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期知識|抽筋、腹痛、水腫、貧血、分泌物增多怎麼辦?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

重慶三博江陵醫院供稿

孕期:我們陪您一起走過

孕期常見癥狀有:早孕反應、孕期便秘、痔瘡、乳房脹痛、尿頻、尿急、胃區不適、背痛、下肢肌肉痙攣、眩暈、陰道分泌物增多、水腫、貧血、皮膚瘙癢、腹痛……

下肢肌肉痙攣(俗稱抽筋)

下肢肌肉痙攣(俗稱抽筋):主要指小腿腓腸肌發生疼痛性攣縮,孕期任何時期均可出現,常見於孕晚期,夜間發作較多。系因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神經所致,疲倦、寒冷、不合理的體姿以及體內鈣、磷比例失調致神經系統應激功能過強,均可促使發作。

緩解措施

a.有計劃攝取牛奶,必要時按醫囑補鈣,每天600-1000mg;

b.避免穿高跟鞋,穿舒適性和穩定性的鞋子很重要,最好是外堅固、內柔軟、鞋跟在15-30媽媽為宜;

c.睡覺前有規律的舒展小腿肌肉,可以泡腳或洗個熱水澡,或者熱敷一下,按摩腿部肌肉等都能生效。

當小腿肌肉發生痙攣時,如何緩解:具體做法是讓孕婦平臥,護士或家屬按住孕婦膝蓋,協助伸直小腿,同時使足背屈。

陰道分泌物增多

陰道分泌物增多:妊娠期間,由於激素的作用,致陰道分泌物增多。通常為乳白色,無異味,無外陰搔癢,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須勤淋浴、常換內褲,保持外陰部的清潔。推薦穿吸水性好、質地柔軟的棉質內褲。

但如果分泌物顏色異常伴難聞的臭味,以及外陰有明顯搔癢等癥狀,需及時就醫,予以治療,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水腫

水腫:在懷孕初期即會發生,一般到懷孕中後期時比較明顯,因為準媽媽的子宮,此時已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會壓迫到靜脈迴流。更有一些準媽媽合併較重的貧血,血漿蛋白低,水分從血管內滲出到周圍的組織間隙等等。若不嚴重,大多不需治療,但較為嚴重時,則應趕緊就醫,注意血壓變化,尿液改變,以防妊娠高血壓疾病和並發腎臟疾病。

緩解措施:

a.多進食蛋白質和蔬果;

b.妊娠浮腫應多休息;

c.適當抬高下肢,同時,適當限制食鹽;

d.不宜多站和久坐,散步可以調節小腿肌肉,改變一些靜脈被壓迫現象。

貧血

貧血:缺鐵性貧血,為孕期常見貧血類型,是由於鐵攝入不足所致。特別是孕期嘔吐嚴重、前後兩次懷孕時間間隔短、懷的雙胎或多胎等,更易發生。貧血程度輕微,可無癥狀,貧血嚴重時,可能會感覺到疲倦、乏力、眩暈等。

緩解措施:

a.多吃富鐵食物,如瘦肉、家禽、動物肝及血、蛋類、豆製品等富鐵食物;

b.多吃有助於鐵吸收的食物,水果和蔬菜;

c.多吃富葉酸食物;

d.服用鐵劑,每天60-100mg。

地中海貧血: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本病廣泛分布於世界許多地區,東南亞即為高發區之一,我國廣東、廣西、四川多見。補充鐵劑是禁忌,所以在懷孕前及孕早期應進行相關檢查排出此類貧血。

皮膚瘙癢

一般瘙癢症:大都發生在局部,如妊娠紋。有的瘙癢則是過敏引起的,如服用某些藥物或接觸過敏性物質,以及氣候變化等,大多發生在暴露的皮膚上,或全身或局部出現疹子。只要脫離過敏源,局部用些抗過敏葯,瘙癢即可緩解消失。

特殊皮膚瘙癢: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與妊娠相關,瘙癢特點:瘙癢程度不一,常呈持續性白晝輕,夜間加劇,瘙癢一般先從手掌和腳掌開始,逐漸向肢體延伸,甚至可發展到面部。應及時到醫院空腹抽血,檢查肝功、總膽汁酸和甘膽酸。常規篩查時間30-32周。

腹痛

腹痛是妊娠期常見的癥狀,有些腹痛是正常的胎動或宮縮而引起的,有些卻是疾病降來臨的信號,切不可麻痹大意。

先兆流產:表現為懷孕28周之內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常比月經量少,血色多為鮮紅色,有時伴有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

生理性宮縮:主要發生在孕晚期,偶爾出現腹部繃緊感,強度一般較弱,發生時間無規律性,也無陰道出血。運動、緊張和疲勞也會引起保護性的宮縮。它是一種生理現象,不必顧慮。

非妊娠原因引起的腹痛(須及時就醫):急性闌尾炎、膽石症和膽囊炎、尿路結石、胃腸潰瘍等。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