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口月餅半斤油?搭配它一起吃,美味又解膩,健康不發胖

今天就是中秋了,市面上的月餅正賣得火熱,畢竟月餅是中秋的標配呀,月餅雖好,但怎麼吃很重要。

專家老師提醒,這月餅可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誰想吃就能吃的!這月餅怎麼吃,咱們一定要心裡有數,不懂規矩那是要吃虧的。

規矩一:這五類人盡量少吃月餅

民間有「一口月餅半斤油」的說法,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月餅高油高糖,這是不爭的事實。

西安營養學會曾做了一個實驗,實驗測量結果顯示,50g蛋黃月餅含油脂14g,家裡一般的油杓是5g左右的量,也就是說吃一個月餅,就等於喝掉三杓油。

月餅油脂這麼高,五類人要尤其小心:

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肥胖人群

宜少吃月餅,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病情。

高血壓患者,盡量不吃鹹味月餅,如榨菜鮮肉月餅;膽固醇偏高者,盡量不要吃蛋黃月餅;肥胖或超重者,要少吃豆沙、棗泥等太甜的月餅。


糖尿病患者

最好忌食月餅,市面上的無糖月餅不等於無糖,包括水果、蔬菜餡的素食月餅,只要外皮含有澱粉,這些碳水化合物就可能轉化為葡萄糖,從而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格外小心。

患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

若吃多了會使胃酸大量分泌,進一步損傷已經被破壞的黏膜,有可能造成胃腸出血。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

吃太多月餅,易引起膽囊收縮,使膽汁排出發生障礙,出現右上腹部劇烈疼痛。

膽結石病人食用過多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這種疾病的癥狀表現為劇烈腹痛,若不及時就診或可危及生命。


久病初愈患者

身體正處於康復階段,消化功能仍然較弱,吃月餅時,應以品嚐為主,切忌過食。

規矩二:按年齡性別搭配著吃

吃月餅,不妨按年齡、性別來:

孩子可以吃蛋黃餡的,因為蛋黃中所含的維生素B族和豐富的卵磷脂等,是少年兒童大腦和身體發育必需的營養物質。

女士可以選棗泥餡的,俗話說,「一天吃三棗,女人不怕老」。

男士們吃點五仁餡的挺合適,這五仁是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男士平時一般零食吃得少,正應該多補充點各式堅果。

中老年朋友可以選黑芝麻餡的,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以滋補肝腎、延緩衰老。

不管是什麼人群,吃的時候最好都搭配著其他食物一起吃,解膩、健康。

1配清茶

尤以綠茶為宜,既可解渴、去油膩,又可助消化,爽口增味。

茶可促進帳解月餅裡的油,豐富的茶多酚,能吸附油脂排出體外,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

甜月餅:

棗泥、豆沙、蓮蓉、鳳梨酥

推薦茶品:

薄荷茶、綠茶

甜月餅要喝助消化的茶。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茶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不讓過多的糖分停留在體內,薄荷的清涼還能一掃口中的甜膩。

播放GIF

油月餅:

蛋黃、肉類、五仁

推薦茶品:

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

油膩的月餅適合重口味的茶,去除口感上的油膩。普洱茶是上乘的選擇,因為它屬性甘冷,去脂效果好。

吃蛋黃月餅容易上火,菊花茶能降火氣。山楂茶則能促進胃酸分泌,幫助腸胃消化。

清淡月餅:

抹茶、山藥、優酪乳

推薦茶品:

玫瑰花茶、抹茶

清淡月餅可搭配稍有味道的茶,能品出淡淡的甜味。玫瑰花茶能調理血液循環,對女性尤佳,抹茶的兒茶素則具有抗老的效果,兩者都適合重視健康的養生族。

2配水果

搭配酸味水果,比如橙子、柚子、奇異果、山楂等,不僅可解油膩,還可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但不宜選擇榴槤等高蛋白和高熱量的水果。

3配含醋飲料

醋中的醋酸可助消化,消食除積,用來搭配月餅不失為一種健康選擇。

4配紅酒

紅酒中富含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可去除月餅的油膩,兩者可謂相益得彰;尤其火腿、滷肉等鹹月餅,配紅酒最合適。

規矩三:吃月餅有四不要

第一,不要「二次加工」

月餅屬於加工食品。月餅中加糖是出於食物保質的要求。

此外,為了保質,餡料中有食品添加劑。這些材料放在月餅中是安全無害的,但難保第二次高溫加熱過程會產生化學變化,這是無法預測的。

此外,月餅餡料屬於加工食品,再次「返工」,原始食材所含的營養成分早已被破壞。所以無論是新鮮性、安全性都是原始材料最好。

第二,不要和粥一起吃

月餅最好別和粥一起吃,原因在於月餅和粥都是可以迅速升高血糖的高升糖指數食品,不僅對血糖異常或糖尿病患者不適,對健康人來說,也會對大腦細胞不利,還會降低脂肪代謝。

第三,不要放冰箱保存

月餅原料中的澱粉經過焙烤熟化後,變得柔軟,口感細膩,但在低溫下,熟化了的澱粉會析出水分,變得老化,使月餅變硬、口感變差。

那些含油脂、水分較少的月餅放入冰箱,不但會很快變硬,還容易發霉。在保存期限內的月餅完全可以常溫保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就可以了。

第四,不要狼吞虎咽

吃月餅,忌狼吞虎咽,最佳的吃法,是把不同味道的月餅切成小塊,細嚼慢咽,食宜適量。如果當天吃了月餅,則應減少米飯及油脂的攝取量,以平衡一天的飲食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