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早產兒|該擔心早產寶寶的智力嗎?

很多家長會擔心早產寶寶的智力發育,但也有人說:早產兒更早接觸外界,環境中各種刺激有利於突觸的大量形成,大腦發育比在母體中更快。更拿出開普勒、牛頓、愛迪生、雨果……這些名人「早產兒」來佐證。那麼,早產寶寶的智力發展,到底該不該擔心呢?

一、寶寶的智力發展有風險嗎?

「早產兒更早接觸外界,環境中各種刺激有利於突觸的大量形成,大腦發育比在母體中更快」,這種說法有道理嗎?事實上,這一說法並不科學。環境中的良性刺激有利於腦神經元突觸之間建立連接,促進大腦發育,但早產給個體帶來的不僅是早接觸環境的機會,更帶來健康發展的諸多風險。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1500 萬例早產兒,全球184個國家中,早產發生率從5%到18%不等,我國早產兒人數居世界第二。早產對兒童的危害,不僅因為它是新生兒死亡的第一原因、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原因(在我國均為第一原因),還因為早產兒出生越早,體格發育(如生長遲緩、營養不良)和神經精神發育障礙(不同程度的運動、語言等發育障礙,重則如腦癱)的風險越高,國外有研究者報導:出生胎齡<32 周的早期早產兒,約50%會在一或多個方面出現發育問題,輕度神經發育障礙可高達50%;學習困難、社交情緒障礙等遠期問題的發生風險,遠高於正常兒童。

二、早產寶寶的智力緣何會受影響?

開普勒、牛頓等早產兒中的佼佼者,雖獲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少數個體並不能代表整個人群的普遍狀況。現代醫學研究已經明確:早產是引起兒童智力發育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懷孕後期對胎兒腦發育尤為關鍵,早產兒提早離開母體,不僅腦細胞增殖數量減少,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發育也極不完善;許多早產兒出生時還會伴發各種器官系統損傷,例如顱內出血、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疾病,會直接影響大腦發育;即使沒有腦損傷,早產兒出生後也面臨著多種併發症的危險。此外,輕到餵養困難、重到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各種營養和餵養上的麻煩,也是造成營養不良,大腦發育受影響的原因。

三、爸爸媽媽如何挖掘早產寶寶的智力潛能?

0-3 歲時期是一生中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此期間,大腦神經細胞間負責信息傳遞的突觸數目和突觸間的連接,每天都在迅速增加,豐富的環境刺激,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發育以及智能發展,均有重大影響。早產兒出生後,我們可利用大腦可塑性高、發育快的特點,以親密的親子關係、良好的營養支持、豐富的環境刺激為基礎,幫助早產兒充分發揮潛能,盡量減少早產對智能發育的不良影響。

1. 重視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主動參與早產兒的發育監測和早期乾預活動,始終是醫生最強調的一點。

2. 重視合理餵養,預防各種營養素缺乏/ 過剩,保證大腦發育。需強調的是,早產兒身高體重的水準以及營養狀況不是越高越好,過快的追趕生長會增加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等成年期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所以保持適宜追趕生長很重要。

3. 開展豐富多樣的早期乾預刺激,刺激不足和過度乾預都不可取。新生兒期開展嬰幼兒撫觸和科學護理,每月齡圍繞發育的5 個重點方面,開展適宜的環境刺激和乾預活動(遊戲):包括視、聽、觸、嗅等感知覺刺激;促進運動能力發展的被動操、主動運動練習、精細動作練習;提供良好的語言發展環境;給予充分的自主活動機會等。

四、如何判斷早產寶寶的智力發育是否正常?

寶寶出生後,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一些科學的兒童發育評估量表,如年齡和發育進程問卷(ASQ),來客觀有效的評估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不論量表內容如何,評估通常都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包括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認知、社交情緒5 個方面。

發育是複雜、連續的過程,為科學準確的評價早產寶寶的發育,除了選擇有效的評估工具外,還應當重視評估的連續性,很多發育的問題等到被家長髮現,可能已經錯過了早期乾預的良好時期。所有早產兒的爸爸媽媽,最好定期帶寶寶到醫院隨訪,請醫生全面評價寶寶每個階段的發育,並根據評估及時的開展乾預,或者必要的早期康復訓練。

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18dz2307100

文/上海市兒童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