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腐乳是防癌,還是致癌?經常吃腐乳的人,怎麼樣了?

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吃貨史,論對奇葩美食的探索,我國絕對是在全世界獨樹一幟。我們不但吃「好」的食物,「壞」的食物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比如各種豆子,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捨身風險,被磨粉、打漿、壓豆腐,甚至長毛了、發酸了、變臭了,也依然贏得了廣大中華食客的喜愛。

通常,「發霉」是「變壞」的同義詞,但是豆腐乳、臭豆腐、豆豉、豆瓣醬等,卻又是「聞著臭,吃著香」,那麼,這些發霉的食物,到底能吃不能吃呢?

「發霉」也有好壞

我們平時說的「發霉」,其實就是食物上長了黴菌。自然環境中到處都存在著各種微生物,其中有一類真菌能夠形成發達的、分支繁茂的菌絲,就是黴菌。黴菌生長的首要條件是潮濕,其次是養料,這恰恰是多數食物都能提供的,黴菌的世界多種多樣,從冰箱中的保鮮溫度到通常的室溫,都有不同的黴菌可以生長。

所以,如果說長霉的食物就是壞的,那麼幾乎所有的食物都不能吃了。像黃豆醬、豆腐乳、臭乳酪等這些特定的食物,經過我們人類漫長的摸索,形成了特定的製作工藝,在這些工藝中,對人體有害的黴菌早已被清理出場,只剩下一些無害黴菌為人類服務,這些無害黴菌對人類很友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酶來分解食物,為人類提供風味各異的發酵食品,所以這樣得到的「發霉食物」,安全性基本可以保證,也就可以吃了。

豆腐乳:黴菌發酵後的豆腐

豆腐乳的本質,就是由豆腐經過特定黴菌發酵後,再用鹽和各式香料醃漬製成的發酵豆製品。由於製作工藝不同,豆腐乳的外表和風味也各有不同,比如小白方、小紅方和青方。不同品牌、不同地區也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比如火腿腐乳、白菜腐乳、麻油腐乳等等。

豆腐乳不但可以放心吃,它作為一種發酵食品,原本存在於豆腐裡的營養還得到了改善:B族維生素含量增加,蛋白質更好消化吸收,一些影響吸收的物質,比如植酸,也被破壞掉了,因此,豆腐乳還有「東方乳酪」的美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吃多了也無害,蛋白質利用率高確實是真的,但至於防癌、防貧血還能預防老年癡呆就太離譜了,要知道,豆腐乳還有個大缺點:鹹!納多!

我們已經反覆強調過,鹽分攝入過多會誘發高血壓,並增加心臟病、腦梗的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的鹽攝入量應不超過6克,但是有研究指出我國城市居民日均吃鹽量達11克,農村居民吃鹽量竟然達17克,這大多都歸功於像豆腐乳、大豆醬、韭菜花這類調味品中的「隱形鹽」,一大塊20克的腐乳所含的鹽,足夠炒個菜了。

不推薦在家自製豆腐乳

現在不少人喜歡自己在家種菜吃,自己在家做發酵食品,甚至有人自己榨油。網上就有很多在家製作豆腐乳的配方,毛絨絨的豆腐胚萌萌噠,步驟看起來簡單又衛生。然而,每年都有人因為吃了自製發酵豆製品而肉毒桿菌中毒,被送進醫院搶救,所以我們並不推薦大家在家自製豆腐乳(其他發酵豆製品也一樣),還是盡量買著吃吧。

因為在家庭自製的過程中,器具不乾凈、發酵條件不合適、菌種有問題,都是肉毒桿菌汙染的隱患。豆製品這種高蛋白質的食物,經過發酵,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風險很大。更可怕的是,這個過程並不會有明顯的感官變化(例如變臭發酸之類),所以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導致了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