經典降糖藥物,有哪些最新中國循證醫學證據公布?新型降糖藥物不斷面世,又有哪些傳承與創新?人工智慧與互聯網醫療模式不斷湧現,將為臨床診療帶來怎樣的影響和變革?7月27日,由賽諾菲公司主辦的第五屆「BEYOND FORUM——菲越論道」,在成都盛大舉行,來自國內外內分泌領域的頂尖大咖和同道們一起,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菲越論道」大會現場

◆ ◆ ◆ ◆ ◆

掃描二維碼
獲取專家講課幻燈及視頻
十年耕耘,拾果明思

會議伊始,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回首了中國糖尿病循證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多項中國研究獲得世界認可,糖尿病創新管理模式的探索成效頗豐,眾多新技術如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在國內方興未艾。

楊文英教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帶來了基礎胰島素起始劑量優化的新證據。胰島素治療達標率低是困擾全世界的難題,基礎胰島素起始劑量是影響血糖控制的關鍵因素。BEYOND VII 研究在經2-3種口服降糖葯治療而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國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證實,與常規劑量(0.2U/kg)起始相比,以高劑量(0.3U/kg)起始基礎胰島素在血糖控制相似的情況下不增加低血糖風險,血糖達標更早,可能是克服胰島素劑量調整不足這一臨床惰性的可行解決方法。

紀立農教授

在楊文英教授帶領下,另一項中國研究BEYOND III研究是國內外首個在T2DM患者中比較三種不同空腹血糖目標值對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標率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雖然權威糖尿病指南認為,大多數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標為<7%,但與之相對應的空腹血糖(FBG)控制目標在各大指南之間並不一致。BEYOND III研究證實,大多數中國T2DM患者的最佳空腹血糖目標可設定為3.9~6.1mmol/L,該目標在提升HbA1c達標率同時,不增加患者低血糖發生風險。傳承經典,勇於實踐

郭曉蕙教授

中國T2DM患者血糖管理面臨嚴峻挑戰,究竟該如何採取對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曉蕙教授指出:

「BEYOND II研究旨在評估以醫生為目標的教育乾預對接受基礎胰島素治療的中國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結果顯示,針對醫生的教育乾預顯著提升T2DM患者的HbA1c達標率,近50%醫院實現預設的質量改善目標。達標醫院的醫生使用基礎胰島素的信心提升更明顯,這可能導致了他們所管理的患者的血糖水準改善也更明顯。」

Geremia B.Bolli教授

那麼,基礎胰島素作為降糖治療非常重要的一環,其傳承與創新經歷了怎樣的歷程?義大利佩魯賈大學Geremia B.Bolli教授介紹說,

基礎胰島素對於控制基礎高血糖意義重大,而基礎高血糖是T2DM患者餐後血糖升高的基礎。相較於中性魚精蛋白鋅胰島素(NPH)和地特胰島素,甘精胰島素-U100是「beautiful innovation」,其控制血糖可以平穩覆蓋24小時,劑量調整簡單、方便和安全, 患者更容易實現自我管理。新型的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德谷胰島素(iDeg)和甘精胰島素-U300(Gla-300),日內血糖變異度更小,藥效動力學(PD)曲線更加平穩。而Bright研究表明,在未使用過胰島素的T2DM患者中,德谷和Gla-U300降糖療效相似,但Gla-300在劑量調整階段的低血糖風險更低。

創新研究助力糖尿病治療決策制定

時立新教授

近年來,降糖藥物的心血管結局試驗(CVOT)成為關注的焦點。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時立新教授介紹,

截止目前,已有16項心血管結局研究公布結果,納入近20萬受試者。這些豐富的臨床數據證明了DPP-4抑製劑,SGLT2抑製劑,GLP-1受體激動劑等新型降糖藥物心血管安全性良好,部分研究甚至顯示心血管獲益。新近公布結果的CAROLINA研究顯示,利格列汀與格列美脲心血管風險相似,確證了格列美脲的心血管安全性,為臨床決策提供了更多參考。此外,TOSCA.IT等研究結果顯示,安慰劑對照顯示CVOT獲益的藥物,並不一定實際優於其他降糖藥物。降糖藥物之間的心血管獲益比較還需頭對頭研究來進一步驗證。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李焱教授帶來的精彩講題主要圍繞藥物創新與臨床實踐。病理生理學探索與藥物開發相互推動了糖尿病的治療進展,藥物研發為複雜的糖尿病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線索,而伴隨對機制的進一步了解,更多新型靶點藥物不斷被研發;另一方面,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推動了藥物新技術革新,使更安全、更方便的治療成為可能。最後,李教授簡單介紹了包括精準醫療和乾細胞移植的糖尿病治療新方向,但由於目前對發病機制尚未闡明以及免疫抑製等技術難題,仍有待更多研究和工作開展。

李焱教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冉興無教授則是從研究創新和臨床應用的角度解讀了基礎血糖貢獻度研究。在該研究中,冉教授和他的團隊通過對Monnier研究的方法學不足進行分析和改進,採用了動態血糖監測(CGMS)技術並加入正常人群血糖均值作為基線,進一步驗證了在中國2型糖尿病人群中,基礎血糖始終是影響患者HbA1c升高的主要因素。研究的結果不但印證了中國糖尿病疾病譜逐步演變為基礎血糖升高為主的事實,而且與血糖三段論的理念不謀而合,證實基礎胰島素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冉興無教授

人工智慧開啟糖尿病管理新模式

隨著人工智慧(AI)掀起的科技浪潮,糖尿病管理開啟了新模式。母義明教授表示人工智慧在糖尿病領域經過初步的探索有了一定的成果,從糖尿病預測/篩查/診斷、糖尿病治療與反饋、併發症檢測與預測、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及支持廣泛應用四個方面回顧了近幾年的研究進展。

母義明教授

同時他還展望了未來糖尿病的應用模式,包括實現線上線下、院內院外多重獲益和糖尿病分級診療的落地,開啟糖尿病管理新時代。母義明教授強調說,AI不可能取代醫生,主要因為體格檢查、病史的整合與解釋、醫患關係的維護仍然離不開醫生。

賽諾菲糖尿病醫學部負責人崔楠女士在報告中表示,賽諾菲一直致力於糖尿病新葯的研發以及中國循證醫學證據的生成,將臨床實際問題轉化為科學研究,開展了Beyond系列研究,同時設立科研基金助力臨床醫生開展科學研究。此外,賽諾菲醫學部還與平安醫療合作,創新開發了人工智慧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並以眉山為試點,落地CDSS、糖化血紅蛋白快速檢測、糖尿病腎病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AI-DR)等一系列創新工具,積極探索糖尿病管理新模式——眉山模式,助力基層慢病管理,為健康大數據提供持續發展的平台,相信眉山模式的探索必定會成為葯企與政府合作共贏的典範。

隨後,來自平安醫療科技的倪淵博士就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做了詳細的闡述。她指出:

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該項技術已經在疾病風險預測、醫療影像/病理輔助診斷、臨床決策支持系統以及個性化患者教育管理等方面進行了非常有益地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採取知識+數據雙輪驅動模式開發CDSS,創建智能化慢病管理平台。

」總結

在糖尿病治療領域,中國證據的積累和應用越來越豐富,然而糖尿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優先控制基礎高血糖有助於推進治療達標理念,BEYOND系列研究結果公布對於指導基礎胰島素臨床實踐意義重大。雖然新型降糖藥物不斷面世,但經典藥物療效與安全性依然值得肯定,傳承與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同時,人工智慧和互聯網醫療模式方興未艾,它們掀起的科技浪潮必將開啟糖尿病管理新時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