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顧坤伯:學國畫,悟得宋人高處方可入門

20世紀中國畫教學所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在這段歷史裡,顧坤伯先生佔有重要的一頁。

他不但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美術教育家。當今許多中年山水畫家,皆得力於顧坤伯教授的言傳筆授。他的作品,現在仍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最理想的教材。

顧坤伯先生(1905年至1970年)

江蘇無錫人。原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潘天壽曾自謙地讚譽“顧先生功力至深,吾所不及”。

顧坤伯先生早年畢業於上海美專,留校任教,1929年創辦奇峰國畫函授學校,1935年起任上海美專和新華藝專教授,1957年奉調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彩墨畫系教授,至謝世,可謂在中國畫教學的崗位上辛勞—生。

顧坤伯先生調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的時候,大山水畫家、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黃賓虹先生謝世兩年許,新中國的山水畫教學工作剛剛開頭,百業待興。顧坤伯先生在這歷史關鍵時期,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他是新中國山水畫教學的主要奠基者。

中國畫在20世紀前一直是以師徒相授的方式傳承。1912年瀏海粟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即上海美專)和1928年蔡元培提案創辦的杭州國立藝術院(1929年改稱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開始有了中國畫課堂教學的模式。

然而,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畫系在幾十年中道途坎坷,或者被並入繪畫系,或者改稱為彩墨畫系,中國畫系統的專業教學體系難以確立。1957年,潘天壽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彩墨畫系改稱中國畫系。

1958年,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改稱浙江美術學院,潘天壽先生任院長。這時候中國畫教學的情況才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潘天壽先生對改進中國畫的教學,有一個清晰的思想和一套明確的計劃。顧坤伯先生與潘天壽先生志同道合。他將潘天壽中國畫教學思想在山水畫領域付諸實踐,在新中國山水畫教學的這個重要時期,為培養中國山水畫的後續人才,為推動中國山水畫的現代轉型,作出了卓越貢獻。

一 、重臨摹

顧坤伯先生教授中國山水畫,一是重視臨摹古典作品,重視打好傳統基礎。他年輕時師事江南名畫家吳觀岱、陳迦庵,從清四王處得規矩法度。接著便超越四王藩籬,上溯五代、北宋南宋諸大家、元四家、明四家,以至清石溪、石濤、梅清、龔賢、呂潛等,還有現代黃賓虹。

由於廣泛涉獵,深入鑽研,於各家各派體會深刻。他將自己學習這些畫家的體會在課堂教學中傳播給學生。他說過:“四王規規矩矩,有法則,但不必入四王之門。入門還是要找南北宋諸大家。”此既是他經驗之談,也是他帶領學生所走的路徑。

顧先生心儀之梅清,王漁洋稱其山水入妙品,畫松入神品,所作極備煙雲變幻之妙。龔賢其作深得北苑、米顛法,無論粗筆細筆,各極其妙。其人胸次高曠,因此泉石膏肓,煙霞痼癖,走毫使墨,必見性情。用筆如草如篆,元氣淋漓,沉雄深厚,茂密蒼老。呂潛,號半隱,所作點法圓厚,仍是董北苑一路。王漁洋說他魄力雄渾,最難在空處多。而其作氣勢磅礴,畫石則多皴而少擦,畫樹則多老杆而少枝葉。

至於當代大家黃賓虹,其作品渾厚華滋,則是非常突出的典型,現在的中國畫界可謂盡人皆知。朱金樓先生說,大約1960年,一次在公共汽車上碰到顧坤伯先生,顧先生一路與他談黃賓虹的筆法墨法問題,可見此時他於黃賓虹先生處用功之深。

二 、重寫生

顧坤伯先生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已開始在蘇州各名勝處寫生,後來又到北京頤和園、故宮、長城、內蒙古及哈爾濱等地寫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1954年與1956年,中央美術學院李可染先生與同道、學生結伴南下作山水寫生,北歸後舉辦李可染水墨山水寫生作品展,是當時震動了中國畫界的重大事件。此時,南京傅抱石先生也開始了寫生活動。而杭州的顧坤伯先生寫生活動,正與李可染、傅抱石先生同步。此可謂李、傅、顧三家遙相呼應,同時揭開了新中國山水畫寫生活動序幕。

三 、重示範

顧坤伯先生上課,言語不多。當時中國畫系山水專業學生也不多。顧坤伯先生到教室,總是把筆畫給學生看。無論哪家哪派,不管山石樹木、亭台人物、流水行雲,他伸筆接墨後,就開始耐心地慢悠悠地在紙上畫起來。中鋒為主,天氣端正,從濃到淡,從濕到枯,常常是畫到筆尖似乎已經沒有什麽墨水了,而手的動作還沒有停止。一直畫到景物粲然,構圖完整,筆洗裡的水還是清的。中國的毛筆“毫軟則奇怪生焉”,以“筆”立骨,由“筆”運墨,若用筆方法不對,易入歪門斜道。顧先生多用示範,引領學生走正路,其意義不言而喻。

潘天壽曾自謙地讚譽“顧先生功力至深,吾所不及”。而顧坤伯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孔仲起、童中燾、曾宓等在評價先師的成就時,無不以恭敬和讚美的口吻予以肯定,其中以極負盛名的國畫大師程十發先生的評述最為貼切:“他的畫不是深海狂濤,而是江上清風,那麽的平靜,那麽的恬淡。因為對美的追求與表現,因各人性格、修養不同而不能強求一律……世界上追求驚世駭俗的畫風易,而欲造平淡天真的境界難,因為他的人品高潔、畫藝深厚,才達到‘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的境地。”

來源:差點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